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川關古鎮簡介
概況
漫川關鎮位於商洛市山陽縣東南緣,東經110度3分,北緯33度14分。南與湖北省鄖西縣上津鎮接壤,北
與法官鄉相鄰,東連石佛寺鄉,西鄰南寬坪鎮和蓮花鄉。鎮政府駐地漫川關街道村,北距山陽縣城95公里,南距湖北省上津鎮15公里。所轄萬福、娘娘廟、紙房溝、前店子、喬家村、街道、閆家店、水碼頭、箭河、猛柱山、小河口、南坡12個行政村和1個居委會,67個村(居)民小組,4104戶,15710人,其中農業人口14004人。耕地面積11267畝,鎮轄區總面積104平方公里。人口密度為151人/平方公里。
歷史沿革
歷史上漫川關就以地貌廣闊,水域寬衍而得名。地勢險要為兵家必爭之地,歷代官府都在漫川關設關置
戌,素有秦楚咽喉之稱。漫川關水旱碼頭通往各地,商務繁榮,人口稠密,"水碼頭百艇聯檣,旱碼頭千蹄接踵","北通秦晉,南聯吳楚","朝秦暮楚"的典故源於此地。
漫川關鎮古稱豐陽關、豐陽川,又稱蠻子國。據《山陽縣誌》載,西晉泰始二年(266)設豐陽縣,縣治就設在豐陽川。東晉前秦曾於豐陽川置荊州,據鄭樵《通志》載:“前秦苻堅皇始年間(351——354),苻融遣苻菁掠上洛,於豐陽川立荊州,以引南金奇貨弓竿漆蠟,通關市,來遠商,國用充足而異賄盈積”。由此可見,當日的漫川關相當於今天改革開放的一個經濟特區。
據《敕修陝西通志》載,北朝西魏廢帝二年(553),上庸郡治所遷往漫川關,分豐陽縣地增設漫川縣,北周保定三年(563)又併入豐陽,明成化十二年(1475)設巡檢司,清為里,民國為鎮。
1947年11月,中共上關縣委、縣民主政府及下轄漫川關區民主政府在漫川關成立,縣委、縣政府及區民主政府機關均駐漫川關鎮街道村。建國後,漫川屬山陽縣治所屬下的漫川區委、區公所駐地。
1997年,撤區並鄉建鎮後,合併了原萬福、同安,建立了新的漫川關鎮人民政府。而今,漫川關104平方公里的土地,依然是八山一水一分田的格局。全鎮4104戶,15710人散居在千溝萬山間。其鎮政府所在地街道村是目前陝西保存最完好面積最大的明清古建築群。解放以來,經過幾十年的不斷發展,1995年,漫川關鎮被陝西省委、省政府授予“文明集鎮”稱號。2005年10月被中央文明委授予“全國創建文明村鎮工作先進村鎮”稱號,2007年漫川關鎮被列為全國小城鎮建設重點鎮和全縣三大旅遊景點之一,2009年被陝西省列入107個重點鎮之一。建國以來,有22人從這條小街走出國門深造留學。家住漫川關水碼頭村的農民企業家成全德,因為帶領一方百姓勤勞致富,曾多次走進中央電視台。
漫川關舊有街鎮兩處,一是金錢河畔的水碼頭街,俗稱"小漢口",沿金錢河邊蔓延一華里長的明清街--"蠍子街",主要接納來自南方的船幫商客;二是現鎮政府所在地的旱碼頭明清街,主要接納來自北方的騾幫商賈。兩條街中間隔著靳家河、如意山,相距一華里。水碼頭街坐落在薄嶺金錢河以東,此處的"環流太極"和"靳金交匯" 兩大奇觀聞名遐邇。旱碼頭有兩條騾馬古道。西古道:走箭河、穿七里峽、越長溝、出薛家溝至山陽縣城,通商州、西安、關中,直至山西、蘭州、新疆。
北古道:穿法官、翻鶻嶺、越高壩至山陽縣城與西古道匯合北上。
古時商貿中心在漫川關。《十六國春秋》載:前秦皇始二年(352),苻菁於漫川關置荊州,"通關市,招遠商,引進南金奇貨,購買弓竿漆蠟,國用充足,異賄盈積"。明清至民國初年,漫川關商務繁榮,旱碼頭已有"三百餘家鋪戶","泉盛源"號、"樊盛恆"號、"洪順泰"號、"金隆昌"號、"黃聚興"號、"徐貿源"號等大字號商鋪達十餘家。旱碼頭又是騾幫和船幫交易的中心市場。船幫建有武昌會館、湖廣會館,騾幫(鹽幫、西馬幫、北馬幫、關中幫)集資建有北會館、騾幫會館。每年三月三為騾幫交流會,要在鴛鴦戲樓唱大戲;五月端午是船幫會館交流會,賽龍船,唱大戲,繁榮商務。明成化後,豐陽(山陽)縣城成為第二商貿中心。民國二十三年(1934)隴海鐵路抵西安,商品由水運改為陸運,漫川關商務漸衰。
自然景觀
漫川關南有鄖嶺,東靠太平山,西有猛柱山,北有天竺山。有金錢河、靳家河和萬福河三條河流通過。
鎮政府所在地漫川街道後有氣勢雄偉的靈台山(俗稱青龍山)、臥虎山,街南有落鳳山(俗稱南坡),前有靳家河水自北向南流淌,宛若玉帶,對岸如意山,其土色金赤,可謂山靈水秀。
獨特地理環境形成了環流太極、金靳交匯、犀牛望月、紙房線泉,金錢河峽谷有遠近聞名的石人觀星、蠟燭山、魚洞奇觀等自然景觀10餘處。有烈士陵園、千佛洞上關縣遺址兩處革命紀念地。有天主教堂、伊斯蘭教堂、千佛洞佛教寺院、一柏擔二廟、萬福娘娘廟、三官殿、慈王廟、娘娘洞等宗教(道院和廟宇)活動場所10餘處。漫川關有8大自然景觀,即環流太極、金錢古渡、紙房線泉、鄖嶺夕照、玉帶盤繞、南山落鳳、犀牛望月、雄獅守關。
名勝古蹟
漫川關歷史悠久,名勝古蹟眾多。古文化遺蹟、人文景觀和神話傳說非常廣泛。有8大文物古蹟,即騾幫會館、鴛鴦戲樓、武昌會館、北會館、千佛洞、武聖宮、砧石藏佛經、喬村仰韶文化遺址。還有一柏擔二廟、三官鎮白虎、萬福娘娘廟古松等古蹟及黃家藥鋪、蓮花第等古民居。
地理環境
漫川關地處鶻嶺以南,金錢河與靳家河交匯處,地勢為山陽縣乃至陝西省最低處。山地約占總面積的75%,河谷、川道僅占25%,土質多為紫紅色,屬亞熱帶氣候區,轄區海拔為300至800米,年平均氣溫14.6-16.3℃,年降水量653-758毫米,無霜期215-235天,農作物一年雙熟有餘。
自然資源
古鎮內礦產資源主要有鐵、釩、水晶石、磷、石灰石、煤等。傳統物產柑桔、茶葉、油桐、棕櫚、龍鬚
等草等亞熱帶植物分布廣泛。薯芋、黃芩、金銀花、連翹、丹參、杜仲、遠志、五味子等數十種藥材均有產出。有豬、牛、羊、雞、鴨、魚等養殖業傳統。水力資源得天獨厚,二十世紀七十年代修建的薄嶺電站仍在發電,2004年國家投資1.5億元,於金錢河大峽谷口修建總裝機量2500千瓦的猛柱山中型水力發電站開工建設,金錢河大峽谷40里庫區將開發成為自然風光旅遊區。
經濟狀況
古鎮街道以商貿餐飲服務為主,周邊村以農業為主,農業又以種植業為主。糧食作物以小麥、玉米、水稻為主,甘薯、豆類次之。經濟作物主要有花生、芝麻。林地面積11萬畝,森林復蓋率52%,林區主要分布於鄖嶺、猛柱山、太平山、賀家嶺等山樑地帶。黃姜種植面積1.5萬畝,蜜桔1500畝,畜牧業發展較快。工業主要有天然薯芋皂素廠、木器加工廠、車輛修配和小型農副產品加工廠等60餘家,公私營企業年創得稅286萬元。
漫川關1998年以來,改制了薄嶺水電站,建設猛柱山中型水電站。規範發展了萬福千畝茶廠,小河口"水果村",南坡千畝蜜桔園,水碼頭蓮菜養魚和閆家店阮家廠、前店子李家灣蔬菜種植基地。
先後創建了民營企業金川封幸化工有限責任公司和康立生物化工有限責任公司。當地水碼頭村民成傳德
2000年底創建民營企業金川封幸化工有限責任公司,2001年11月投產,年產150噸皂素水解物,安置下崗職工和無業人員127人。該企業總投資480萬元,固定資產270萬元,流動資金210萬元,年產值3900萬元,年上交利稅75萬元。該公司2001年被授予"藥業興縣龍頭企業"(縣級);2004年授予縣級"誠信企業"、"守契約重信用單位",同時授予"先進民營企業"。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成傳德,2001年當選為市人大代表,2002年被評為"省勞模",2004年被授予市級"產業興縣十大傑出青年"稱號,2005年被省委授予"黨員致富帶頭人"稱號,2005年成傳德為"普九"一次性捐資2萬元,為南坡村改造公路一次性捐款3000元。
康立生物化工有限責任公司,是經理吳義文於2003年投資500萬元創建的合股民營企業,有員工155人,年產200噸皂素水解物,年產值4500萬元,年上交利稅90萬元。
漫川關商貿歷史悠久,當地居民有"十戶九經商"之說。商貿流通量一直位於山陽縣之首,成為聯結陝鄂兩省商品貿易的重要集散地。二十世紀九十年代起,集鎮建設加快,城鎮面積由0.68平方公里擴大到近1平方公里,開發小區建設和農村小集鎮建設成為省、市級樣板,1995年被省委、省政府授予"文明集鎮"稱號。2005年10月被中央文明委授予"全國創建文明村鎮工作先進村鎮"稱號。2007年漫川關鎮被列為全國小城鎮建設重點鎮和全縣三大旅遊景點之一。2009年被陝西省列入107個重點鎮之一。
基礎設施
歷史上的漫川關往北擁有兩條騾馬古道,往南則是金錢河水路。解放後,往北的人翻山土嶺、過碥頭
溪、越鶻嶺、經高壩店直達縣城。出境路兩條,陸路和水路直到鄖西縣上津鎮,水路沿金錢河而下到夾河關入漢江。1957年修通山(陽)漫(川關)公路,全長78公里。貫通省道山(陽)鄖(西)公路,境內20公里。1978年修通漫(川關)照(川)公路,全長53公里。全鎮實現村組通公路,鎮內公路總里程達到110公里。2005年開工建設的銀武高速公路漫川關境內有19公里,在前店子設立交進出道口一處,收費站一處。郵政電信發展快,1981年漫川關已設郵政代辦所,1991年接通程控電話,通訊光纜總長22公里,開通移動通訊,街道普及公用電話設施,電話總量達590部,行動電話100部,傳呼機250部。止2009年8月,全鎮固定電話機達到3580,行動電話機達4400部,基本達到戶均2機,少數人均一機。電力基礎設施發展較早,二十世紀70年代運用小水電發照明。1975年打開下薄嶺,建成水電站,總裝機量30千瓦,鎮內通電村組達80%以上。1999年薄嶺電站併入西北電網,至此,民眾生活、企業用電不再受金錢河水上漲、缺水的影響。2004年金錢河猛柱山中型水力發電站開工建設,總裝機量2500千瓦,為漫川的經濟建設提供了更為良好的電力保障。漫川關現代化民居工程自1992年起開發河灘建起七條商業街,青一色樓房四層,第一層青一色商業店鋪,漫川關新老街道十條與古建築群相映成趣。
社會事業
漫川關現擁有中、國小28所,中、國小生達6455人,教育質量一年一個新台階,尤其是漫川中學從2001年後,蓋起教學樓、學生公寓樓、師生餐飲部和教職工宿辦樓四幢,使用面積達8878平方米,總面積3300平方米四層教育教學綜合樓和總面積1800平方米的教職工宿辦樓於2005年11月全部竣工。學校擁有樓房總面積15866平方米,通過"三化"建設,校貌煥然一新。該校強化教育教學管理,注重教育科研,高、國中教學班達40個,在校學生2371人,擁有教職工148人,聯考從2000年起連續7年縣評普中第一,全市普中排名前五,6年為高校輸送本科生188名,專科生688名。漫川關鎮中心學校(漫川國小)也先後建起四幢樓,總面積5540平方米,教學質量步入全縣國小教育先進行列,廣播、有線電視入戶率達80%,鎮村衛生院(所)17個,基本做到大病不出鎮,小病不出村。漫川關現有上劃駐漫單位和鎮屬單位39個,中小型私營廠企61家。
民間習俗
漫川關人,率直本分,人情淳厚。當地居民90%是歷代從南方各地遷來的"下湖人",生活習慣屬於南方
型。由於秦風楚俗相互影響,使漫川關人"既含北方人之獷悍,又兼南方人之靈秀",始終保持勤勞、儉樸、憨厚、好客、敬業等傳統美德。
漫川關人聰明穎達,益學上進,歷史上有不少賢達之士。平民重於謀生,輕於借道。歷來大至三教九流、小至"九佬"、"十八匠",皆善摹仿,不善創新,大都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漫川關人,農商兼顧,街道人重商,鄉下人重農。
漫川關人,重情輕法,重節輕生,崇尚迷信,酗酒好財。這些陳規陋習當改。
生活習慣
漫川關人,愛以貌取人,講究吃穿。現在流行西服,婦女多著各類裙裝,男人留短髮,女人多長發。
漫川關街道人吃飯非常講究,一日三餐都要四菜一湯至八菜一湯,中午有酒有肉。紅白喜事均設"八大件"席面招待,白酒、啤酒、飲料齊上,一頓席面吃半天。農民"早晚兩頓不見天,午飯排在正中間",有的"先打早工,再吃早飯"。
民居特點
漫川關人,村莊院落多依山傍水,門窗多擇向南,每戶一基,每基三間或五間。清光緒時,官衙、廟宇
磚牆瓦舍,農村富豪人家也只是土坯壘牆。光緒之後,農村用牆板打牆蓋房。現在,漫川關古鎮開發,閆家店新區開發,街道實施明清建築群、古民居維修,開發區樓房林立,農村也有50%以上的農戶蓋磚混結構二至四層不等的小洋樓,家裡擺設富麗堂皇。
婚俗等其他民風
漫川關人的婚姻,大體要經過撮合(說媒)、見面、訂婚、結婚四個程式。到現在仍有"先結婚後戀愛"、"先訂婚後戀愛"的現象。
漫川關的民俗淳厚,凡親友有喜事都樂於慶賀、捧場。如結婚、生小孩、周歲、祝壽("三十六"、"六十大壽")、蓋房、搬遷等都有親友祝賀,經濟條件好的大操大辦,十分鋪張。
漫川關人的葬祭程式也很繁雜,有子孫"送終"、"壽終正寢"、"披麻載孝"、"入殮"、"鬧夜"、"驅野獸"、"全墳"、"七七祭"、"周年祭"等。
漫川關人講迷信、多禁忌。隨著科技的普及,社會的發展,禁忌也逐淅減少,但仍有小兒取名忌與直系長輩重名;不會說話的幼兒,忌互相親嘴;送人遠行忌送(雨)傘;過年節忌說"死"、"吃完了"等禁忌。
民間諺語
"明不盡的是理,走不盡的是路"、"河有兩岸,事有兩面";"心要熱、頭要冷";"真朋友不說假話,假朋友匆吐真言";"人心隔肚皮、,虎心隔毛衣";"不讀書,蠢如豬";"千里拜佛燒香,不如孝敬爹娘"等很多代表地方方言特色的諺語,寓義深刻。
宗教信仰
漫川關儒教、道教、佛教、天主教、伊斯蘭教五教俱全,以道教活動為最廣泛。現有活動場所、教堂、寺院、道觀多處。
漫川關民間文學藝術
漫川關的方言獨具風格,且民間情歌、喪事孝歌也獨具特色,特別是漫川關大調、民間小調、船工號子更是別具一格。
漫川關的情歌分山歌、旱船歌。喪事孝歌有"開歌路"、"燒更紙"、"游十殿"、"哭靈"和"還陽歌"等系列化孝歌程式。孝歌的種類很多,有刊印、手抄等各式版本。
漫川關古有"漢劇團",主要劇目是古裝劇。古鎮燈會與新春民間藝術節是從北宋流傳至今的民間傳統文化活動。燈會隊伍十分龐大,白天的社火故事,裝扮惟妙惟肖;晚上龍燈、火獅、旱船,鑼鼓、煙花、爆竹通宵達旦,裝扮古鎮。
民間傳說
漫川關有諸多的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幾乎每一景觀都有一段風物故事流傳於民間,不少地名都是來源於民間傳說。主要民間傳說有《楊八姐智斗蠻王》、《阮文珊以詩誨人》《張法官巧修一柏擔二廟》、《竹林寺千佛傳奇》、《紙房溝的傳說》、《薄嶺太極圖的傳說》、《金錢河傳奇》、《超古巧修藏經洞的傳說》、《三宮鎮白虎的傳說》、《古怪遁糧的傳說》等。
漫川關戰火連綿
歷代戰事
漫川關歷史悠久。地處金錢河與靳家河之匯合處,以地貌廣大水域寬闊而得名。昔疆秦楚之塞,今界陝鄂之邊,歷代均於此設防,隴海鐵路通車前,漫川為水旱碼頭,為陝鄂豫蜀物資交流重要集散地之一。春秋時為蠻子國;戰國時,楚致方城經此通過,秦楚分界碑今還尚在。
千年歷史千年烽火不熄,堯服南蠻“丹水之戰”的硝煙未盡,秦楚爭霸的戰火又起。南北朝時,短短百年間,漫川郡縣六次更名,每次的變遷無不與戰火相連。南宋時,漫川為宋金元反覆爭奪之迂迴戰地。公元1142年8月,宋“割商於之半畀金”的界碑就立在漫川北邊的鶻嶺山頭。李自成農民起義軍和太平天國革命軍在山陽戰事連綿,曾多次兵事漫川關。民國時期,“江湖反正”、“大刀會”和“紅槍會”,此起彼伏,連年征戰,戰火連綿,漫川瀰漫著金戈鐵馬的硝煙和塵埃。
1932年11月11日至14日,紅四方面軍2萬餘人在徐向前、陳昌浩的率領下抵達漫川。革命軍隊經過漫川,播下了革命的火種,使漫川成為革命老區,紅色古鎮。
漫川關戰役
本文摘自《同室操戈》作者:郭勝偉 出版社:中共黨史出版社
內容簡介:
紅四方面軍在總指揮徐向前的率領下向西轉移,國民黨陝西當局大為震恐,西安“綏靖公署”主任楊虎城第十七路軍為防堵紅軍入境,急忙調集兵力,加強陝南商洛地區的防務。1932年11月11日《西北文化日報》報導:
中央派胡宗南、劉茂思、肖之楚、范石生等部緊跟尾追,務在消滅斯股逸匪。綏署楊主任以該匪西竄必至陝邊,遂派遣約一師以上兵力在商(南)、洛(南)、旬(陽)、白(河)一帶邊境,嚴密布防,準備截擊。
儘管敵人前堵後追,但仍未能阻止紅四方面軍入陝。11月11日,紅四方面軍進至漫川關東康家坪、任嶺地區。
漫川關,是湖北省和河南省交界的一道重要關口。高山峻岭,懸崖峭壁,坡陡路險。山中只有一條崎嶇的小路縱貫兩座山峰之中。當地的老百姓有句順口溜最能反映漫川關的險峻:“進了漫川關,恰似鬼門關,風吹石頭響,仰臉不見天”。由於此地為進入漢中的必經之路,因此歷來也是兵家必爭之地。
紅四方面軍偵察得知:楊虎城部的三個團已經占據漫川關布兵防守了,從前面堵住了紅軍前進道路。另外,胡宗南第一師的兩個旅由鄖西進至漫川關東南任嶺、雷音寺、七里峽、古廟溝一線,已與紅四方面軍第十二師的先頭部隊展開了激戰。除此之外,敵第四十四師已占領了漫川關東北的張家莊至馬家灣一線,形成了臨時的防禦正面,實施阻擊,與紅四方面軍第七十三師第二一九團激戰竟日;敵第六十五師、五十一師也尾追至漫川關以東的大溝口、當山地區;馮欽哉第四十二師,則經漫川關以北的石窯子展開,企圖向南壓縮過來。
紅四方面軍總指揮部於深夜進至漫川關以東的康家坪。總指揮徐向前馬上召集軍事會議,研究作戰方案。軍委主席張國燾也參加了會議。會議首先由作戰參謀匯報了當前的敵情態勢和漫川關的地形情況,大家都感到了形勢的嚴峻和緊迫。所以,無論如何不能分散游擊,要想盡辦法突圍。陳昌浩等同志支持我的意見,最後決定集中突圍。
根據徐向前的意見,方面軍的領導很快就統一了認識,定下了抓敵弱點,集中兵力,乘敵立足未穩之機,組織堅決而迅速的突圍,一定要保住革命力量,一定要保住紅四方面軍的決心。而後,總指揮徐向前通過分析敵軍的各個方向的部署情況和我軍轉移的方向,決定從北面敵兵力部署薄弱的位置,且敵兩支部隊結合部的地段實施突圍。徐向前要求突圍部隊:一是行動要隱蔽、突然,在敵人還未組織起有效抵抗或來不及封堵的時候,我突圍已經成功;二是要充分發揮火力的作用。集中火力於突圍地段,確保給敵人以有效壓制,減少敵火力威脅;三是突圍行動要堅決,來不得半點的遲疑、猶豫、退卻,一鼓作氣,必保成功,否則就會前功盡棄;四是突圍中,各部隊要搞好協同,不得混亂,互相支援,互相掩護。
徐向前提出突圍要求之後,又明確了突圍任務。徐向前直接命令紅十二師擔任主要突擊部隊,在紅七十三師的配合下,奪路前進,在敵合圍的部署上堅決打開缺口,鞏固既得陣地,保障主力部隊順利突圍;命令以紅十師、紅十一師各一部堅決抵禦南面和西面敵人的攻勢,形成對外正面,以保證紅十二師正面奪路開口,實施突圍的翼側安全。
作戰任務下達後,徐向前當面向紅十二師擔任突破任務的紅三十四團團長許世友交代了任務,明確了要求,反覆強調:這次突圍,關係全軍的生死存亡,決不能掉以輕心啊!
部隊的一切作戰準備在秘密隱蔽地進行著。徐向前對作戰計畫又作了細緻周密的安排。直到入夜,下達了作戰命令:紅十二師三十四團,在紅七十三師二一九團的協同下,向胡宗南、肖之楚兩敵的陣地突然發起了進攻,頓時槍炮聲大作,殺聲沖天,紅三十四團和紅二一九團在北山隘口展開,前面是一道刀削的山脊,上面只有一條羊腸小道。山脊線兩側,均是望不到底的淵谷,一不小心,掉下去就會摔個粉身碎骨。突擊部隊就要從這條山脊線上衝過去,殺向敵重兵守衛的山隘口。突擊隊的機槍一齊射向山隘口敵火力點,突擊部隊一個梯隊衝上山脊,被敵火力壓下來,又一個梯隊衝上去,又被壓了下來。因地形過於狹窄,紅軍只有一條路可走,敵火力又十分集中地封鎖在山脊線上。倒下去落入深淵的紅軍指戰員越來越多。紅三十四團團長許世友揮舞著大刀,親自指揮突擊部隊先投手榴彈,而後乘著炸煙衝擊,直至衝上了山隘口。衝到了敵人眼前,守敵頓時慌亂,有的棄槍而逃,有的跪地求饒,有的欲意反抗被當場擊斃。面對潰不成軍的守敵,紅三十四團很快就在兩敵之間的結合部上打開了缺口。此時,敵人開始組織反撲,企圖封閉突破口。胡宗南和肖之楚急令所部進至漫川關以北十餘里的柳樹河,設定陣地,組成第二道阻擊陣地,企圖阻止紅軍向縱深發展。但緊隨紅三十四團之後的紅二一九團馬上前出與增援之敵同時趕到了柳樹河,各自占領陣地,展開對射。紅二一九團在正面火力牽制的同時,迅速從兩翼向敵發起衝擊。敵人不辨虛實,狼狽後退。徐向前親臨指揮,要求紅三十四團和紅二一九團一定將敵阻擊於此,掩護主力部隊通過漫川關。敵人向紅軍阻擊陣地發起輪番攻擊,雙方的傷亡都較大,但我紅軍將士已是“背水一戰”,沒有退路了。所以,只有拼盡全力,控制住得以突圍的通路,才能置之死地而後生。戰至13日黃昏,敵人終於沒能突破紅軍的阻擊陣地。漫川關一戰,紅四方面軍以2000多人犧牲的代價,突出重圍,脫離了險境,進入陝南,再次打破了敵人圍殲紅四方面軍的企圖。胡宗南又一直尾追到陝南。
老將軍羅應懷在《突破敵重圍,轉戰三千里》的回憶錄中是這樣記敘這場關係到紅四方面軍生死存亡的戰鬥的:
漫川關戰鬥,是關係到紅四方面軍生死存亡的一仗。當時,我軍處境之險惡,戰鬥之激烈、殘酷,是前所罕見的。槍子和彈片把無名高地上的松樹枝葉削得光禿禿的,只剩下一根根半截子樹樁。我們營上去的五六百人,戰鬥結束時,只剩下八十多人。我打的旗,被彈片撕成一條條碎片,連旗桿也被子彈打穿了好多孔。二營撤離陣地時,發現有兩個班的十幾名同志由於長時間趴臥在冰天雪地里,竟被嚴寒奪取了生命……我們以一個團的兵力,硬是頂住了敵人四十四師兩個旅的進攻消滅了敵人大批有生力量,掩護了全軍的勝利轉移。這種頑強的戰鬥作風和勇敢精神,在全軍傳為佳話。
危急關頭,方面軍總指揮徐向前同志依然那樣沉著鎮定。徐總始終保持著處變不驚的大將風度,以清醒的頭腦,調查著敵情的變化,抓住戰機,克敵制勝,使我軍多次化險為夷……
部隊突出重圍迅速轉戰,許世友接到前方偵察員的報告:前方發現了一條穿越漫川關的險道,但道路很窄,只能通行一個人,請示總指揮徐向前是否選擇這條路。徐向前當機立斷:從這條道穿過去。可是沒走多遠,前邊又傳來報告:“路越走越窄,馭炮的馬也難以通過!”為了迅速脫離險地,為了儘快擺脫可能尾追的敵人,徐向前又果斷地命令到:“馭馬和炮全部扔掉,不得有誤,繼續前進,時間就是生命,就是軍隊。”
為了保全大局,笨重的裝備和馬匹全部扔掉了,部隊輕裝跑步前進。凌晨,方面軍大部隊越過了漫川關,又翻越了野狐嶺,接近了竹林關,駐紮敵守軍雖然有兩個團,但並無戒備。他們萬萬沒有料到,紅軍會如此迅速地趕到。徐向前又指揮紅軍一舉攻占了竹林關,占領了通往陝西關中平原的古道,使紅四方面軍獲得了新生。
漫川旅遊景點
明清街
明清街依山傍水,南北走向,背靠青龍山,面臨靳家河,北窄南寬,外形酷似蠍子,因而又稱"蠍子街"。
街道以拐彎為段落,自北向南,分為上街、中街、下街。上街以小作坊、手工藝為主;中街以商業貿易為主,有會館、商號、騾馬店、酒肆、茶樓、店鋪,分列街道兩旁,櫛比鱗次;下街大多以水旱碼頭往來搬運為主。街道全長743米,最寬處約6米,最窄處約2米。一街兩旁店面是一色的黑漆鋪板門,木架板樓,檐下廓枋遍飾木雕,門閭花格。以青磚封火牆分戶。民居大多為庭院式結構,一進兩重一天井,或一進三重兩天井,前為鋪面,中為客廳廂房,後為生活區。馬頭牆上花鳥瑞獸,或浮雕,或彩繪。門面圓木柱下,或圓形或多方形立石為托,刻有浮雕花紋。檐挑鑲有雙鳳朝陽、金雞芙蓉、傳奇典故等鏤空建飾。街面中間是用青一色的卵石砸扣,兩邊水溝青磚鋪設。逢年過節,號燈對聯交相輝映。步入明清老街,仿佛走進古詩詞的意境,古色古香,古樸典雅,曲徑通幽,一種悠久濃厚的文化氣息撲面而來。
明清街意蘊豐厚,歷史久遠,古風古韻,地處秦頭楚尾,自古以來,日日有集。每日清晨,戶戶打開鋪板門,迎門支起貨攤,擺放百貨,有"十戶九經商"之說。有"本地人"、"下湖人"之分,多為下湖人。語言輕快,聲調委婉,圓潤如歌。人情淳厚,民風簡樸。既含北方之獷悍,又兼南方之靈秀。習尚勤勞節儉,憨厚好客,重禮儀,善巧言。深受秦楚文化相互影響,形成了豐富多彩的民風民俗。
騾幫會館
騾幫會館位於山陽縣漫川關鎮中街,座東向西,始建於清光緒九年(1883),歷時5年,至光緒十三年
(1887)竣工,由陝西、山西和河南騾幫共同出資修建。是陝西省現存規模最大、價值最高的會館。1992年被陝西省人民政府定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會館由兩部分組成,南為馬王廟,北為關帝廟,合稱騾幫會館。現存大殿、獻殿、廂房、廣場、戲樓,占地面積3330平方米。
馬王廟大殿、獻殿與廂房組成四合院,中為天井,院中四面台階均用大青石條磨光對縫砌築,天井中用石子拼砌團花圖案。大殿與獻殿面闊三間,11米,廊深2.75米,柱高10米,直徑0.35米。屋頂結構為十一架梁,屋面為五脊硬山,馬頭牆。殿前橫額枋深雕雙龍戲珠、雙鳳朝陽紋,橫額枋與平板橋之間飾萬字花格,柱頭飾花紋。屋內梁與駝峰、柱頭均浮雕花卉、瑞獸、戲劇人物故事。大殿前裝石門坎並淺雕花紋飾,門窗隔扇均通飾各種花格,更顯得富麗堂皇。
關帝廟建築式樣風格與馬王廟相同,一牆之隔,留有通道。
鴛鴦戲樓
鴛鴦戲樓俗稱雙戲樓,是漫川關明清建築群標誌性古建築。隸屬騾幫會館,位於騾幫會館的正對面,始
建於清光緒十二(1886)年,是當時居民客商文化娛樂場所。結構嚴謹精巧,樑柱、額枋上幾乎遍飾木雕,藻井呈穹窿狀,為歇山式屋頂,重檐翹角,其建築風格罕見,雄偉壯觀。1992年被陝西省人民政府定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北側戲樓屬關帝廟戲樓,高11.79米,為九脊重檐歇山頂,面闊三間,13.1米,進深9米,台口寬6.8米,兩次間各為3米。藻井為八角形。每年三月三、九月九多演唱劇目以秦腔為主,又稱其為"秦腔樓"。
南側戲樓屬馬王廟戲樓,高11.88米,單檐歇山頂,面闊三間,11.2米,進深9.64米,舞台寬5.4米,兩次間各為2.1米。柱與下翹檐結合部和三角裙板上浮雕兩個畫面,左為"牧童遙指杏花村",右為"江楓漁火對愁眠"。藻井用鏇式檐軒刻頂,中飾八卦太極圖。每年二月二、五月五多演唱劇目以漢劇為主,又稱其為"漢陽樓"。
但由於多次水災,河床升位,街道墊高,淤泥填滿戲樓廣場,致使戲樓底層幾乎被掩埋,所處位置已低於河床標高,排水困難,地面長期潮濕,樑柱出現腐朽,戲樓瀕臨倒塌。為此,陝西省文物部門撥付專款,2008年2月動工,按照"不改變文物原狀的原則",歷時一年對戲樓進行了全面維修。
千佛洞
千佛洞位於漫川關鎮前店子村土地嶺腳下,與前店子村國小正對面。屬佛教聖地。千佛洞於唐代武則天
永昌年間(689)鑿岩而成。洞深約7.5米,寬近5米,高2.6米。由本縣僧侶在摩岩紅砂石壁上雕造立體佛像千餘尊,故名曰"千佛洞"。主佛高3尺許,小佛高不盈尺。小者居多,大者無幾。形象逼真,栩栩如生,頗為精緻。進洞左右兩側是"觀音菩薩"和"如來佛",里側正神位是"釋迦牟尼等3尊石雕法象"。清代兩次被匪盜。和文革損毀,現存222座。
洞外有民國二十二年建的由多角牌樓、左右廂房和照壁花牆構成的小寺院。"文革"時大多佛像面容被毀。據記載,在千佛洞左下首不遠處,有清康熙十九年修建的竹林寺院和舞榭歌樓,與千佛洞聯為一體。古時佛教興盛,但不知何時被毀,現存竹林寺地藏庵,殿堂式結構,分前庭後院,磚砌硬山頂,內屋架,馬頭牆。花脊兩端為巨型魚化龍建飾,中心為花瓶造型,安裝避雷針。石質門框,兩側鑲嵌抱鼓石,直徑約0.5米,刻有獅子等圖案。後院中有百年丹桂一棵,每年8月丹桂飄香,令人陶醉。
武昌會館
武昌會館簡稱武昌館。武昌會館是湖北武漢一帶商賈集資修建,始建於明成祖年間(約1420-1442),後在清康熙、鹹豐、同治和光緒年間多次增修。武昌會館座東向西,位於騾幫會館南側,以軸線西延,原有廣場、建有戲樓,占地面積2460平方米。會館後殿三間是忠烈宮,供奉為明朝打天下以身殉國的忠烈。"忠烈宮"石匾至今保存完好。中有天井,兩側為商客住所8間,前廳兩側為耳房。前門樓高三丈有餘,門頂高懸鏤空龍紋大石匾,"武昌會館"四個鎏金大字十分醒目,門口兩側一對大石鼓。
廣場前建有別具一格的戲樓,占地330平方米,高25米,雕樑畫棟,遍布龍鳳紋飾,三層飛檐全是開口龍頭,六角台頂各自飛翹藍天,舞台兩側立柱上書寫著鎏金對聯:"觀其像聽其音溶雲生戲;大則賢小則士各宜存緘。"舞台口兩側矗立著一對威武雄壯的石獅子。"文革"期間戲樓被徹底拆毀,現僅存一對石獅(現存商洛市博物館)。
北會館
北會館座東向西,位於漫川關鎮明清街中街,北距騾幫會館50米。始建於清光緒七年(1881),極具北
方建築特色。為磚砌牆五脊硬山頂,雙層馬頭山牆。檐下有拱板和鏤空木雕建飾。會館是陝西關中、甘肅、山西等北方商賈集資修建,故名北會館。
北會館為前庭後殿式結構,前庭3間通房,中間四根圓形木柱支撐,柱高約9米,直徑約0.35米,下有浮雕裝飾的圓形石拓,進深10.4米,寬11米;後殿3間,進深12米,闊11米;中間有天井連線,走廊長11米,寬2.6米。整體建築高8.2米。會館前左右兩側聳立兩株兩人合抱粗細的古柏,蒼勁翠綠。古柏前有古井一口,兩側各有5間住房。清末,會館曾設"厘金局"(有石碑為證)。會館前留有廣場,原計畫籌建戲樓,但由於隴海鐵路貫通後,騾馬古道漸廢,戲樓未建。
武聖宮(楊泗廟)
武聖宮,始建於明朝,建有正殿、配房、場院。正殿供奉忠誠信義的關帝聖君,象徵仁義聚財,誠信立市。臨河處建有樂樓。建築別致,風格獨特。清光緒七年(1881)四月發洪水,武聖宮被毀壞,維修後將楊泗供奉在前殿左側。相傳楊泗是南宗義軍一名年輕將領,主張等貴賤,均貧富,遭朝庭排擠,被擒拿,投湖未死。將軍水性極好,剛正不阿,能降伏水魔鬼怪,被尊崇為水神。為保佑船幫平安,下湖商賈、船工於此廟供奉楊泗。清宣統元年(1909),遭遇特大洪水災害,沖走水碼頭街臨河半邊街道,樂樓受損,後來垮塌。武聖宮幾遭兵燹、匪患和洪水侵襲,殘垣斷壁,一片蕭條。
2008年,當地善士倡導並帶頭捐資維修,重塑關帝、楊泗等神像,恢複壁畫和彩繪。
砧子石藏經洞
砧子石藏經洞位於漫川關鎮前店子村寨灣箭口埡下。有巨石高數十仞,酷似打鐵砧子,故名砧子石。清康熙六年(1667),蜀僧超古卓錫天竺山,至此山麓砧子石,招工起棧鑿洞,石洞長一丈六,寬一丈,高六尺。藏經書460部。於洞下創建佛殿,築山門、庫廚,方丈。超古圓寂後,僧徒殮其遺體坐缸葬於佛殿前廣場,並在其上修築五級小塔,後來人稱"超古塔"。清乾隆四十四年(1779),因盜賊偶潛於此,知縣王榮棨誠恐經卷丟失,派人將全部經書移存縣衙,後遭兵燹,損失殆盡。
環流太極
環流太極又名漫川環流,位於山陽縣漫川關鎮水碼頭村,是山陽舊八景之一。因金錢河流經上下薄嶺環繞呈"S"型,山水酷似道教太極圖,故名"環流太極",有"一龍鎖住西來水"之譽。有詩為證:"薄嶺高低上下橫,天然太極畫圖存。縈迴向北疑無路,咫尺距離又一村。山似五彝排九曲,地同砥柱群山門。隔溪漁火遙相對,出岫煙雲自吐吞。"
1964年至1968年,漫川人民鑿開下薄嶺,逼水直流,改河造田2000餘畝,建起水力發電站。
三官殿
三官殿坐落在漫川關鎮臥虎山虎頭山嘴上,原為三官洞,內供天、地、水三官神像,崇奉道教之地。據資料記載,最早修建於明末,依洞建造正殿3間,廂房、客房、灶房等14間。明清時期,此廟香火興盛,每年3次廟會,善男信女雲集,頂禮膜拜,香火不斷。建國初,廟殿被毀,洗劫一空。
2001年,當地善士倡導捐資,在龍門弟子吳理清主持下,依洞修建兩層廟樓,有走廊和門樓,庭院式結構。隨後,香火日盛,拉上高壓電。現仍在擴建廟舍。
朝陽洞
朝陽洞位於漫川關鎮與法官鄉交界處的蓮蓬山上,與箭口埡、砧子石藏經洞隔河相望,四周山岩陡峭,地勢險要。建廟於唐,鼎盛於清。洞內建築13間,其中正殿3間,呈樓閣型,供奉道教三清神像;兩側各有5間住房。其它小洞儲藏雜物,埋葬住持傳人40餘冢。洞口向東,有紫氣東來、背風朝陽之意,故名朝陽洞。它是鶻嶺以南道教發祥地。傳說各廟觀住持,須到此作住持前的道規教意訓導。曾有經卷刻版近千卷,現大多遺失,僅少量刻版存於縣文管所。
朝陽洞外上首約20米處,有一眼泉水,一口小水井,涓涓細流,永不枯竭。無論廟會香客多少,都能滿足用水。小水井總是保持一定深度,貯存水量不增減,頗為神奇。
蠻王洞
蠻王洞系一天然石洞,位於漫川關鎮與法官鄉交界處的蠻王寨下,與姨娘寨隔河相望。傳說南宋一地方土匪頭子號稱蠻王,占山為王,為非作歹,與前來圍剿的楊八姐交戰時,曾盤踞此洞頑抗,因而此山得名蠻王寨、此洞得名蠻王洞。蠻王洞對面的"姨娘寨"、前店子村的"蠻王頭"、"箭河村"、湖北黃雲鋪的"絞腸關"、"蠻王墳"等風物景點地名均與"楊姨娘智斗蠻王"有關。蠻王洞深60餘米,寬80餘米,高近10米,可容納千餘人。洞中央頂部垮塌巨石,洞內現存蓄水池長約4米,寬近3米,深約2米,以儲雨水備用。洞外山岩陡峭,地勢險要,出入艱難,當地人為躲避戰亂多隱匿於此。傳說因洞內有巨蟒出沒,又被訛傳為"蟒王洞"。每逢雨季,洞口水珠垂簾,雲霧繚繞,時有彩虹呈現,堪稱奇觀。
一柏擔二廟
一柏擔二廟建於明朝成化年間。位於漫川關上街北口處,河邊一突兀巨石,其上一棵古柏,蒼翠蔥鬱,盤若飛龍。古柏兩側修建有呂祖廟和魯班廟,因此而名。廟宇建築別致,宏偉中顯精巧,方寸里見奇觀。進廟背依古柏,扶欄遠望,美景歷歷在目。清末當地秀才阮文山題對聯贊曰:"左靈台右鳳鸞古柏蓋地;前玉帶後回龍石柱擎天。"
光緒三年(1877)和民國十八年(1929)遭受兩次特大旱災,此廟逐漸頹廢, 1958年"大躍進"時古柏被砍伐,兩廟被拆毀。1999年9月,當地善士自發組織捐資重建,再現奇特景觀。
娘娘洞
娘娘洞,位於漫川關明清街後坡青龍山。於明朝中期人工鑿成,洞內供奉泥塑送子娘娘神像。當時醫療衛生條件差,疾病多,生育成活率低,人們望子心切,祈求神靈保佑,因此鑿洞。清乾隆三十年(1766),下江湖廣移民遷居漫川關,人口增多,水陸運輸暢通,經濟繁榮,娘娘洞從而擴建正殿、配房、門樓,雕染畫棟,雕樑畫棟,斗拱飛檐,描金彩繪,十分壯觀。1958年"大躍進"時拆毀。自1984年始逐漸復修,現有正殿、配房、灶房、地下室、門樓和院牆,還有3間兩層客房。娘娘洞現稱娘娘廟,香火旺盛。
慈王廟
相傳慈王是湖北漢口人,曾在朝廷為官,告老還鄉後,樂施好善,懸壺濟世,扶貧幫困,深受百姓尊敬,68歲壽終,被尊奉為慈王。慈王廟原址在現漫川加油站附近,因廟基塌陷,民於國18年(1929),遷至現址孟良寨建廟。孟良寨位於漫川關西南側如意山頭,因宋將孟良曾經在此安營紮寨,鎮守漫川關而得名。慈王廟又於1946年被毀。新廟宇1998年由當地善士倡導捐款籌建。有主殿3間,廂房、灶房等10餘間,有門樓、院牆,庭院結構,規模宏大,占地約1000平方米。此廟可俯瞰金靳交匯自然景觀和小河口水上樂園,周圍風景秀麗。
娘娘廟
娘娘廟位於漫川關鎮(原萬福鄉)娘娘廟村賀家嶺腳下,始建於明朝末年,四周有五條山樑朝匯,形似五龍聚匯,廟後有一棵千年古松,樹圍約5米,樹幹4米以上雙叉,參天聳立,樹冠如巨傘,遒勁蒼翠,其勢壯觀。廟有前後殿各三間,中間有配房、天井連線。前殿主要供奉武聖關帝,後殿主要供奉觀音菩薩。
清代中期香菸旺盛。解放初期,破除封建迷信拆毀神像,此廟作為村級國小使用近40年。2000年當地善男信女捐資修繕廟宇、重塑神像。
有聯贊曰:"古松古廟存千古;福山福水留萬福"。
黃家藥鋪
黃家藥鋪建於光緒十六年(1890),外形呈印盒狀,內部磚木結構,人稱"一口印"。地處漫川關明清街中街。是漫川關古民居保存最完好的一座。清同治年間,黃玉波隨姻親鄒姓人來漫川關,本欲建"聚義興"銀號,兌換銀票,典當貴重物品,以解決南北商賈的輜重之憂。故而建築結構嚴密,天網布設,以防盜賊。上隔壁建生活起居之所,有住房、灶房、磨房等。因老家一場人命官司,只好將隔壁待建莊院賣給"泉盛源"號,改變計畫,辦起藥鋪。
清同治十二年在山陽任知縣的黃照臨,升遷山西省按察使離任後,告老還鄉,聞知族侄黃玉波在漫川關建房,為勉其志,特送匾額"業啟鴻圖",題款"例為宗臣兄令郎玉波新建大慶"(有匾為證),以示慶賀。
黃家藥鋪興盛一時。文革期間,此房充公使用,大匾、抱柱楹聯被查抄,1980年大匾被追回。
蓮花第
蓮花第位於漫川關鎮明清街下街,座東向西,始建於清朝中期。四合院式,兩個天井,三重十四間住房,木雕廣布,門閭花格,魚蟲花鳥,馬頭牆彩繪,寓意典故,精鏤細刻。地面用方磚鋪就。主房與次間整齊協調。系南北商賈逗留、南方秀才進京趕考住宿之客棧,故稱"蓮花第"。後因時代變遷,逐漸改成民居。至1947年土改時,分給當地居民。現在成為幾家合居的四合院。蓮花第是漫川關頗具特色的古民居之一。
清真寺
清真寺,屬於伊斯蘭教,是回族民眾宗教活動場所。
清朝鹹豐、同治年間,有回族馬、龔、劉三姓定居漫川,鹹豐四年(1854)建成清真寺,傳誦《古蘭經》,進行宗教活動。後經清光緒13年(1888)、民國36年(1947)兩次維修擴建,大殿4間、灶房3間、水房2間、客房7間,總占地面積800多平方米。1958年被水毀,僅剩門樓。1988至1992年期間,政府投資,回民集資,重建新寺。縣統戰、民政部門和鎮政府支持解決飲水、場院硬化。現清真寺占地0.8畝,建築面積130平方米,圍牆60餘延米。
烈士陵園
烈士陵園坐落在1984年清明節前,由原漫川區委、區公所安排專人,將零散安葬烈士遺骨集中安葬漫川臥虎山下,即現在的烈士陵園。面積約600平方米,松柏蒼翠。
安埋的是:1948年正月十九,我軍與國民黨軍隊、縣偽保全團在漫川關南坡突圍激戰中榮勇犧牲的5名烈士(上關縣委書記王直夫、上關縣委通訊員王安、鄖山支隊隊長警衛員李孝山、鄖山支隊通訊員韓磊、漫川區委書記宋維貞)和在天竺山銅塔溝戰役中壯烈犧牲的陝西省第四軍區十四旅某團團長李富貴。
喬村仰韶文化遺址
喬村仰韶文化遺址位於山陽縣漫川關鎮喬家村二級台地上,其範圍為東西150米,南北80米。第一層2-3.5米,第二層1-2.5米,並有灰坑和墓葬。1980年出土細泥紅陶曲腹缽、碗、彩陶盆、小口瓶、夾砂灰陶罐、藍紋缸等器物(現存山陽縣文管所)。文物普查組鑑定為仰韶文化廟底溝類型和其它較晚文化遺存,具有十分重要的文物價值。1992年4月定為陝西省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薄嶺水上樂園
漫川薄嶺水上樂園位於山陽縣漫川鎮上游4公里上薄嶺水電站。其因建水電站大壩截金錢河水而成,湖面積置於20公里原始大峽谷之中,山清水秀,勝似畫屏。
漫川特色飲食文化
漫川關季節變化明顯,地處東經110度三分,北緯33度13分。劃分四季的限度與氣溫高低和物候現象有著重要關係。漫川關海拔不足300米,是陝西省海拔最低的地方,屬典型的亞熱帶氣候。境內有金錢河、靳家河和萬福河三條河橫穿過境。特別是古鎮街道前的靳家河,是由泉河、乾溝河、馬家店河、兩岔河等7條支流匯集而成,其中有6條支流河水的源頭都有礦泉水水源注入。據地質普查發現,漫川關境內地質結構中存在有色金屬15種,非金屬礦物質19種。三條河流及其支流無污染,河水清澈,水質優良,經河水澆灌的農作物生產的五穀雜糧均為含有多種礦物質的優質綠色糧食。漫川關的牛羊肉口味獨特,糧食、蔬菜含有天然無公害礦物質,清純可口。
1、漫川八大件
漫川人好客,每逢宴請,不論紅白喜事,均以"八大件"招待。菜名講究,佐料繁多,做工精細,色香味俱
佳。"八大件",主要由8道菜餚組成。在客人尚未到齊之前,一般先擺四樣乾鮮水果、四樣涼拌小菜,共8個拼盤,中間為涼調三鮮"頂頭盤子",以便為先到的客人閒聊消遣之用。待客人齊聚後,主管知事發表祝酒詞,代表東家向客人致謝,並向客人敬第一杯酒,這時廚房端出頭道熱菜,"八大件"席面才算正式開始。
"八大件"分為"四扣碗、四炒盤"。順序為:"刮刀丸子(扣碗)、肉絲大炒(盤)、豆油卷子(扣碗)、乾炸雞塊(盤)、甜醪糟肉(扣碗)、紅薯丸子(盤)、紅蓮蹄子(扣碗)、肉片小炒(盤)"。
刮刀丸子"八大件"第一個登場的菜。用豬精肉剁成肉餡,用刀刮成三角形丸子,俗稱"刮刀丸子"。配三鮮:鮮肉、高湯、芋頭。丸子上蒸籠高溫蒸1個小時,待香氣撲鼻後出籠,墊上當地特產的芋頭,翻腕澆上高湯、加上佐料即成。特色是鮮香淡雅,老少皆宜。
肉絲大炒"八大件"的第二道菜。先選用精瘦肉切成絲,加上芡粉、醬豆、五香粉、鹽等佐料拌勻,待用。再將切好的青椒、蒜台、洋蔥入鍋,炒熟後出鍋。將鍋洗淨,倒適量香油燒紅,把拌後的肉絲入鍋,快翻快炒,加入剛炒過的青椒、蒜台、洋蔥,快速翻炒後,添加料酒、陳醋等出鍋即可。特色是肉絲酥軟,色澤油亮。
豆油卷子"八大件"的第三道菜。將豆油用冷水泡軟,捲入肉餡,如大拇指粗細,用雞蛋清粘合,上籠清蒸成型,切成寸段,在碗底擺放整齊,墊上芋頭或紅蓮塊,加蔥姜大料,再上籠清蒸半小時,出籠翻碗,加高湯、蔥花,即可。特色是清香淡雅,色香味佳。
乾炸雞塊"八大件"的第四道菜。將白條雞下鍋鹵熟,晾乾,下油鍋炸酥,色澤焦黃,出鍋切塊,把雞爪放入盤中底層,上放雞塊,翅膀放在兩邊,雞頭放中央,嘴含青蔥,擺放成形,撒入麻辣香粉,上桌。特色是寓意豐富,香酥可口。
甜醪糟肉"八大件"的第五道菜。將大塊肥肉煮熟切片,先在碗底撒上紅粬,把肉片擺放整齊,裝入紅薯或蘋果塊,再放入糯米醪糟,上籠蒸半小時,取出翻碗,撒上白糖上席。特色是油而不膩,香甜可口。
紅薯丸子"八大件"的第六道菜。當地猛住山的紅薯,皮紅、味甜,澱粉含量高,賽過大板栗,味道特好。用這種特產紅薯,蒸熟捏成糊,加入玉米細面,拌勻搓成丸,入油鍋炸至金黃色,出鍋,撒上白糖。特色是鬆軟香甜,誘人食慾。
紅蓮蹄子"八大件"的第七道菜。選用豬蹄煮熟,剁成方塊,碗底撒上紅粬,再整齊擺放肉塊,裝入當地特產紅蓮作墊碗,上籠清蒸1個小時後,出籠翻碗,加高湯、蔥花上席。特色是肥而不膩,滋補養顏。
肉片小炒"八大件"的第八道菜。選用五花肉,切成片,加入醬豆、五香粉、料酒、鹽等佐料,拌勻待用。再將豆腐乾切絲,與冬粉、白菜、洋蔥等入鍋翻炒,熟後出鍋。鍋中倒入適量香油,燒紅,將待用肉片入鍋,炒熟,加入剛炒過的豆腐乾、冬粉等,快翻快炒,加蔥花出鍋即可。特色為葷素搭配,營養豐富。
當"蹄子湯"扣碗端上席,主管知事即安排能說會道的體面人物說"酒話",同時,東家分別到每桌席前為客人敬酒,表示誠意。
"八大件"菜餚上齊後,用四葷四素8個"座碗"換去8個"拼盤",稱為吃飯小菜,並端上一大碗清油素菜湯,醋香襲人,以調口味,兼有醒酒之功。
通常宴請以"八大件"為主,隨著經濟發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八大件"的內涵更為豐富。紅白喜事略有分別,如結婚、喬遷、生日等喜慶之事,圍繞主題在菜餚上點綴"早生貴子"、"喜結連理"、"鯉魚跳龍門"、"一鳴驚人"等菜,寓意深刻,象徵著喜慶、高升、平安。
喪事則不同,另外增加兩個大盤"槓子肉",為負重的"八大金剛"特加菜。用"四指"厚的肥肉,切成重約3兩的大肉塊,過油紅燒,用調料拌勻,上蒸鍋出籠上席。負重的"八大金剛"每人一塊,黑紅流油的大塊肉,看著眼饞,吃著解饞。
2、豆醬豆豉
豆醬,黃豆煮熟發酵後曬制而成。一般在夏天入伏前,用當地生產的黃豆,經蒸煮熟後涼冷,加適量麵粉拌勻,使每粒黃豆都能穿上一層"衣服",然後將穿上"衣服"的黃豆均勻的攤鋪在蓆子上,厚度約2公分,復蓋棉單子,放置約一個星期,使其充分發酵,均勻地長出黃色"絨毛"菌,成為"醬胚"。將"醬胚"取出,放在驕陽下暴曬,使其乾透。進入伏天后,選擇晴朗陽光好的日子,刮適量的椿樹皮、加入花椒、八角等大料放入鍋中,煮出香味,取出大料湯水,冷卻,倒進缸或盆,放入"醬胚",再加入鹽、五香粉等,在陽光下暴曬,經管月余即可。趕上天氣晴朗早晨,可以加入適量井水攪勻後再曬。切忌在豆醬曬熱時攪拌,以防生蛆變質。曬制好的豆醬為深褐色,色澤油亮,其味誘人,特別香。不論是炒肉、炒辣椒,還是夾饃,不論是家常便飯,還是酒席菜餚,都是必備的上品。豆豉,也是精選黃豆製成,製作方法簡單。豆醬與豆豉是漫川雙絕。精製的豆醬、豆豉保管簡單,用途廣泛。漫川豆醬、豆豉的特色與漫川的氣候、水質密切相關,這種美味是得天獨厚的地理環境決定的。即使是漫川的豆醬曬制大師,到其他的地方用同樣的方法製作的豆醬、豆豉,也難以與漫川的相比,味道遜色得多。
3、香酥小魚
漫川關有三條河流橫穿鎮區,每條河流的源頭均有泉水注入。河流及其支流無污染,河中小魚均屬無公害生物群體。漫川關人執竿垂釣,或沙水追捉,或"竭澤而漁"。漫川關人不管是婚慶喜事,還是過年過節餐桌之上都離不開一道美味--香酥小魚。香酥小魚製作簡單,製作時將小河魚破肚洗淨,放入大碗中,加姜沫、蔥花、醬油、食鹽、啤酒適量拌勻,醃製10分鐘,然後將雞蛋打入碗中,加少許麵粉、香油,調成糊狀,再將小魚放入拌勻,食油燒滾後,逐個放入小過油,炸成焦黃色後撈出,趁熱撒上花椒粉即成。味香酥脆,回味悠長。
4、椿芽雞蛋
漫川關人喜種樹,河邊地頭,房前屋後廣栽香椿。香椿樹開春後發芽最早,自古以來漫川關人將長到約三寸的香椿芽子,採摘製作美味佳肴,或椿芽炒雞蛋,或椿芽炒肉片,或乾炸春魚。椿芽還可以用鹽醃製後,長久存放。香椿芽分兩種,以紅椿芽為上品,白椿芽次之。椿芽和雞蛋做菜至少有三種。一是椿芽蒸雞蛋;一是椿芽煎雞蛋;最有特色的是椿芽炒雞蛋。椿芽和雞蛋搭配,佐以春韭菜,其味尤濃,特香,色鮮。
5、墨玉魔芋
魔芋屬南星科,地下塊狀莖。因地理氣候環境影響,漫川魔芋與其它地方不同,皮呈墨紫色,中間窩
狀,芽筍形。肉質細膩,粉紅色。製作時,刮皮洗淨後,戴上橡皮手套(防過敏),在用釘成密孔的鐵皮反面擦磨,邊磨邊加入用滾水兌成的鹼水,調成糊狀,盛盆冷卻。取出切成指頭厚的薄塊,逐塊放入開水鍋里,大火煮沸1個小時,魔芋塊變硬,撈出涼水浸泡,油光水滑,很像墨玉石片,即可烹製食用。可作酸辣椒炒魔芋、蒜台炒魔芋、肉片炒魔芋等。魔芋柔韌性強,順滑爽口,常食魔芋,有抗癌之功效。
6、神葉涼粉
"神葉"即神仙樹葉子。"神仙樹"是一種落葉灌木,多生長在海拔700-2000米的山坡,葉片小,呈卵型,開小紫花。神葉涼粉俗稱神仙葉子涼粉,每年二、三月間,把採摘回來的新鮮嫩葉子洗淨,用滾沸開水浸泡,燙熟,再將其撈出放在盆子上的篩子裡,用手使勁搓揉,使漿汁流入盆內,待冷卻凝固後,切成若干小塊,放入清水盆里浸漂,可減少苦味。一般浸漂八、九個小時。漂的時間越長,其苦味越淡,可依照個人口味確定浸漂時間長短。然後準備食用湯料,做大蒜水(蒜泥、清水、鹽、醋、香油)和油潑辣子。食用時,將浸漂後的小塊涼粉切成片、條狀,盛於盤或碗中,用調羹澆適量湯料,輕輕攪拌即可食用。"神葉涼粉"是漫川古鎮富有地方特色的絕色食品,其色如瑪瑙翡翠,晶瑩剔透,其味微苦,涼爽可口,滑溜舒適。有清熱去火、解毒降壓之功效,長期食用,強身保健,可以防治肺熱、肝癌等。
7、玉米蒸粉
玉米蒸粉,用苞谷糝兒做成的漫川美味。與白米蒸飯相似的一種乾飯。常規做法是:在鍋中倒入小量清水,水燒開後倒入適量的苞谷(玉米)糝,等水燒乾後立即撤去明火,用木柴燒過的火炭慢慢蒸熟後,用鏟子鏟松出鍋。然後淨鍋,用豬油炒出蔥段、薑末的香味,將剛出鍋的熟苞谷糝,加入翻炒,放鹽、五香粉等調味,玉米蒸粉就做成了。為了增添色澤,刺激食慾,食用更可口,搭配洋芋,或紅薯、或四季豆、或槐花,香腸、肉末、雞蛋最好,依個人口味而定。玉米蒸粉色澤豐富,清香味美,妙不可言。
8、沖沖辣菜
沖沖辣菜又名辣辣菜,屬芥科,葉小、條齒狀。每年9、10月份栽植,第二年春長出菜苔子。初春時節,生長黃色小花蕾,在即將開花,而又未開時,靠近根部掐采。洗去塵土,切末,氣味嗆鼻流淚,用滾沸水、燙焯後,撈出擠乾水份,用香油、蒜泥、麻辣粉、油潑辣子、香醋涼調食用。其味芥末芳香,辛辣刺激。食用後提神醒目,回味無窮。
漫川關古鎮食用農特產
漫川關食用農業特產豐富,品種繁多。萬福茶葉、小磨香油、猛柱紅薯、沙溝紅蓮、水旱芋頭極具漫川特色。還有白蓮、花生、蜜桔、蜜桃、櫻桃、蘋果、李梅、山梨、板栗、核桃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