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都故城

樂都故城

樂都故城,位於眉村鄉樂都屯西300米處。遺址中心區南北長700米,東西寬700米,面積約49000 0平方米。1978年農村整平地面時,遺址中心受到嚴重破壞,磚瓦、基石、陶器碎片大部分暴露在地表。

簡介

樂都,《漢書地理志》載:“侯國,新莽時稱拔龔,後漢廢。”民國二十三年《濰縣誌稿·故城》云:“樂都在縣城(今濰城)東60里樂都屯。”故城遺址,東距濰河4公里,西距北眉村1公里,北臨濰石公路,遺址處一高約5米土埠(俗稱摩天嶺) 的西南面,一條季節性水溝由此向南穿過中心, 當地稱為“上天河”。遺址中心區南北長700米,東西寬700米,面積約49000 0平方米。1978年農村整平地面時,遺址中心受到嚴重破壞,磚瓦、基石、陶器碎片大部分暴露在地表。 採集標本有:方磚2塊,殘面飾三角形,幾何壓印紋。 脊瓦1件,泥質灰陶,外飾細繩紋,宮部素麵。 瓦當6片,分兩式。一式半瓦當3件,泥質灰陶模製,當面飾樹木、雙圓和曲尺紋, 當面中心圓內有半圓形突起;二式圓瓦當3件,泥質灰陶模製,面飾“千秋萬歲”樹紋、捲雲紋,當面中心圓內有半圓形球形突起。 陶盤1件,泥質褐陶,輪制敞口、方唇、平底。 陶瓮口沿1塊, 從口沿看,缸為侈口,口沿外折,方唇,通身飾細繩紋,沿上有兩塊印記,均不清。 豆盤1件,泥質灰陶淺盤,沿外上折,內有一方形印記,字不清。 鼎足,夾砂褐陶模製,馬蹄形。 馬蹄形鼎足和豆盤為戰國晚期遺物;磚、瓦當、盤、瓮口沿等均屬漢代遺物。此處當時屬華麗宮殿建築比較集中的地方。 1981年,濰縣、昌樂縣文物普查協作組實地調查確認,該遺址即《漢書地理志》所記樂都古城遺址。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