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
橫市歷史悠久,明崇禎17年(公元1644年)開圩,因一橫石橫亘圩門,側有一麻石砌水井,泉水清澈見底,四時不涸,故名“橫石井”,後改稱“橫市井”,1984年定名“橫市圩”。橫市自清末建制,設團局,歷經變革,1988年撤鄉設鎮。
橫市自古就是通商要衢,據鄉史記載:明末清初“肩擔客商,南來北往,絡繹不絕”,“圩成交大米乾籮,木油(指搽油)百擔”,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百年古圩發生了日新月異的變化,圩鎮面積不斷擴大,現有商業街8條,商貿門店500多間,農副產品交易市場8000平方米,橫市已成為周邊九個鄉鎮農副產品的集散地,南康區康北經濟圈的中心。
行政區劃
轄橫市、禾田、大源、長南、增坑、稿背、蔡屋、新坑、大姑、土橋、羅山、西湖、大陂13個行政村、175個村民小組和1個居委會(相安居委會),全鎮總人口24375人,其中農業人口20049人。
橫市鎮位於南康區北部,東臨贛縣沙地鎮,南連麻雙鄉,西接上猶縣社溪鎮,北鄰坪市、大坪鄉,是南康區北部經濟、政治、文化的中心。轄區面積122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積14344畝,山地13.8萬畝,活立木蓄積3.95萬平方米。地形東西長南北狹,橫市河縱貫而過。地勢東南低,西北高,最高點位於西湖村紅嶺腦,主峰海拔739.2米,最低點位於蔡屋村象咀上,海拔162米。轄橫市、禾田、大源、長南、增坑、稿背、蔡屋、新坑、大姑、土橋、羅山、西湖、大陂13個行政村、175個村民小組和1個居委會(相安居委會),橫市鎮總人口24375人,其中農業人口20049人。 橫市鎮位於南康區北部,東界圩下鄉和贛縣沙地鎮,西接上猶縣蘭田鄉,南連麻雙鄉,北鄰坪市、大坪兩鄉,總面積140.62平方公里;轄17個行政村,1個居委會,總人口20860人,其中農業人口19035人;橫市鎮擁有耕地1.6萬畝,山地面積13萬畝;鎮黨政機關駐橫市圩,現住鎮黨委書記羅昌桂,鎮政府鎮長劉乘波。
橫市鎮基礎設施完善,開通了2000門程控電話和行動電話,可辦理圖文傳真等通訊業務,自來水廠日供水能力400多噸,擁有康北最大的35KV輸變電站,橫大兩條幹線。公路均已完成水泥路面改造。橫市鎮17個村都已修通了公路。
橫市物產豐富,境內盛產優質大米、油茶、林木、毛竹。鎮黨委政府依託本地山地資源優勢,大力發展油茶生產,橫市鎮高標準建成了一批油茶示範基地,新開發油茶麵積橫市鎮每年以1000畝的速度擴展,油茶生產已成為橫市的一大特色產業。橫市是南康區的灰鵝大鄉,橫市鎮幾乎家家戶戶都飼養灰鵝,年出欄灰鵝達18萬羽。橫市也是周邊十幾個鄉鎮的灰鵝集散地,每年經橫市銷往廣東等地的灰鵝達40多萬羽。橫市,這個康北大地的明珠,正敞開胸懷,竭誠歡迎國內外客商來境內投資興業,我們將本著“平等互利,共謀發展”的原則,與您攜手共創美好的未來。
行政代碼:360782106
長途區號:0797
人口:約2.6萬人
面積:122km2
身份證前六位:360782
行政級別:鎮
人口密度:166人/km2
隸屬政區: g南康區
基礎設施
相傳“橫市”於明崇禎17年(公元1644年)開圩,因一橫石橫亘圩門,側有一麻石砌水井,泉水清澈見底,四 時不涸,故名“橫石井”。但亦因此橫石使得附近村民趕圩來往十分不便,後經百姓合力將此橫石搬移,四方居民才通商無阻,市場也通衢繁榮起來,自此改名“橫市”。從此,要致富、先修路的理念深深的刻在了橫市人的心中。
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368年後,橫市的發展又面臨著交通的困擾,圩鎮連線高速出口之間的一段小路又如“橫石”般阻隔著橫市人民上高速路、走致富路。
經濟發展
2006年全鎮國內生產總值為4399萬元,比2005年增長9.6%,工農業產值為5228萬元,增長8.1%,財政收入78.31萬元,增長6%,農民人均純收入2610元,增長6.1%。
2010年全年實現鎮域生產總值6.75億元,增長16.2%,創歷史新高;工業總產值達到9.15億元,增速22.6%;規模工業總產值實現6.73億元,增長23.2%;固定資產總投入總計5.76億元;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到2.45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1.12萬元,比上年增長20.5%;金融機構存、貸款餘額分別達到2億元和1.3億元
傳統產業
通過重新規劃、選址、擴征,63家作坊式煙花鞭炮小企業實現成功整合,產值達到500萬元以上規模的企業達到7家,年內增加2家。成功註冊煙花鞭炮協會,企業自我管理的能力不斷提高,對外競爭實力顯著提升。
重點企業加速擴張
包裝、造紙、鑄造實現產業升級,星星包裝廠完成二次擴張,永興造紙完成技改,春秋鑄業重新入駐國際市場。
鞏固發展現代菸草農業,落實面積1.1萬畝,送售菸葉3萬擔,實現產值2280萬,為鎮村兩級財政創收400萬。推進優質水稻種植,全年優質稻面積突破15000畝,總產達到7500噸。利民楊梅基地擴面100畝,產品進駐市、縣大型超市。新增規模養殖場2個,生豬產業加快發展。
農業
2006年,全鎮優質稻播種面積2.65畝,糧食總產量達9973.1噸。有油茶林5356畝,年產油茶16萬公斤。有果園2548畝,以臍橙、柚子、柑桔為主,年產果280噸以上。生豬生產規模化、專業化有較大進步,全鎮已有3戶年出欄500頭的養殖大戶,農業立體開發模式已經逐步被農民採用。無公害蔬菜、白蓮、灰鵝、家兔等特色產業發展勢頭強勁,全鎮灰鵝年出籠1萬羽,上市商品蔬菜3000噸。主要土特產:茶油、雪片糕、板鴨、花生巴
個私經濟
全鎮大力實施“個私興鎮”戰略,最佳化個私發展環境,把發展個私經濟和招商引資作為驅動經濟發展的突破口來抓。全鎮現有個體工商戶226家,私營企業9家,其中農業企業3家。個體私營稅收占財政比重不斷增加。
工業
在增坑村大廣高速橫市出口處規劃了100畝糧油加工工業園區;招商引資工作力度不斷加強,營造了良好濃厚的全民招商氛圍,出台了優惠政策大力鼓勵和扶持民營企業發展,全民創業不斷深入。
基礎建設
建成了橫市新區和新農貿市場、自來水廠、公廁等,圩鎮面積增加近6萬平方米,農貿型中心鎮的輻射力、影響力增強。制定了圩鎮發展規劃和圩鎮管理辦法,同時大力開展文明圩鎮創建活動,完善圩鎮公共設施,綠化、美化、亮化了街道。
鎮村公路建設步伐加快,橫(市)蘭(田)公路已硬化4.2公里,沙芫橋至新坑公路硬化4公里,硬化增坑新村公路1公里,硬化新農村建設示範點通組路3.2公里;拓寬改造公路4.6公里,沙新公路水南沿河低洼段改線1公里,實現了村村通公路目標;新修通組公路33公里。農田水利基礎實施日臻完善。2005年投入資金30多萬元興修水利,新建了橫市、禾田2座電灌站,築建水渠1千多米,橫市村防洪堤及一批山塘、水庫得到了加固和維修。位於蔡屋村元龍組的裝機容量570千瓦的元龍水電站全部竣工,已投入使用。
新農建設
增坑、長南、禾田、土橋等新農村建設示範點欣欣向榮,“三清”、民房裝飾、道路硬化、改水、改廁等工作取 得了明顯實效,村莊規劃全面完成。實行產業規劃到戶,針對農業主導產業和特色產業紮實開展農民培訓,2006年培訓農戶796人。組建了大米、蔬菜、生豬、果業等產業經濟組織,帶領農戶聯通市場。“三民”好班子和好乾部創建不斷深入。2006年在南康區新農村建設綜合考評中位於前列。鎮黨委書記劉吉軍獲2006年度贛州市新農村建設先進個人。
2013年度,該鎮共有新農村建設點15個,各點建設改造穩步推進,“三清三改”目標現已完成90%以上,硬化土橋灣里、新坑橋頭等幾條通戶路總計2450米。投資60多萬,修建羅山村水政,維修加固增坑水庫、桃樹排水庫、增坑白石山塘、禾田布袋坑山塘。
社會事業
2006年中國小校舍改建、校園美化、教育網點布局等工作新上台階,教學質量明顯提高。橫市鎮現有中學1所,國小15所,其中完小7所,8個初小點,在校中學生1400多人,在校小學生1800多人,66個教職工,其中教師本科25人,大專55人,工人8人。
橫市紅會醫院醫療設施大為改善,衛生醫療水平大大提高。計畫生育方 面,認真貫徹落實計畫生育各項工作部署,提高服務水平,各項工作指標控制在規定範圍之內。民政方面,用足用活民政資金,為五保戶、困難戶和受災戶提供了生活保障,村級敬老院正在著手創辦。武裝和民兵預備工作得到了加強。廣電文化工作有形有色,開展了農民文化藝術節活動。切實加強了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加大工作力度,層層落實工作責任制,確保了橫市鎮平安和諧發展。
橫市紅會醫院位於橫市新大街7號,醫院占地3200m2,房屋面積達5000多個平方米,現有職工70人,各類專業技術人員60人,床位30多張,觀察床位10張,設有急診科、內科、外科、婦產科、兒科、五官科、骨傷科、中醫科、皮膚科、口腔科、肛腸科、檢驗科、放射科、功能檢查科、預防保健科、家庭病床科等臨產科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