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版畫之鄉樟樹,有著悠久的文化傳統,地上地下留下了極為珍貴的版畫遺產,如築衛城新石器時代的陶片紋樣,商代吳城青銅器圖案,北宋閣皂山的畫像石和明清之際的樟樹木版年畫。樟樹鎮是江西四大名鎮。明末清初,這裡已是江南木版年畫的集散地之一,樟樹木版年畫和湖南灘頭年畫齊名,在中國木版年畫中占一席之地,當時在樟樹城區聶公廟一帶,有數十家的年畫作坊,印賣鬥神鍾馗、觀音、財神、關帝、葛仙翁、天官賜福、金玉滿堂、年年有餘、龍鳳呈樣、春牛圖等。樟樹年畫技法混合南北年畫之所長,地方特點雖不夠明朗,但仍保留了質樸的鄉土氣息。
發展
現在的樟樹版畫,就是在這塊孕育著燦爛的古代文化藝術土壤上發展起來的。
對樟樹版畫有直接影響的,是魯迅先生倡導、培植的新興版畫運動。特別是抗日戰爭期間,這一運動波及全國,勢不可擋。四十年代初,地處當時抗日前線的上高、樟樹、分宜一帶,曾聚集了羅清楨、荒煙等一批熱血青年,用木刻形式宣傳抗日,如羅清楨的《霧中行軍》、木刻連環畫《一個難童的故事》等作品,在樟樹民眾中留下深刻的印象,與此同時,柯克老師從浙江寧波來到江西,在著名版畫家野夫先生的支持和指導下,在贛中大地開展了聲勢浩大的版畫運動,他組織木刻小組,在學校開設木刻課,講授木刻知識,出版木刻刊物《筆與刀》,在宜春、萍鄉、新余、樟樹、萬載、銅鼓、宜豐、奉新、高安、上高、分宜、豐城、安福、古安等地產生了很大的影響,在江西播下了版畫的種子。
解放後,柯克老師調來樟樹中學任教,在學校組織木刻小組,培養了許多版畫新苗,創作了一批少兒版畫作品,“樟樹中學木刻小組”名聞省內外。現在知名的版畫家陳正元、周新如、李林洪、皮良政等都是從這個木刻小組走出來的。
六十年代,樟樹版畫進入初創期,版畫隊伍初步形成,並創作出了一批有份量的版畫作品,取得了驚人的成績,如陳正元的《改造紅壤第一年》、《開路》、《特約教師》,楊方武與陳正元合作的《抗旱》等五幅版畫作品入選“全國第四屆美術作品展”。
七十年代,通過不斷舉辦學習班,樟樹版畫隊伍逐漸壯大起來,作者也得到了培養和鍛鍊,後來,樟樹參加過版畫學習班的知青,絕大部分都考上了美術院校,有的成了專業畫家、教授及系主任。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在中國版畫家協會成立和省地版畫組織成立的鼓舞下,全國最早成立的縣級版畫群體一一樟樹版畫會於1985年掛牌,樟樹農民版畫會和新苗小版畫家協會也隨之成立。專業和業餘版畫作者提高很快,他們作品的形式也越來越多樣,自改革開放以來,創作大批生活情趣濃郁,有鄉土氣息,有一定藝術水平的作品。這些作品先後有120多幅入選取全國各種美展和在國家級報刊雜誌上發表,有的還被中國美術館及中央美術學院收藏,有60多幅被選送到日本、美國,南斯拉夫,德國,瑞士、挪威,義大利、澳大利亞等國展出或出版。
樟樹版畫這幾支群體,目前共有創作隊伍120多人,其中2人為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7人為中國版畫家協會會員,2人是理事,有15人為省版畫研究會會員。1999年10月,樟樹幣被江西省文化廳授予“版畫之鄉”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