權證與股指期貨

權證驚世駭俗的瘋狂,不能不讓人聯想到即將問世的股指期貨。權證的今天,會不會就是期指的明天?
權證和股指期貨對於中國股市來說,都是金融創新產品。中國股市素來就有炒新的習慣。以目前權證區區不多的幾隻交易品,尚且可以在一個交易日成交逾千億,何況還沒有問世就已有難以勝數的基金和機構提前數月重兵布局滬深300指數所有權重股的股指期貨呢?股指期貨一旦進入炒作狀態,只會比權證有過之而無不及,這是任何一個對中國股市稍有了解者都不難預料的。事實上,從股指期貨仿真交易反映的情況來看,權證和股票市場司空見慣的滿倉操作、追漲殺跌已被許多參與者引入股指期貨仿真交易,由此導致的期貨和現貨的嚴重背離令飽經風霜的期貨市場交易者也大呼“看不懂”。
權證和股指期貨的最大區別也許是做空機制,不過,作為目前兩大權證產品之一的認沽權證本質上也是一種做空產品。讓人奇怪的是認沽權證的賺錢效應竟然不是體現在其沽空價值,反而可以通過單邊做多而得到出人意料的發揮。一個幾天后就將成為”廢紙”的鉀肥JTP1認沽權證在短短11個交易日裡最高漲幅超過800%,換手率更是達到驚人的8538%。由此看來,眾多基金和機構因做空機制而看好未來的股指期貨的真實目的,未必在於他們口頭上所說的避險。其實,如果不是股指期貨可以讓他們一根扁擔挑兩頭———做多也賺錢,做空也賺錢,又何至於把做空機制對於中國股市的作用吹上了天?需要指出的是,股指期貨作為做空機制的賺錢效應是只屬於基金和機構們的專利。當他們可以迫不及待地利用做空機制大賺其錢時,誰能保證他們還會溫文爾雅地一味避險,而不會像認沽權證的交易者那樣用單邊做多的手法用之於做空效應呢?
如果在引入一種新的金融產品的同時也引進相應的市場制度和配套規則,那么,權證交易的風險本應該是可以避免的。但是,由於權證引入股市主要是為了給無法支付或不想支付股改對價的大股東排憂解難,同時也由於配套引進的創設機制沒有像香港那樣同對應的權證分別交易,因此非但不能起到緩解供求矛盾的作用,反而成為一種向利益團體進行利益輸送的工具。在缺乏市場化的做市商機制和相應的風險控制手段的情況下,對權證市場出現的交易異常只能靠監管當局相機行事。但基於利益分配不公的“一放就亂,一管就死”恰恰正是過於迷信和強化行政干預的中國股市的通病。
權證市場再瘋狂,畢竟其涉及的正股數量並不多,權重也不大,對於整個股市的影響還是相當有限的。但股指期貨就不一樣了。滬深300指數所有的個股非但在業績上對整個股市有著舉足輕重的影響,在主要的大盤指數中也分別占有相當大的權重,其股價無論是漲是跌,都將“牽一髮而動全身”。在1987年世界股市暴跌中,美國道瓊斯指數和標準普爾500指數等指數期貨的套期保值和指數套利的程式化交易起了很大的作用,股票指數和期貨指數之間價差的擴大對市場情緒造成了極大的負面影響,機構套期保值盤在期貨市場上賣出開倉促使股指期貨價格的大幅下跌,同時指數套利盤又將這種壓力轉移到了股票市場。這樣的事件只要發生一次,就足夠讓股市停頓甚至倒退若干年。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