橘胸紅腹鸚鵡

橘胸紅腹鸚鵡

橘胸紅腹鸚鵡,Poicephalus屬的鸚鵡一種,是很安靜的非洲鸚鵡,主要分布在東非,從坦尚尼亞的東北部、肯亞西部及北部到衣索比亞的東部及南部與索馬里的西部及北部。多棲息在開闊的稀樹草原與乾燥的林地。

基本信息

簡介

橘胸紅腹鸚鵡橘胸紅腹鸚鵡
【物種名稱】 橘胸紅腹鸚鵡
【中文別名】 橘胸鸚鵡、紅腹鸚鵡
【拉丁學名】 Poicephalus rufiventris
【英文名稱】 Red-bellied Parrot
【科屬分類】 鳥綱(Aves)、鸚形目、鸚鵡科、非洲鸚鵡族

外形特徵

橘胸紅腹鸚鵡與大部分Poicephalus屬的鸚鵡一樣,是很安靜的非洲鸚鵡,有別於其它Poicephalus屬的鸚鵡,它們的性別可由外表輕易地判定,公鳥的腹部為橘色,母鳥則是灰綠色,手養鳥是不錯的寵物鳥,橘胸紅腹鸚鵡也是Poicephalus鸚鵡中說話能力較佳的種類,也比較外項一些,通常公鳥的學話及模仿能力優於母鳥,但一般來說,養鳥業對母鳥的需求較高,因為數量較少。

身長:22公分(8.5吋)

亞種:目前有一種已知亞種為Somalia Red-bellied Parrot(Poicephalus r. pallidus)

外型:頭部、背部和翅膀為灰棕色,翅膀彎曲的地方分布著些許黃色羽毛;胸部和臉頰分布著不同程度的橘色羽毛;背部下方為黃綠色並帶有藍色,胸部下方和腹部以及翅膀內側覆羽為橘色;尾巴內側覆羽和大腿為藍綠色;鳥喙黑色,虹膜紅色。母鳥的翅膀內側覆羽為灰色,胸部和腹部為綠色。幼鳥的體色則有兩種可能,就是公母幼鳥的體色都比較淺,或是年幼的公鳥身上的橘紅色羽毛顏色比較黯淡,且羽毛均帶有淺\綠色滾邊,額頭帶有橘色,虹膜深色。幼鳥至少要等到12個月才能長成為成鳥那種體色。

是一種雙形性的品種;就是成鳥的性別來可以經由色彩不同而區別出。公鳥通常比母鳥大一點,它們都有寬闊的頭,上顎有點大。公鳥的頭及前胸是棕灰色帶一點橘色,就像它的名字一樣;胸部是深橘色的,臀部是黃綠色,尾部及腹部是綠色,喙是灰黑色,腳是灰色,至於眼睛的虹膜是暗橘色。母鳥的顏色和公鳥相似,但母鳥沒有橘色的胸部而且上顎比較窄小。從外觀上很容易區分。它們是非常害羞的鳥,在野外通常都藏在樹頂,所以不易被人發覺。

分布範圍

橘胸紅腹鸚鵡分布在東非,從坦尚尼亞的東北部、肯亞西部及北部到衣索比亞的東部及南部與索馬里的西部及北部。

環境習性

橘胸紅腹鸚鵡主要棲息於平原地區、刺叢地區、生長合歡屬植物的灌木林地;尤其偏好於1000米到1400米高,生長猴麵包樹的地區活動,有時候他們在7月到9月無花果樹上的無花果成熟時,他們會前往2000米高的地區覓食活動。他們平時大多成對或是小群體行動,很少聚集龐大的族群;個性膽小謹慎,平時無法接近觀察,當他們在林間活動的時候,由於身體的羽色提供了良好的掩蔽,因此相當難以察覺;平時喜歡棲息於枯死的樹木上的外側枝幹上休憩,飛行的時候會伴隨尖銳的叫聲,此時才會被人發現。

橘胸紅腹鸚鵡多棲息在開闊的稀樹草原與乾燥的林地,通常活躍于海拔1400m以下的地區,為尋覓食物有垂直移動的季節性遷徙行為,所以有時會在2000m的高地發現它們的行蹤,尤其在6-9月時,通常成對或家族成員3到4隻一起活動,不常有大量聚集的情形出現,常到水源地飲水,築巢在離地2-3m的白蟻穴,或離地10m以上的樹洞中。

食物

橘胸紅腹鸚鵡主要以種子、穀粒、水果(尤其是無花果和合歡屬植物的果實)、漿果等為食。

生長繁殖

繁殖期約在10-7月,通常一窩有1至2顆蛋;手養幼鳥一開始十分容易害怕,但很快的就不怕生,而剛飼養的成鳥容易受驚嚇,適應環境速度較慢,但適應環境後十分強壯,適應期間很敏感,剛進口的成鳥通常較偏食,可能只吃穀物種子飼料,但還是需要提供多樣的蔬果等食物。

與一般Poicephalus鸚鵡一樣,多在3、4歲後開始繁殖,通常都在冬天開始繁殖,但全年都可能繁殖,建議使用的巢箱較塞內加爾的巢箱大些,約30 x 30 x 60cm 一次約產4顆卵,常於第2顆蛋生出後才開始孵蛋,孵化期約26-28天,天氣溫度高低會影響蛋孵化的速度,8-9星期後羽毛長成,12-14周后幼鳥開始會獨立行動。

可以養在任何一種籠子裡,但是最好要符合下面的規則:鳥兒必須 能夠完全的轉身及伸展翅膀而不會碰到籠子的旁邊或底 部。它們適合去咬一些比較薄的木片,但是這種咬的習 慣會因鳥而異。它們的食物是種子、穀物、蔬菜、水果、綠色植物、混合豆類。

它們在野外的繁殖季為10月到隔年7月,會在高大的樹上或是白蟻塔中築巢;人工豢養的橘胸紅腹鸚鵡大多於夏季開始繁殖,可以提供30*30*50公分的厚木巢箱。一次會產下3枚卵,孵化期為25天,幼鳥羽毛長成約需60天,等到幼鳥可以獨立以後,親鳥仍會再餵養幼鳥3星期左右。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