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因為樟林曾經是潮州乃至廣東全省最出名的荖葉產地。清嘉慶《澄海縣誌》這樣記載:“蒟即蔞也,粵多蔞園,而邑之樟林所產者,可甲東粵。根香,葉尖,辛而微甜,以火炙乾其葉,或鹽藏之,可行遠。考通志載番禺、新興、陽春之蔞,獨不及樟林。“”可行遠“意思是可以販賣到遠方,潮州俗語”堵阿堵,堵到漳州府“,就是訴說擔挑荖葉到福建漳州販賣的艱辛。等到後來檳榔食俗消失,昂貴的荖葉再也沒人要了,這時從樟林又產生出新的潮州俗語“愛哩荖,勿哩草”,引申義為需要時很寶貴,不要時卻棄如草芥。
荖葉,又稱蔞葉,是一種胡椒科的植物,主要用途是與檳榔合食。清初屈大均在《廣東新語》中說:“凡食檳榔,必以蔞葉為佐……否則檳榔味澀不滑甘,難發津液,即發亦不紅。”也就是說,食檳榔一定要用到荖葉,否則檳榔的滋味就無法發散出來。古人將這種能相互起增強作用的情形稱為“相須”。所以屈大均又說:“蔞與檳榔,有夫婦相須之義,故粵人以為聘果。”
這就引出了檳榔習俗的另一種含義:用檳榔禮客和作為聘果。明代嘉靖《潮州府志》說:“親朋往來,不具酒茗勿以為嫌,不食檳榔便稱簡慢。”又記:“潮俗喜食檳榔,嫁娶以之為禮。”就是記錄潮人這種古老的檳榔習俗。此俗延至現代,由於潮汕已經不再種植檳榔,便由橄欖代替。每當客來,要以橄欖敬客,還要說聲“請檳榔”。娶嫁也仍有用錫制檳榔盒的,但已不再貯存檳榔和蔞葉,而是盛放橄欖糖果敬客。
檳榔習俗實際上還有更久遠更廣泛的文化背景。早在魏晉時期,嵇含在《南方草木狀》檳榔篇中就已有“廣交人凡貴勝旅客,必先呈此果”的記載。作家雷鐸認為,古代南方百越之地存在著一條“檳榔文化帶“,其共同特徵是語言都帶入聲,崇尚銅鼓。這算得上是一種很大膽的假設,是否如此,未敢妄評。
我寫此文,是為了祭奠檳榔這種已經在潮汕消失了的食俗。檳榔富含生物鹼,像菸草一樣多食會成癮。但事物利弊是相生相互的,檳榔也可治病,所治的病主要有兩種,一是瘴氣,即瘧疾;二是絛蟲和蛔蟲。在古代南方,這兩種病曾經為害甚烈,甚至讓人談瘴色變。雍正《惠來縣誌》就明確說用荖葉“合檳榔食之,可辟瘴氣”,《本草綱目》也記載有多條用檳榔治療腸蟲的藥方,說明古人對檳榔的藥用價值是清楚的。古代潮州土著不懼瘴氣和生食,可能也與檳榔食俗有關。反過來說,或者檳榔食俗的消失,是因為瘴氣等疾病的減少造成的呢?
相關詞條
-
抱檳榔贖罪祭儀
抱檳榔贖罪是原住民阿美人具有巫術意義的特殊祭儀。
簡介 特點 -
海祭[海洋民俗文化]
海祭在原住民族阿美族中又稱捕魚祭,是一種海洋民俗文化,它完全是由漁民自發形成的一種信仰和崇拜。捕魚祭取材於台山漁民的拜龍王習俗和廣海的打龍船儀式。每年秋...
歷史傳說 目的 形式 種類 -
大檳榔園村
大檳榔園村位於雲南省玉溪市新平彝族傣族自治縣嘎灑鎮,是南蚌村委會下轄的自然村,全村58戶,299人,人均耕地面積1.13畝,人均收入1488元(2003年)。
鄉村概況 基礎設施 人口衛生 文化教育 人文地理 -
海祭[民俗文化]
「海祭」在原住民族阿美族中又稱「捕魚祭」,是一種海洋民俗文化,它完全是由漁民自發形成的一種信仰和崇拜。“捕魚祭”取材於台山漁民的拜龍王習俗和廣海的打龍船...
歷史傳說 海祭目的 海祭形式 各種海祭 漫畫 《海祭》 -
大檳榔園民族文化生態旅遊村
大檳榔園村寨掩映在酸角樹、芒果樹、荔枝樹和攀枝花樹構成的樹林之中。花腰傣的住房,和西雙版納的傣家竹樓不一樣,是別具一格的土掌房,這種“一樓一底”的平頂房...
-
湘潭市
基本概況湘潭市湘潭是一座已有1200多年歷史的古老城市。 自1949年以來,湘潭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高舉毛澤東思想和鄧小平...
基本概況 自然地理 歷史沿革 政治 交通 -
祭祀文化
”前一日,要舉行祭“風神”活動。其儀式放在夜晚舉行。活動由縣政府主辦,地...,祝願當年的莊稼豐收。祭祖先。三月“清明”、七月十五為紀念祖先的日子(前已...在“魁星樓”舉行,多數在學校舉行。設祭堂,供奉“大成至聖先師孔宣王”牌位,儒紳...
祭祀文化 祭祀對象 祭品種類 祭祀場所 祭祖 -
黎族
民族名稱黎族 黎族是海南省的最早居民。黎族內部由於分布地區、方言和服飾等的差異,而有不同的稱謂,如“侾”(音“哈”)、“杞”、“...
民族名稱 民族歷史 民族服飾 宗教信仰 黎族歷史 -
阿美族
、菸草和檳榔,手工藝以制陶最著名,人口約147,895(2003...十六萬餘人,是台灣原住民中人口最多的一族。阿美族的起源傳說與大洪水、檳榔、兄妹婚有關。阿美族的傳統節日有豐年祭、播種祭、捕魚祭和海祭等等。豐年祭...
介紹 基本概況 民族特色 民族文化 年度祭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