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古溝

原名"捕虎溝",是康熙木蘭秋彌而得名。 漢語中的"卡克",有預示可以攻克的意思。 問卡的結果,正如山名"卡克"一樣,可以克敵致勝。


隆化縣有一個步古溝鎮,它的名字是以說傳說得來的。原名"捕虎溝",是康熙木蘭秋彌而得名。《康熙起居注》寫到他在阿穆呼朗圖行宮外打獵的虧景時說,"上獵於南山,殖一虎"。
當地傳說,當時康熙皇帝打獵時,住在阿穆呼朗圖行宮,因這裡住的大多量組枯祿氏旗人,是皇帝的親近之人,因雨大道路被沖,不能前行,只好等天晴修路再走。過了幾天,雨也停了,又因為修路,皇上又耽擱了行程,為了解悶_"只好與當地的八旗貴族子弟一起在山邊林子裡打獵。開始並不順利,只打了一隻野兔,後來看見一隻梅花鹿,大聲喊追了過去。可鹿跑得很快,拐過山便不見了。大夥追過山彎兒,卻見一隻斑斕猛虎咬著梅花鹿的頸部正往林子裡拖。原來連日大雨,老虎在山裡捕不到獵物,就出外覓食,恰恰見到這隻鹿跑過來,就順勢捉到,一看眾人跑來,以為來奪口中之食,就放下死鹿,向 眾人
撲來。大家一看不好,連忙擋到前面保護皇帝,膽小的早就四散而逃了。
索熙反而來了興致,忙搭上了一箭射過去,正中老虎眼睛。那虎一痛,帶岳王乾徑直向康熙撲上來,前面兩個侍衛趕忙上前,可轉眼工夫就命喪虎爪之下康熙趁機又一箭射中老虎另一隻眼,瞎虎左右亂撲不止。這時,康熙拿起搶衝到跟前,幾槍就把老虎刺得奄奄一息。於是侍衛們把虎縛上,抬回了行宮 皇帝就用虎肉大宴群臣,盡歡而散。那捕虎的地方,就叫"捕虎 溝.久而久之,就說變為"步古溝"了。
還有另一種說法,隆化縣步古溝鎮的碑梁村立著"於木蘭作詩碑"的山虧氣叫"卡克嶺"或"卡克達板"。詩碑立於1751年,上面刻著乾隆皇帝吟蘭圍場的9首詩。這一帶原是木蘭圍場的組成部分,有木蘭圍場七十二圍之一的卡克圍場。"卡克"為蒙語,是"堅實"的意思。漢語中的"卡克",有預示可以攻克的意思。乾隆皇帝很喜歡"卡克"這個山名,曾經在這裡三次寫下6首詩,並補刻在"於木蘭作詩碑"的背面和側面。1759年,也就是在乾隆24年的9月初,乾隆率木蘭秋彌隊伍來到這裡。當年,清朝在新疆南部平息 "大小和卓木"叛亂。當時皇帝不知戰事如何,來到卡克嶺之後,命人在此占
卡,預測戰事。問卡的結果,正如山名"卡克"一樣,可以克敵致勝。沒有多久,訊息傳來,乾隆皇帝御筆題詩令人立碑於此。此後,這裡就叫"卡克溝",後來因音譯關係,又叫"步古溝"了。摘自隆化民間傳說。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