欒家墳村

2005年底,全村共51戶,174人,耕地面積600畝。 村莊地處嶺坡,土地瘠薄,只適合種植地瓜、花生等,以前,沒有水澆條件,也沒有化肥,小麥、玉米的種植面積較少。 2005年底全村吃上自來水,解決了歷年來民眾吃水難的問題。

基本信息

村莊由來

相傳建村於明永樂年間,距今已五百餘年,張大濱從大台(今膠南市)到此立村,名金河莊。明嘉靖年間大戶欒檢齋葬於此地附近後,張姓戶絕,遂以欒家墳地為村名。

政區人口

欒家墳村位於膠州市南部9公里、九龍鎮駐地東北2公里、東至204國道1公里、西至九城路0.5公里。村南與臧家屯為鄰,西北面是車家河村,北面是十五里夼村,東面是營海鎮的匡家瑩村。2005年底,全村共51戶,174人,耕地面積600畝。

經濟狀況

村莊地處嶺坡,土地瘠薄,只適合種植地瓜、花生等,以前,沒有水澆條件,也沒有化肥,小麥、玉米的種植面積較少。很長時間內,主糧就是地瓜和地瓜乾。吃頓玉米餅子算是改善生活了,麵粉只能在過年和過節時才吃上一頓半頓。人民公社化以後,村里社員動員起來了,在村幹部的帶領下,在上級的幫助下,修起了兩座較大的水庫,又使用噴灌機,使水澆面積達到了全村耕地面積的三分之一還多,糧食產量成倍增加,小麥、玉米等作物種植面積也大大增加。由於村里土地多,產糧多,糧食不僅吃不完,還大量的出售換錢,換回化肥、農藥、良種。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後,全村經濟快速發展,現在國家免除了農業稅,種糧還發一定的補貼,糧食價位較前合理,種地的效益提高,農民的生產積極性空前高漲,家家都買上了農業機械,人均純收入達到了4000多元,村集體固定資產達到了30萬元,村級可支配財力12萬元。

社會事業

2005年底全村吃上自來水,解決了歷年來民眾吃水難的問題。現在全村90%以上的村民參加了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解決了就醫難的問題。值得一提的是村莊的房屋規劃,由於村幹部好,社員擁護,規劃得好,街道寬敞,房屋整齊,村子雖小,但呈現出一派新農村的喜人景象。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