橋本氏

橋本氏是橋本策博士。日本醫生橋本策第一次發現並描述了此疾病,因此被命名為橋本病。他在1907年畢業於醫學院,並從事了多年的外科醫生工作。他在德國生活三年,雖然他在那裡,經常在醫學雜誌發表他的論文,其中包括首次描述和疾病橋本氏病。

橋本氏病簡介

橋本氏甲亢,又稱橋本毒症.橋本病即慢性淋巴細胞性甲狀腺炎和毒性瀰漫性甲狀腺腫,均為自身免疫性甲狀腺疾病.有時可以發現兩者合併存在的病例。一般將這樣的病例命名為橋本毒症,即橋本氏甲亢。根據研究表明,橋本氏甲亢發病年齡50-60歲最多,男女之比為1比6,中年以上女性多見。

橋本氏甲亢有典型的甲亢症狀和實驗室改變,可伴突眼和脛骨前粘液性水腫。但患者TGAB和TMAB滴度高。這種橋本氏甲亢往往持續相當一段時間,病程長短不一,有的較長,有的較短。

由於橋本氏甲狀腺炎為慢性疾病,所以一旦發現脖子比較腫大,診斷也確切時,不要冒然就開刀將甲狀腺腫大的地方拿掉。因為此舉較容易讓橋本氏甲狀腺炎的病人提早進入甲狀腺機能低下而需長期服用甲狀腺素。對付橋本氏甲狀腺炎,正確的方法應該是:多運動、少吃含碘的食物、定期抽血檢查及接受超音波的追蹤。已經接受藥物治療的病人則要定時回診,做適當的藥物調整。

橋本氏甲亢雖然有上述若干特徵性的臨床表現,但要診斷橋本氏甲亢組織學檢查還是不可缺少的。甲狀腺穿刺活檢組織學上,有典型橋本病和毒性瀰漫性甲狀腺腫兩種組織學征像都存在,才能確定診斷。兩者所見在同一標本上,完全不同的部位,有時可以獨立存在,多數病例還是兩者重疊在一起。通常用小劑量抗甲狀腺藥物並適當劑量甲狀腺激素治療,療程往往比較長。由於甲狀腺儲備功能低下,多量使用抗甲狀腺藥物容易陷於甲減。甲亢症狀可持續多年,病程長者常發展為粘液性水腫。因此治療上不宜採用手術和放射性碘治療,否則易發生永久性甲減。

橋本氏甲亢還有另一種表現就是橋本氏並一過性甲亢。橋本病是一種自身免疫性甲狀腺疾病,其病理變化主要是甲狀腺組織的淋巴細胞浸潤,其結果是甲狀腺組織受到破壞,最終常導致甲減。但是在慢性淋巴細胞性甲狀腺炎病情發展到某一階段,由於免疫因素等因素致甲狀腺濾泡破壞,濾泡內貯存的甲狀腺激素釋放入血液,使血液循環中的甲狀腺激素濃度增高,引起甲亢症狀。這種甲亢往往是一過性的,當釋放入血液中的甲狀腺激素代謝(消耗)完以後,甲亢症狀消失。治療上只是採用對症治療,一般不使用抗甲狀腺藥物治療。禁用放射性碘治療和手術治療。還有少數病人也可由橋本病發展為粘液性水腫,然後轉化為Graves病,因為橋本氏病、Graves病和粘液性水腫均為自身免疫性甲狀腺疾病,三者發病機理相似,臨床上可互相轉化,目前有人認為三者屬同一疾病的不同臨床類型。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