橋姓

橋姓

橋姓(“橋”字,古音“巨嬌切”,khiao,群母宵韻。)是中國古老姓氏之一,源於五帝時期,當代較罕見。橋姓為姬姓之後,因軒轅黃帝葬於橋山,子孫守冢,以此山名為氏。橋氏郡望在梁郡(今河南商丘),堂號為睢陽堂。橋姓歷史名人橋玄,東漢時梁國睢陽人,官至太尉。東漢蔡邕作《太尉橋公廟碑》 ,魏武帝曹操作《祀故太尉橋玄文》 。 章炳麟《訄書·序種姓》:“ 漢太尉曰橋玄 ,望於梁郡。其後書不正為喬 ,喬者,匈奴 貴姓。”將南北朝之前的“橋氏”錯寫為“喬氏”,實乃大誤。

橋姓姓源

姓源一:來源於姬姓

●源於五帝時期

“橋姓”出自姬姓,是一個以山名為姓的姓氏。

據《元和姓纂》及《萬姓統譜》所載,相傳軒轅黃帝死後葬於橋山,子孫中有留在橋山為黃帝守陵的,於是這些人就以此山為姓,稱為 橋氏

東漢蔡邕《太尉橋公廟碑》載:“橋氏之先,出自黃帝。帝葬於橋山,子孫之紹基立姓者,鹹以為氏。”

《唐書·世系表》云:“橋,姬姓後。”

《通志·二七·以地為氏》記載:“黃帝葬橋山,子孫守冢,因為橋氏。漢有橋庇、橋仁。”

《姓考》云:“黃帝裔孫守橋山,因氏。”

●南北朝時期,橋勤一支改姓為“喬”

至於橋姓改為喬姓,是在南北朝時期。

據桑君編纂的《新百家姓》記載,東漢時太尉橋玄的6世孫橋勤在北魏任平原內史。北魏末年,魏孝武帝不堪忍受宰相高歡的專權和壓迫,橋勤隨孝武帝一起投奔到宇文泰建立的西魏。一天,宇文泰心血來潮,叫橋勤去掉姓氏“橋”的木字邊,變成喬,取“喬”的取“喬”的“高大望遠”之意。橋勤不敢不從,從此改橋為喬,世代相傳下去,這就是喬姓的由來。史稱喬氏正宗。

而“喬姓”為“橋姓”所改的另一說法是在南北朝時的北周時期,周文帝作相時,令“橋氏”去木旁改為“喬氏”。

這個記載,也與《喬氏家譜》“氏本橋山”的記載相對照。從這樣看,由橋勤改姓為喬姓,當為黃帝的嫡系子孫。

姓源二:來源於扜彌國

《唐書·世系表》註:“西域有扜彌王橋塞提。” 拘彌,唐朝時期西域三十六城國之一。亦即乾彌,故城在今新疆和田克勒底城。

橋姓分布

橋仁,西漢梁國睢陽人,漢成帝時為大鴻臚。

橋玄,東漢有梁國睢陽人,官至太尉。

橋瑁,東漢梁國睢陽人,曾任東郡太守。

橋肅,東漢梁國睢陽人,曾任東萊太守。

橋贊,晉代蜀郡人。

橋勤,北魏梁國睢陽人,橋玄的六世孫,北魏末年隨孝武帝投奔西魏,居同州。

唐朝有橋公山,任校尉。

明代有橋宗義,任什邡縣丞。

關於橋姓的史料記載不多,從零星的史料看來,橋氏在晉代以前主要分布在今河南省商丘市境內,晉永嘉之亂以後,部分橋氏遷至其他各省。

橋姓郡望

郡望:梁郡(今河南商丘)。橋姓郡望是古時的梁郡,漢高帝五年(公元前202年),以秦代的碭郡被改為梁國,三國魏文帝黃初元年(220年),改梁國稱梁郡。

堂號:睢陽堂(今商丘睢陽)。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