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
樹林最早於明朝鄭成功來台後始漸開發。清朝時樹林分為十四個莊,分別為潭底莊(今潭底、樹人、文林、保全4里)、彭福莊(今樹福、樹北、樹興、樹西、樹南、樹德、彭厝、彭興、彭福、樹東10里)、三角埔莊(今三多、三興、三福、三龍4里)、羌仔寮莊(今羌寮、金寮、光興3里)、坡內坑(今坡內里)、山仔腳莊(今東山、中山、山佳3里)、溪乾厝(今柑園、西園2里)、圳岸腳莊(今圳安、圳福2里)、侖仔莊(今北園裡)、三塊厝莊(今三塊厝莊西園、北園3里)、石頭溪莊(今柑園、東園、北園3里)、石灰坑(今樂山、東山2里)、樟樹窟(今西園裡)、桃仔腳(今南園裡)等。日治時期1920年屬台北州海山郡鶯歌莊,1940年升格鶯歌街。日治結束後1946年改制隸屬台北縣海山區鶯歌鎮(當時鎮公所位在樹林),同年8月1日,鶯歌鎮與樹林鎮分治。1947年裁海山區由台北縣直轄。1999年7月20日樹林鎮人口滿十五萬人,同年10月4日正式改制為縣轄市至今。目前分成42里969鄰。
樹林地名最早舊名“風櫃店”始記載於清《淡水廳志》,其名乃今博愛街樹德宮旁幾家打鐵店而得名。後來清朝乾隆年間有兩位分別名叫張必榮和吳夢花的人來此開墾,當時大科崁溪氾濫成災,兩人遂沿著河岸高埠處廣植林木,漸成樹林,此為今樹林地名一說;另一說則是大科崁溪在清乾隆年間洪水氾濫造,之後水患漸退土地林木漸生廣布,旅途中的商人在此休息見林木蒼鬱便以樹林一詞稱此地。
地理位置
樹林西邊與桃園縣龜山鄉及鶯歌鎮間為一丘陵地,地質上稱為“山子腳山塊”。主峰大棟山海拔405米,又稱龜侖山或橫坑子山。大棟山向東南伸延稜線為二座主要小丘,一為大同山,海拔230米,附近有一廟宇南寮福德宮。其二為青龍嶺,海拔270米,於大同山與大棟山之間,附近亦有一廟宇青德宮,已成為樹林市民休閒及健行的好去處。
東南邊大漢溪為樹林與柑園、土城之天然河界。柑園橋大漢溪上游附近原有攔沙壩形成一寬闊水域,假日常有民眾於此水域從事風帆、水上機車等水上活動,2004年水患衝垮攔沙壩造成水量大泄風貌變遷。附近有一“親水公園”與“輕航機教練場”。
樹林屬於副熱帶季風氣候,氣候溫和雨量充沛,年平均溫度約22°C,平均相對濕度約75%~80%,全年降雨量山區約3000公厘以上,台地1500~2000公厘間,雨季集中在每年4~9月的梅雨季及颱風季。
交通運輸
鐵路台灣鐵路管理局縱貫線
樹林車站
山佳車站
樹林調度場簡易車站(興建中)
台北捷運萬大樹林線(規劃中)
乙14站溪城路、中華路(板橋市境界)
乙15站八德街、中華路
乙16站八德街、大安路
乙17站保全街、大安路(樹人家商)
乙18站大安路、中正路
乙19站中正路、光武街(台北監理所)
乙20站中正路、三俊街
公共汽車
三重客運635、636、639、藍37、藍38、樹林-長庚醫院
台北客運
701、702、703、840、843、藍19、藍35、藍43、藍44、10綠正線、10綠副線、回龍-海山高工、15(樹林-十分寮)
指南客運
指9正線、指9副線、指10正線、指10副線
首都客運
802、三峽-圓環
恩主公醫院接駁車
政治體制
樹林市立法委員立法委員選舉自第七屆起改制,本市與鄰近鶯歌鎮及新莊市西區部份地區合組一選區,應選出一名立法委員代表本區,首任委員為中國國民黨提名的跆拳道奧運銀牌得主黃志雄。
第七屆 黃志雄
樹林市公所:樹林最高行政機關,置民選市長1人任期4年、機要秘書1人、主任秘書1人、專員2人。設民政課、財政課、建設課、工務課、兵役課、原住民行政課、社會課、秘書室、主計室、人事室、政風室等單位。附屬單位有樹林市清潔隊、市立託兒所、市立圖書館、公有零售市場。
屆期姓名就職年樹林市市民代表會:為樹林最高民意機關,由民選市民代表依地方制度法組織之。市民代表任期四年,得連選得連任,現有市民代表19人,代表會設主席、副主席各一人,由市民代表互選產生。樹林地政事務所:受台北縣政府地政局指揮、監督,綜理全所事務,轄區業務包括樹林市、三峽鎮與鶯歌鎮。所置主任一人與登記、測量、地價、資訊等四課。登記課辦理各項不動產登記業務、核發各類謄本、聯合服務中心業務。測量課職理土地復丈、建物測量、地目變更、核發藍曬地籍圖等。地價課辦理公告土地現值、地價作業、出納及公文收發、總務等。資訊課辦理地政資訊、設備管理維護、地政工作站等。
樹林戶政事務所:台北縣政府民政局戶政科樹林區中心下之一事務所,辦理民眾身分登記事項、遷徙登記事項、變更、更正事項、各項證明之核發、其他戶籍行政業務等。置主任1人、秘書1人、課長3人、課員11人、戶籍員10人、辦事員4人、書記2人、會計員1人、人事管理員1人,合計34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