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檳榔園村

大檳榔園村

大檳榔園村位於雲南省玉溪市新平彝族傣族自治縣嘎灑鎮,是南蚌村委會下轄的自然村,全村58戶,299人,人均耕地面積1.13畝,人均收入1488元(2003年)。

基本信息

鄉村概況

大檳榔園村位於雲南省玉溪市新平彝族傣族自治縣嘎灑鎮,是南蚌村委會下轄的自然村。位於戛灑鎮南邊,距離戛灑鎮政府2.5公里,到鎮道路為水泥路,距村委會2公里。村寨依山傍水,森林覆蓋率達90%以上。全村國土面積3446畝,耕地面積338畝,林地685畝,人均耕地1.07畝,共有經濟林果地27畝。海拔550米,年平均氣溫21℃,適合種植水稻、甘蔗等農作物。全村有農戶64戶,共320人,其中:農業人口總數為318人,勞動力212人。2010年全村經濟總收入149.01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3155元,農民收入以水稻為主。
全貌

基礎設施

該村目前已實現水、電、路、電視、電話五通。全村全部農戶均通自來水、通電,59戶通有線電視,擁有電視機農戶59戶;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82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62戶。
村內道路
該村進村道路為彈石路面,村內主幹道均為硬化的水泥路面。全村共有27戶農戶建有沼氣池,裝有太陽能農戶2戶。農村經濟 2010年大檳榔園村農村經濟總收入149.01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95.93萬元,占農村經濟總收入的64.38%;畜牧業收入17.12萬元,占農村經濟總收入的11.4%;漁業收入0.06萬元,占農村經濟總收入的0.04%;林業收入1.58萬元,占農村經濟總收入的1.06%;外出勞務收入2.64萬元,占農村經濟總收入的1.77%。農民人均總收入3756元,人均純收入3155元。
織布
該村村民的住房以土木結構為主,大檳榔園村寨布局及土掌房民居保持傳統風貌,土木結構的土掌房(傣家土樓)占全村總數的86.1%。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的農戶40戶,居住於磚混結構住房的農戶22戶,其他結構住房2戶。 2010年底全村擁有有家用運輸車1輛,拖拉機3台,機車25輛。
大檳榔園村的主要產業為種植業,主要銷售於客商,2010年種植業主產業全村銷售總收入95.93萬元,占農村經濟總收入64.38%。
該村目前正在發展農家樂特色產業,計畫大力發展旅遊產業。

人口衛生

大檳榔園村現有農戶64戶,共320人,其中:男162人,女158人。農業人口總數為318人,勞動力總數212人,其中從事第一產業人口212人,外出務工人數24人。 大檳榔園村以傣、彝族為主,其中傣族318人,彝族1人,漢族1人。
衛生所
近年來,隨著農村經濟的不斷發展,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和社會保障制度的不斷完善,更多的農戶加入了農村合作醫療和農村社會養老保險。享受低保人數22人;參加農村合作醫療農戶62戶,總計272人,參合率達85%。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和鎮衛生院,村衛生所建築面積為80平方米,有鄉村醫生3人,設在距離該村2公里的上南蚌所在地,該村距離鄉鎮衛生院5公里。該村建有公廁2個,垃圾集中堆放場地2個。

文化教育

大檳榔園村適齡兒童在南蚌村委會國小上學,該國小校舍建築面積為2222平方米,有教師11人。大檳榔園村距離村國小2公里,距離鄉鎮中學5公里。目前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共有27人,其中小學生18人,中學生9人。
民族文化
該村建有文化活動室1個。

人文地理

大檳榔園編制竹具很普遍,榨紅糖歷史悠久,現在仍然保留著土法榨糖的傳統方法。傳統生產生活習俗,節慶文藝體育活動,祭祀信仰等文化形式內容豐富。村寨附近有多處自然景觀,交通便利,現已開發成“花腰傣民族文化生態旅遊村”。
傣族花腰傣人信奉山神、樹神、天神、水神。全村有9棵樹,每年都有多次祭祀活動。各種祭祀活動根據月、日、時來舉行,每次所祈求的內容不同。每逢春節、花街節、祭村心,開秧門、祭竜樹等節慶活動時,由竜頭(傣語叫“渦色”)負責主持,每年舉行9次活動,全村老小集聚吃團圓宴,祈禱風調雨順、六畜興旺、五穀豐登,大家一起修橋補路、修溝擋壩、打掃衛生等。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