內容
武
wǔ
<形>
(會意。從止,從戈。據甲骨文,人持戈行進,表示要動武。本義:勇猛;猛烈) 同本義 [valiant]
楚莊王曰,夫文止戈為武。又曰,夫武禁暴戢兵保大定功安民和財者也。——《左氏春秋·宣公十二年》
武大為於大君。——《易·履》
孔武有力。——《詩·鄭風·羔裘》
誠既勇兮又以武。——《楚辭·九歌·國殤》
又如:英武(英俊威武);威武(武力;權勢;力量強大);武色(兇猛的神色);武車(威猛的兵車);武健(勇武剛健);武斷鄉曲(以威勢主斷曲直)
武氏系承姬武 望出太原沛國
這個著名家族的始祖,根據過去姓氏學者考證,是2700多年前東遷國都於洛陽的周平王的幼子姬武。據說,姬武一落娘胎手掌中便有一片特殊的紋路,形狀就像個“武”字,所以不但他自己以武為名,後來他的子孫,也以武為氏。武氏這段饒富趣味的淵源,詳見於《姓纂》一書所記載的:“周平王少子生而有文在手,曰武,遂以為氏。”
由此看來,武氏家族不但是周文王的姬姓後裔,追本溯源,還是5000年前黃帝軒轅氏的嫡系子孫,家世背景光榮無比。
武氏的源自周平王少子姬武,長久以來被公認不疑。然而,有關這個家族的姓氏頭緒,卻相當不少。譬如,最早的姓氏專書《世本》指出:“出夏臣武羅”;《風俗通》指出:“出夏臣武羅”;《風俗通》也指出:“宋武公之後以謚為氏”;漢代的“武班碑”指出:“殷王武丁之後”,真是眾說紛紜,莫衷一是。
這種眾說紛紜的情形,很可能使人聯想到武氏的“來源不詳”,認為他們的家世源流不一定確實可考。然而,這種看法是完全錯誤的,因為這種情形只是說明了武氏家族的組織份子有很多支,包括有周平王的後裔;夏代大臣武羅的後裔;殷代君王武丁的後裔,以及春秋時代宋武公的後裔;是一個集英聚銳的龐大家族而已。
另外,在不計其數的姓氏之中,還有兩個以武字開頭的複姓——武安氏和武疆氏,這兩個複姓,前者是戰國時期秦國大將白起的後裔,由於白起曾被封為武安君,其子孫因而以武安兩個字為氏;後者,則有兩支組成份子,第一支是周頃王之孫姬滿的後裔,由於被封於武疆,因而以地為氏。第二支武疆氏,則是稍後的漢代武疆侯王梁的後裔,以官為氏。
武安氏和武疆氏的後裔,長久以來並不多見,據過去一些學者判斷,這是由於他們也陸續改姓了單字的武氏的緣故。由此看來,武氏家族的組織情形,是更加的多彩多姿了。
這個集英聚銳的古老家族,根據《姓氏考略》一書的考證,數千年來主要繁衍於太原和沛國兩地,然後才逐漸播遷到全國的其他地方的。所謂太原,指的就是現在山西省的太原一帶;沛國,指的則是江蘇省蕭縣一帶。距今大約1000年以前,在歷史上叱吒風雲不可一世的女皇帝武則天,便是當時的文水人。文水,當時就屬於太原府。
有唐一代,武氏一家人的神采飛揚,早就為人所熟知。武則天前後君臨天下21年,雖然被後世批評為“恣為淫虐,任用酷吏,大殺唐氏宗室”等等,似乎所作所為一無是處。然而,也有不少忠於史實的學者對於武則天有比較公正的論斷,認為她富於權略,知人善任,名相輝出,使得大漢的聲威,在她君臨天下之際,如日中天,遠夷懾服。因此平心而論,武則天的確是數千年來的第一奇女子,儘管後世對她毀譽參半,但她仍然是武氏家族的一位出色人物,值得千萬子孫引以為傲。
詩經
武
於皇武王,無競維烈。
允文文王,克開厥後。
注釋:
周公頌武王克商之功作大武之樂。
烈:業。
允:語詞。克開厥後:能開其子孫之基緒。
遏:絕。劉:殺。耆(音止):致也。言武王伐紂,致定其功。
姓氏名稱: 武
拼音: wu[三聲]
序號: 0250
介紹
介紹檔案
介紹檔案
武姓起源
武姓來源
一、是出自子姓。據《武班碑》所載,為商王武丁之後,其為武姓之始祖。又據《風俗通義》所載,春秋時宋戴公子司空,於公元前765年繼位,在位十八年,死後諡號“武”,史稱宋武公,他的後世子孫以其諡號為氏,亦稱武氏,此為河南武氏。
二、是出自姬姓。據傳周平王的少子姬武,從一落娘胎手掌上便有一片特殊的紋路,形狀就像個“武”字,周平王便賜為武氏,為周朝大夫。後來他的子孫以武為氏,是為河南武氏。
三、是“出夏臣武羅”。夏代有諸侯國武羅國,後來國亡,武羅子孫以國為姓氏,後簡姓武氏。
四、是漢代有武強王梁,封地在今河北省武強縣,其後代因封為“武強”而簡為武氏。
五、是出自以“武”字開頭的複姓——武安氏和武疆氏。秦大臣白起因功曾被封為武安君,其後子孫便以封爵“武安”兩字為氏,稱武安氏。周頃王之孫姬滿之後裔曾被封於武疆,而以地為氏,稱武疆氏。據有關學者考證,武安氏和武疆氏的後裔後陸續改姓了單字武氏。
六、是出自唐代的冒姓或被賜姓為武姓的。如唐朝有賀蘭敏,本為賀蘭氏,後改姓武,此為冒姓者。武則天曾賜傅游藕、左玉玲、李楷固及契(艹必)明之妻為武氏。
介紹檔案
武姓遷徒史
武姓遷徙史
武姓最早的發祥地應在今河南省境,其後在此地不斷繁衍,並迅速地向鄰近的山東及江蘇等省遷徙。至漢時,山東武氏已經是一千興旺、顯赫的家族。出自此地的武姓,後繁衍至今河南、安徽、山西等地。魏晉南北朝時期,因北方戰亂,武姓也同中原的土族一起大舉南遷,成為了江蘇等省境內的一大望族,故武姓有“沛國”郡望,而另一支武氏遷入今山西省境。唐代時,武姓家族因出了一位武則天,使得武姓繁衍達到了極為昌盛時期,武姓也正是始於唐代在北方各地再次得以大舉繁衍遷徙,族派不斷擴大,在今山西太原一帶發展成為一個大族,故武姓有以“太原”為其郡望。與此同時,武姓在我國南方也得到了進一步的發展,其後遍及全國各地。
春秋時的宋國是武姓來源地,故其早期的活動區域應在今河南商丘一帶,後來隨著時間的推移,武姓人口的增加,社會生產的發展,政治局勢的變化,其活動區域也不斷地擴大,大約到戰國時期,武姓之人已在中原一帶比較廣泛地活動了。根據文獻記載看,從秦末至漢初,武姓大體分布在:盱台(今江蘇盱眙縣東北)、陳郡(今河南淮陽縣)、沛縣(今江蘇沛縣)、梁鄒(今山東鄒平縣東北)、長安(今陝西西安西北)以及今河南省東部一帶。這一時期社會動盪,戰亂頻仍,為爭奪天下,豪傑競起,一些武姓之人也在政治舞台上大顯身手,為推翻秦朝的殘暴統治做出了貢獻。同時這一時期也是人口遷徙比較頻繁的時期,武姓之人從中原地區逐漸向四周遷移,主要在我國北方一些地區。
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武姓之人的活動範圍進一步擴大,表現在江淮以南也分布有不少武姓之人,而且出現了一種值得注意的現象,即南方政權中的武姓之人要遠遠多於北方政權。這是西晉末年以來北方人口不斷遷徙,尤其是貴族、士人大量南遷的真實情況的反映。在西晉時期朝廷中除了武周、武陔、武韶、武茂等同一家族中人外,還有中書監荀勖的女婿武統、武陵內史武察、青州刺史武沈等武姓之人。後來這些人的後裔大都遷徙到南方。
由於北方社會動盪,戰爭頻繁,而南方相對比較穩定,導致了大量人口向南遷徙,其中也包括了不少武姓之人在內。如後晉時,淮北農民起義首領武約,為反抗後晉的殘暴統治,與南唐聯繫,率眾欲渡淮南遷。五代十國時期北方人口的大量南遷,帶去了先進的生產技術和生產工具,為發展南方社會經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在這一時期太原武氏仍有人出現在政治舞台上,如武從諫,後唐時任幽州牙將,後晉時任濮州刺史,他曾在唐朝末年在幽州為其子娶張氏女,並送回太原老家成親。其子死後,周太祖郭威當時在太原節度使劉知遠手下任職,遂把張氏娶為繼室。郭威當皇帝時,張氏已死,被追封為貴妃。武漢球,澤州(今山西晉城)人,唐末在澤潞節度使李嗣昭手下當兵,後唐時為禁軍軍校,逐漸升到高位。此人很可能是這個家族中人。武行德,太原榆次(今山西榆次)人,與文水相距不遠,也可能是這個家族中人。在這一時期也有姓武的平民也見之於記載,如後漢時,魏州內黃(今河南內黃西)民武進之妻一胎生三子;許州行軍司馬韓倫殘暴刻薄,重稅盤剝百姓,被項城(今河南沈丘)民武都告發,周世宗下詔免去其一切官爵。
圖片
Image
Image
典故趣事: 中國歷史上第一位女皇帝——武則天 武則天無字碑的來歷 武涉遊說韓信三分天下
歷史名人: 武丁 武兆堤 武則天 武衡
配圖
所屬分類
中國古曲中國古代樂律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