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昌會館

最後為大殿,屈原塑像居中,大殿後面的院落,有對稱的偏房。 在民國二十年前後,是武幫人的興盛時期。 在二十世紀三十年代初,武昌會館內設有民眾教育館。

昌會館位於樊城中山后街中段,是湖北省舊武昌府所轄十縣在樊商旅人士興建的。內奉楚國三閭大夫、愛國詩人屈原,又名“三閭書院”。它的建築雖不如山陝會館宮殿式雄偉,卻古樸大方,別具一格。大門正面是一座高約十餘米的牌樓,用清一色的上陶磚瓦砌成。上有“三閭書院”四個正楷字,有龍鳳圖案花紋的單色陶製品鑲嵌其中,宏偉壯觀。從牌樓進入二門是三個左中右的石梁大門。緊靠二門,是一座精工製作的木結構大戲—台。戲台前面有寬闊的大院,東西兩側有配房。居中“挽瀾堂”的兩側為東西花廳,均有內戲台。最後為大殿,屈原塑像居中,大殿後面的院落,有對稱的偏房。從後門到舊城根下的房屋、空地、菜園,東至復興路,西至四官殿(即現在的人民劇場),均為武昌會館所有。當年民間稱山陝會館是金鑾寶殿,武昌會館是三宮六院。
在民國二十年前後,是武幫人的興盛時期。錢莊、票號,多為武昌人經營。其他行業均有武幫人,財力雄厚。於是,在會館對面,拆除了百花古道中段部分舊民房,直通中山前街,新建了一條商業街,全是西式二層樓房。水泥路面,整齊美觀,取名興武街,又叫興武市場。所需經費,全由武昌同鄉會自籌,不幸在抗日戰爭中,被日軍一把火化為灰燼。
在二十世紀三十年代初,武昌會館內設有民眾教育館。解放後改為襄樊市人民委員會辦公地。現市廣播電台及市第一招待所在這裡興建了大樓,原有建築無一存留。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