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臣聞朋黨之說,自古有之,惟幸人君辨其君子小人而已。大凡君子與君子,以同道為朋;小人與小人,以同利為朋。此自然之理也。
然臣謂小人無朋,惟君子則有之。其故何哉?小人所好者,利祿也;所貪者,貨財也。當其同利之時,暫相黨引以為朋者,偽也。及其見利而爭先,或利盡而交疏,則反相賊害,雖其兄弟親戚,不能相保。故臣謂小人無朋,其暫為朋者,偽也。君子則不然。所守者道義,所行者忠信,所惜者名節。以之修身,則同道而相益;以之事國,則同心而共濟。終始如一,此君子之朋也。故為人君者,但當退小人之偽朋,用君子之真朋,則天下治矣。
譯文
臣聽說關於“朋黨”的說法是自古就有的,只希望吾君能辨識他們是君子還是小人罷了。大體說來,君子與君子,是以理想目標相同結成朋黨;小人與小人,以暫時利益一致結成朋黨。這是很自然的道理呵。
然而臣又認為小人沒有朋黨,只有君子才有。這是什麼緣故呢?(因為)小人所喜的是利祿,所貪的是貨財。當他們利益一致的時候,暫時互相勾結而為朋黨,這種朋黨是虛偽的。等到他們見利而各自爭先,或者到了無利可圖而交情日益疏遠的時候,卻反而互相殘害,即使對其兄弟親戚也顧不得。所以臣認為小人無朋黨,他們暫時為朋黨,是虛偽的。君子就不是這樣。他們所依據的是道義,所奉行的是忠信,所愛惜的是名譽和節操。用它們來修養品德,則彼此目標相同又能夠互相取長補短;用它們來效力國家,則能夠和衷共濟,始終如一,這就是君子的朋黨。所以做君王的,只應該廢退小人虛偽的朋黨,而任用君子真正的朋黨,只有這樣,才能天下大治。
歷史
見《歐陽文忠公文集》。此乃奏章,作於宋仁宗慶曆三年(1043)。時夏竦、呂夷簡因歐陽修等彈劾而先後罷相,范仲淹、韓琦、富弼執政,史稱“慶曆新政”。夏竦等攻擊范仲淹等為“朋黨”,亦牽涉作者。作者時在諫院,因上此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