橄欖焦腐病

莖上病部水漬狀,表面密生小黑點,內部呈黑色腐爛,有膠汁流出,果實受害往往從蒂部開始,初為褪綠小斑點.擴大後呈圓形病斑,水漬狀,黑色,皺縮,上有許多突起的小黑點

基本信息

中文病名:橄欖焦腐
英文病名:Oliverotten
病原類別:真菌
病原,拉丁文名稱及分類地位:病原為BotryodiplodiatheobromaePat,屬半知菌亞門球二孢屬。
危害對象:番木瓜橄欖等。
危害部位:主要為害果實,也可為害莖、葉柄、果柄等。
分布:從化。

病原形態特徵

分生孢子器單生或聚生於子座內,具孔口,褐色,半埋生至埋生,球形橢圓形,90~200×88~198μm,產生不孕菌絲;分生孢子初為無色單胞,後為褐色雙胞,表面具縱紋,卵圓形至橢圓形,17.5~27.5×12~14.5μm;產孢細胞無色,圓柱形,不分枝,頂端1~2層出產孢,9~25×3~6μm。

生理生化特徵

在PDA上菌落絨狀,生長極快,菌絲體旺盛,初時灰白色、有光澤,後漸轉灰黑色至黑褐色,基質灰綠色至黑色。溫度26~27℃時經20~30天可產生少量成熟分生孢子器。

侵染循環

病菌均以菌絲體和分生孢子器在病株和病殘物上存活越冬,翌春溫濕適宜,分孢器湧出分生孢子,借雨水濺射傳播進行初侵染和再侵染。

發病條件

25~35℃有利於該病發生,收果時相對濕度較低則病害發生較輕,結果期颱風暴雨頻繁則病害發生較重。此外,果實採收時留短果柄、被土壤污染和採收後不及時處理的果實發病重。

危害症狀

受害小枝可枯死,被害果開始蒂部發褐,水漬狀逐漸變黑,後期產生黑色小點(病原菌),枯小枝也有黑色小點,由於橄欖樹身高大,枯死的小枝不易採到標本。

防治方法

1.果園修剪後應及時把枯枝爛葉清除。
2.幼果期每隔14天用40%多硫銅懸浮劑500倍稀釋液塗抹或噴施果表,共3次。
3.收果時第一次剪要留果柄長約5厘米,到加工處理前進行第二次剪,留果柄長約0.5厘米。
4.果實採收後避免被土壤污染。
5.用45%特克多膠懸劑450~900倍液(52℃)浸果5分鐘或用45%咪鮮安乳油500~1000倍液稀釋(31℃)浸果2分鐘。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