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羅馬帝國的末期,西歐的經濟已經十分破敗衰落。5世紀,大舉湧來的落後民族,踏遍了西歐各地,把它淹沒在刀光劍影、血雨腥風之中。在一片荒蕪之中,形成了封建制度。教會利用人民的苦難,宣傳禁慾主義,愚昧和迷信。
因此,5-10世紀,歐洲的建築極不發達,在小小的、閉關自守的封建領地里,羅馬那種大型的公共建築物和宗教建築物,都是不需要的,相應的結構技術和藝術經驗,也都失傳了。修道院是當時唯一質量比較好的建築物,也很粗糙。
可是,封建制度畢竟比奴隸制進步。以手工業工匠和商人為主體的市民們展開了對封建領主的鬥爭,爭取城市的獨立解放。同時,也展開了市民文化對天主教神學教條的鬥爭。
建築也進入了新階段。城市的自由工匠們掌握了比古羅馬的奴隸們嫻熟得多的手工技藝。建築中人力物力的經濟性遠比古羅馬的高。除了教學外,各種公共建築物也逐漸多了起來,城市市民為城市的獨立或自治同封建主的鬥爭,以及市民文化同宗教神學的鬥爭,也在建築中鮮明地表現出來。
封建制建築大體上分二個時期:
一、10-12世紀以教堂為代表的“羅馬風”建築
二、12-15世紀西歐以法國為中心的哥德式建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