橋邊鎮

橋邊鎮

1949為第九區,1958年改為橋邊公社,1987年建鎮。位於縣境南部,距縣府20公里。面積131平方公里,人口2.9萬。318國道及宜(昌)長(陽)公路過境。轄簡家沖,黃家棚、李家灣、玉皇客、橋邊、白馬溪、響鈴口、韓家壩、六里河、龍家沖、王胡沖、偏岩、石堰、太平、新村、閔家沖、天王寺、包家埫、中嶺、松門溪、平善壩、三百蜂、上峰尖、韓家坪、八斗方、雙堰口、羅家溪、朱家坪28個村委會。鄉鎮企業以商貿、運輸、飲食服務業為主。農業主產水稻、玉米、薯類,土特產有柑橘、竹子、木梓、藥材。

基本信息

(圖)橋邊鎮橋邊鎮

橋邊鎮,鎮政府駐橋邊村,人口28000人,面積131平方千米。轄1個居委會、14個村委會:廣化寺、橋邊、黃家棚、李家灣、白馬溪、韓家壩、六里河、雙堰口、朱家坪、上峰尖、偏岩、石堰、太平、天王寺、新村。1949為第九區,1958年改為橋邊公社,1987年建鎮。位於縣境南部,距縣府20公里。面積131平方公里,人口2.9萬。318國道及宜(昌)長(陽)公路過境。轄簡家沖,黃家棚、李家灣、玉皇客、橋邊、白馬溪、響鈴口、韓家壩、六里河、龍家沖、王胡沖、偏岩、石堰、太平、新村、閔家沖、天王寺、包家埫、中嶺、松門溪、平善壩、三百蜂、上峰尖、韓家坪、八斗方、雙堰口、羅家溪、朱家坪28個村委會。鄉鎮企業以商貿、運輸、飲食服務業為主。農業主產水稻玉米、薯類,土特產有柑橘竹子木梓、藥材。

概況

橋邊鎮地處長江西陵峽南岸,東鄰點軍街辦,南接聯棚鄉,西北與夷陵區三斗坪鎮接壤,北與土城鄉相連,版圖面積132.74平方公里,所轄14個行政村,1個居委會,總戶數0.90萬戶,總人口2.8萬人。集鎮功能完善,交通、電力、金融、保險、郵電、通訊、有線電視、衛生、自來水等產業蓬勃發展,移動、聯通信號網路覆蓋全鎮。2007年工農業總產值212596萬元,農業總產值20574萬元,2007年未農民人均純收入4205元。

歷史

(圖)橋邊鎮--鄉民橋邊鎮--鄉民

1949年6月,即新中國誕生前夕成立了中共宜昌縣大橋邊區委會,稱宜昌縣第九區委員會,錄屬於中共宜昌縣委領導,機關駐穆家店,後遷大橋邊。1956年5月,中共第十一區併入,稱中共宜昌縣第六區委員會。1958年10月,建立中共宜昌縣大橋邊人民公社委員會。1961年4月恢復區建制,改稱中共宜昌縣大橋邊區委會、大橋邊區公所。1975年10月,撤消區建制,成立中共橋邊人民公社委員會、大橋邊人民公社革命委員會。1984年2月,又建立中共大橋邊區委會、大橋邊區公所。1987年11月,撤消區建制,成立中共橋邊鎮委員會、橋邊鎮人民政府。2001年6月,整體劃轉歸中共點軍區委、點軍區人民政府管轄。

地理位置

(圖)橋邊鎮橋邊鎮

本鎮緊鄰宜昌城區和三峽壩區,距中心市區10公里,距葛洲壩水電樞紐10公里,距三峽大壩20公里,距清江隔河岩水電樞紐僅30公里。陸路方面323省道穿境而過,橋邊鎮內全長11公里。同時在建的宜萬鐵路將於2009年通車,宜昌火車站南站設在我鎮黃家棚村,夷橋路、三峽右岸翻壩公路已經開工建設;水路方面有新平公路串接323省道與平善壩碼頭直接進入長江天然水上運輸線;航空方面有三峽機場距本鎮僅50公里左右。,因此境內323省道、宜萬鐵路、三峽右岸翻壩公路將在橋邊交匯,與三峽機場、宜昌水運港口形成大交通、大循環,共同構建了便利的交通環境。2008年3月批准的湖北點軍工業園區規劃在橋邊境內。

村鎮建設

(圖)農副業農副業

長江鋁業的落戶投產,橋邊鎮迎來了經濟和社會加快發展的契機,15萬噸電解鋁項目的成功引進使橋邊成為全省最具開發潛質的鋁業發展基地。慧龍工業小區吸引了一批企業投資辦廠。代表宜昌乃至渝東鄂西農業形象的現代農業示範園——高農公司,充分發揮龍頭帶動作用,培育開發出了一大秕優質菜、優質果、優質藥材,加快了全鎮1.2萬畝無公害蔬菜基地和2.5萬畝柑桔園產品結構升級換代,全鎮蔬菜產量達8萬噸,柑桔產量達到4萬噸。7家柑桔加工企業為橋邊柑桔銷售注入新的活力。橋邊作為生態家園示範建設點使綠色、環保觀念深入民心。

教育

(圖)校園校園

宜昌市點軍區石堰國小坐落於橋邊鎮石堰村一組,前稱是點軍區橋邊鎮石堰完全國小,創建於1978年,校園面積22242平方米,建築面積2474平方米。服務於橋邊鎮石堰村、太平村、偏岩村、新村、天王寺村,服務區範圍總面積約78.5平方千米,總人口8760人。二十多年以來,通過幾代人的不懈努力,如今學校已經發展成為“宜昌市保育寄宿制示範學校”,在校學生330多名,教職工35人,其中專任教師32人,學歷全部達標,國小高級教師28人,教師隊伍年輕化,高學歷、高職稱化。

學校有一個團結、務實、創新的領導班子,在校長劉雲芝的帶領下,學校認真貫徹“兩全”、以“三高”“四優”(教師高水平,學生高素質、管理高效益;校風優良、教風最佳化、環境優美、服務優質)為目標,從嚴治校、科學管理,積極探索市場經濟下農村國小辦學的新途徑和新方法。在實施素質教育的進程中,學校充分發揮課堂教學的主渠道作用,形成了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訓練為主線、思維為核心、能力為目標的課堂教學模式,培養學生自覺的道德主體意識,使其成為具有愛國心和責任感,能維護公共利益和社會公德的公民。

近幾年,在區委區政府區教育局、宜昌市溫州商會及社會各界人士的大力支持下,學校於2006年投資五十五萬元新建了一棟700平方米的教學樓、2007年區教育局投資十五萬元改造了學生宿舍、2008年區教育局投資二十萬元新建了校門,改造了學校的供水系統。學校目前已建成微機室、教師電子備課室,開通了校園區域網路。學校的辦學條件得到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得到了上級主管部門及社會各界的好評。

編手工藝

(圖)篾編產業篾編產業

橋邊鎮有豐富的竹林資源,篾編手工藝歷史悠久,全鎮90%的農戶都擅編篾器。近幾年來,該鎮積極引導“留守農民”利用早晚、農閒、雨天編織篾器,增加現金收入。目前,該鎮雙堰口村朱家坪村已成為篾編專業村,全鎮會編織篾器的農戶超過了1000戶,編織能手、經銷大戶達100多戶,戶平年創收入1000多元。

隨著篾編產業的壯大,該鎮黨委政府意識到,家庭作坊式的生產和單打獨鬥的銷售網路已不再適應市場需求,必須引導農戶提高組織化程度。於是,“橋邊鎮篾編產銷協會”應運而生。首批發展會員110多名,骨幹會員50名,產銷形成了一條龍。

橋邊鎮野生竹林多,會篾編手藝的人也多。能否引導“留守農民”利用農閒時間,坐在家裡創收呢?橋邊鎮黨委、政府領導經過調查研究,認為完全可行。去年初,鎮裡成立了篾編協會,組織農戶按市場行情生產和銷售,很快使篾編這個傳統手工業在農村復活。不到一年時間,全鎮從事家庭篾編業的農民增至千餘人。陳永念等5箇中老年農民還在城區和小溪塔等地設立了門市部,專門銷售橋邊篾器,年純收入都在萬元以上。

旅遊資源

(圖)瀑布瀑布

距離宜昌城區7公里、地處點軍區橋邊鎮東北部的天王寺村護珠園地段,竟然深藏著10多個瀑布。這裡大小水潭串連串,瀑布一個接一個,可謂山清水秀,風景奇特。倒河壩距離天王寺村村東兩公里處,由上游的3條溪水匯集而成,一個急轉彎成為倒河,水從山上直傾而下,形成高30多米、寬20多米的瀑布,水聲轟鳴,氣勢磅礴,由瀑布衝擊而形成的大水潭有近百平方米,非常壯觀。黑潭溝瀑布群面積約3平方公里,這裡層巒疊嶂,怪石林立,多條小溪匯集,形成瀑布群,瀑布下面的水潭深不見底。最大的瀑布高約80米,最小的瀑布也有4米高。

這個村還是遠近聞名的長壽村。分布於此的上百口礦泉水,礦物質非常豐富,大旱天也不枯竭。祖祖輩輩生活在這裡的人們飲用它,能延年益壽,從不生怪病。雖說村的面積不大,但山清水秀,氣候宜人,無任何污染。據初步統計,該村健在的60歲以上的老人近300來人,80至90歲以上的老人有近百人。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