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壟村

武壟村

廣東省德慶縣武壟鎮武壟村據光緒年間,由德慶州知州楊文駿(後任廣東按擦吏,賜二品、封三品)主修的《德慶州志》記載,武壟村隸屬右屬下七都,“任村又東二里許曰武壟,少東曰云樓崗,少北曰正坑……”。武壟村距今約500多年歷史。該村距離高要河台鎮約15公里,離德城約67公里。該村人口800人,以陳、梁姓為主。武壟村村民靠種植特色農業(佛手、玉桂、巴戟、柑桔、水稻)維持生計。

基本信息

廣東省德慶縣武壟鎮武壟村

據光緒年間,由德慶州知州楊文駿(後任廣東按擦吏,賜二品、封三品)主修的《德慶州志》記載,武壟村隸屬右屬下七都,“任村又東二里許曰武壟,少東曰云樓崗,少北曰正坑……”。武壟村距今約500多年歷史。該村距離高要河台鎮約15公里,離德城約67公里。該村人口800人,以陳、梁姓為主。武壟村村民靠種植特色農業(佛手、玉桂、巴戟、柑桔、水稻)維持生計。
武壟村“五古並存”:古鑊耳屋、狀元古橋、古祠堂、古榕、古井。“現代新貌”展示了新農村的風采:現已建成8座占地900多平方米的現代鑊耳樓,集古今風貌於一體。2005年,武壟村開展生態文明村創建活動,取得良好成績,並成功創建成為廣東省衛生村。
生態溝是一個淨化村里生活污水的處理系統。全村共建有3條,該條溝長100米,深0.8米。溝底鋪鵝卵石,中間鋪粗砂,表面鋪細沙,細沙上種菖蒲、美人蕉等根系發達的植物。污水流經生態溝時,先由附著鵝卵石上的微生物給以淨化,再通過植物根系吸取污水中氮、磷等營養物質,同時,溝中沙石填料構成濾床對污水中顆粒雜物進行過濾處理。這樣,通過生態溝的物理、化學和生物的協同作用,實現污水高效處理的目的。經生態溝後排出的水無油膩,沒異味,可直接排入農田灌溉,其污水處理成本幾乎為零,既可處理污水,美化環境,又可實現污水的再續利用。
武壟村現代示範民居,位於武壟村西北面,共9戶5幢,占地900多平方米,由廣東省建設廳城鄉規劃設計研究院專業設計,肇慶市建設局、德慶縣建設局監督施工建設。設計充分考慮村民生產、生活方式和習慣,遵照“傳承歷史、立足現實、適度超前”的原則,倡導新人居觀念,注入“生態、文明、時尚”新理念。立面造型獨特,採用兩戶並山牆(雙拼半獨立)式,統一坐北向南,統一建設標準。每幢前後間距6米,左右間距4米,道路通行、空間效果和採光、通風性能良好。外牆採用灰沙磚,屋頂青瓦灰牆,山牆保留傳統民居鑊耳狀,並實行山牆、屋頂、地面立體綠化。室內房間、廳堂、雜物間、廚房、院子、衛生廁所等布局合理、一應俱全,屋頂還有倉庫和大曬台。整個建築表現出一種雅致樸實、簡潔明快,既傳承傳統,又突出現代的新農村住宅風格。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