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陽漸(1871~1944)

1910年再到南京隨楊文會學佛學。 翌年楊文會去世後,接辦金陵刻經處,設佛學研究部。 兩年後增辦法相大學,1927年停辦。

歐陽漸(1871~1944)

正文

中國近代佛學家。字竟無,江西宜黃人,亦稱宜黃大師。早年學宋明理學,後受友人桂伯華影響而信佛。30多歲時赴南京從楊文會學佛學。曾游日本數月,回國後任教於兩廣優級師範學校,後因病辭職,與友人經營農業。1910年再到南京隨楊文會學佛學。翌年楊文會去世後,接辦金陵刻經處,設佛學研究部。1922年創辦支那內學院。兩年後增辦法相大學,1927年停辦。曾主持編集《藏要》。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後,率院眾攜經板赴四川江津,設支那內學院蜀院,繼續傳播佛學。
歐陽漸在佛學上歷經三變,起初潛心法相唯識學,繼而窮究般若學,終則闡揚涅槃學。他認為法相唯識是窮雜染之妄,般若是明萬物之空,涅槃則是顯即妄而真。1917年刻成《瑜伽師地論》後50卷,並作序;論述法相和唯識學說異趣,將無著的法相學和世親的唯識學分為二宗,從觀心門建立唯識宗,從教相門建立法相宗。由此引起佛教界之論爭。為所作《唯識抉擇談》,曾激動一時。世人以法相唯識學者重之。當時在北方傳播法相唯識學的有韓清淨,人稱南歐北韓。
歐陽漸著有《竟無內外學》26種,30餘卷,金陵刻經處印行。隨歐陽漸學習佛學的有梁漱溟、熊十力呂澂蒙文通王恩洋黃懺華等,梁啓超湯用彤曾旁聽歐陽漸的講課。

配圖

相關連線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