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籍簡介:
書名:歐美文學論集作者:藍泰凱
出書機構:北京時代弄潮文化發展有限公司
網路推廣:個人出書網 老人出書網
媒體支持:時代文化出版社
合作宣傳:時代教育出版社 時代文獻出版社 時代作家出版社
出版時間:2010年8月
字數:142千字
頁數:101
版次:1版
開本:850×1168 1/32
紙張:膠版紙
包裝:平裝
編者之語:
這個集子所收的18篇文章,包括俄蘇和歐美部分作家作品論,寫作於上世紀80年代至90年代初,曾在多家學術理論期刊刊載。其中的《論喬治·桑及其小說〈印典娜〉》《論梅里美的歷史小說<查理第九時代軼事>》《辛克萊和他的“揭發黑幕”的小說<屠場>》《高爾基及其創作藝術簡論》《論狄更斯的<老古玩店>》等,嘗被人大複印報刊資料《外國文學研究》轉載。《陀思妥耶夫斯基及其小說<罪與罰>》和《托爾斯泰和<安娜·卡列尼娜>》兩篇作為高校教材的專節刊用。此次結集出版,僅作文字訂正,內容依舊,保持原貌。這些文章,是我早年在教學之餘所寫的部分習作,比較零散,不成體系,也很粗淺。此後,由於我的研究方向轉移到日本文學(其成果《日本文學研究》已於去年出版),歐美文學逐漸淡出我的視野,再沒有這個領域的新成果。事隔20多年,這些東西已經蛛網塵封,棄之又覺可惜,它畢竟是我用心血澆灌出來的,留有我當年辛勤勞作的一個個清晰的腳跡,常常令我回想起那深夜孤燈之下筆耕的情景。我不願讓這些東西隨著歲月的流逝而散失,我要將它作為永久的記憶留存下來。這就是我在暮年出版這本小書的初衷。
書籍目錄:
論喬治·桑及其小說《印典娜》 1論梅里美的歷史小說《查理第九時代軼事》 9
“一部最激烈和最勇敢的書” 14
——論狄德羅的小說《修女》 14
一部充滿反抗精神的劇本 18
——論席勒的悲劇《強盜》 18
《臣僕》中赫斯林性格的二重性探微 23
一曲小私有者崩潰的輓歌 27
——論狄更斯的《老古玩店》 27
一部探索“人性惡”的寓言式小說 33
——戈爾丁的《蠅王》簡論 33
辛克萊和他的“揭發黑幕”的小說《屠場》 38
詩意的幻想深刻的靈感 43
——論梅特林克及其戲劇創作 43
嚴峻的真實深邃的思想 50
——易卜生的“社會問題劇”簡論 50
屠格涅夫的小說《木木》的語言風格 57
《白淨草原》 61
——一篇用音樂語言和節奏譜寫的詩 61
陀思妥耶夫斯基及其小說《罪與罰》 66
托爾斯泰和《安娜·卡列尼娜》 72
《舞會以後》的思想傾向和藝術特色 81
契訶夫的《櫻桃園》藝術瑣談 85
“一座聯接著過去和未來的高大拱橋” 90
——高爾基及其創作藝術簡論 90
《海燕之歌》文體辨析 96
——兼議標題的翻譯 96
後記 99
原文摘錄:
……印典娜是個不諳世故的善良女性,對愛情非常認真,她把雷蒙看成是她所期待的理想對象,“她拿她意念中的、夢想中的人兒去看待他”,她相信他一定會給她的生活帶來幸福。在戀愛的最初一段日子裡,印典娜雖然發現了雷蒙的不忠實,但都被他的花言巧語搪塞過去了,她還是相信他。當德馬爾上校要帶印典娜去布爾朋島時,她拒絕跟他走,結果被關在屋裡。她跳窗出來,私奔到雷蒙家裡,不顧輿論,不自反悔。聖·勃夫對此讚嘆說,這種不自私的、堅決不撓的忘我精神,才是女性愛的偉大。①結果,印典娜的一片真情卻遭到了雷蒙的冷漠、粗暴的拒絕。這對於在愛情上傾注了全部理想、希望和激情的印典娜來說,失去了愛情,就好似失去了生命存在的價值。於是,她“聽從脫離災禍的本能和痛苦的磁力的支配,老是向河水走去”,把自殺當做解脫痛苦的方法,但她被雷爾夫救回了家。這時,面對狂怒、殘暴的德馬爾上校,印典娜表現了“對於一切壓制有一種不可估計的抵抗力”,她說:“你可以束縛我的身體,桎梏我的手腳,管制我的行動。你有強者的權利,社會準許你這樣做;但是對於我的意志,先生,你是把我毫無辦法的……你絕不能夠改變我,你一用強力來強迫我,你就失去了你的能力。”這一段鏗鏘有力的話語,充分表現了女性對資產階級男權主義的抗議和維護婦女尊嚴的堅強意志。最後,印典娜服從自己的意志,決定隨德馬爾上校去布爾朋島。
雷蒙在拋棄了印典娜之後,還想征服她,再得到她的尊重,於是,就在印典娜啟程的前夕,他給她去了一封信。在信中,他喋喋不休地勸告印典娜要相信上帝,而這上帝正是他們男性自己。對此,印典娜在給雷蒙的回信中說:“我們崇拜的不是同樣的上帝,我崇拜的是更善、更純潔的神。你的上帝是一般人所信的神,是階級的君王、創立者和維護者;我的上帝是宇宙的大神,造物主,一切生物的支柱和希望。你的神造一切只是為了你們,我的神造一切,彼此是互相關切的。”
勃蘭兌斯對這段話作了兩點剖析:“一點是對婦女屈從於男子的社會秩序的天真的抗議,一點是對於上帝的天真的、朝氣蓬勃的,忠實的信仰的樂觀主義。”①
在布爾朋島,對雷蒙的思念使印典娜十分痛苦,她變得越來越憔悴了。於是,她竭力去創造一個世界來安慰自己,任情地夢想將來,讓思念窒息。雷蒙的形象開始從她的寂寞冥想的生活里消逝。就在這個時候,雷蒙又來信了,她那“盲目的虛榮和易受欺騙的性格”,使她又重新燃起了希望,她急切地要離開這個家,拋棄正在患病的丈夫,偷偷地搭乘一艘開往歐洲的船,到法國去尋找自己的情人。
當印典娜從三千里的海外回到法國的時候,正是1830年巴黎革命時期,到處是兇猛的騷動,整個社會一片混亂。她經過千辛萬苦,九死一生,終於找到了雷蒙,然而雷蒙早已娶了一個富翁的繼女,印典娜被遺棄了,她幾乎陷於絕境。最後,雷爾夫找到了她,一對飽嘗人生痛苦和憂患的情侶縱身跳進瀑布,卷進了激流。至此,小說中對資產階級男性社會的邪惡和虛偽的血淚控訴也達到了高潮,全書到此終局。但是,讀者紛紛來信,表示不滿足,一定要作者救活他們,才能使讀者的心情得到平靜,願望得到滿足。為此,喬治·桑在後來的《印典娜》的幾種版本里,增加了“尾聲”一章,以沖淡第一版內所表現的浪漫主義悲觀絕望的色調。“尾聲”是作者寫給朋友的一封信,內容是對雷爾夫和印典娜的訪問記,敘述他們已經放棄了自殺的打算,走進原始森林中,在山腰懸崖下建起一間印度式的小茅屋,在那裡幸福地過著寧靜的愛情生活。這個情節帶有濃厚的空想社會主義的色彩,它勝過皮埃爾的著名小說《保爾與維綺尼》中的類似描寫。對此,聖·勃夫指出:“這個真實的故事的結尾卻像一首神話的詩文了。”②但是,它能夠激起人們對醜惡的社會現實的憎惡,鼓舞人們以堅定的信念和勇氣去追求自由與幸福,給人以啟迪和思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