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山鐵牛門

樂山鐵牛門

樂山鐵牛門位於四川省樂山市,是樂山古城牆上尚存的11座城門之一,而且是樂山古城最具研究和觀賞價值的城門。

名稱由來

樂山鐵牛門 樂山鐵牛門

鐵牛門其實叫麗正門,我們在很多古城都可以看到麗正門,為什麼呢?因為大凡一座城都有南門,而麗正門正是南方正門的意思。麗正門之名源自《周易》:麗為八卦中的離卦,“麗也,日月麗於天,百穀、草木麗於土,重明麗乎正,乃化成天下;麗者,明也,南方之卦也,聖人南面而聽天下,響明而治。”

樂山的麗正門位於古嘉州城南,現在的樂山市政府右側,前臨大渡河。明洪武二十七年(1394),樂山城牆被洪水沖毀,重築東、南兩段臨水城牆,城區逐步向西北移動,當時為防備江水再次泛濫,便在門樓上放置兩座鐵鑄水牛以鎮水患,為何放鐵牛?因為牛飲消水,可以化解洪災,這是中國古城“仿生學”規劃思想的妙想,所以麗正門又稱鐵牛門。

主要看點始建於

樂山鐵牛門 樂山鐵牛門

鐵牛門宋,後毀,現為明代建築,距今已有四百多年的歷史。門券通高11米,寬8米,門高5米,為四出門洞,四門券交匯於穹心,建築上稱為“十字交叉拱門”,俗稱“一腳踏四門”,是中國古建築上的一大奇蹟,具有很高的文物價值。

鐵牛門的背面有“海棠香國”四字,說的是樂山的另一別稱,據說樂山古代盛產色相具佳的海棠,稱香海棠,“一時開處一城香”,天下聞名,現在海棠是樂山的市花。

鐵牛門東西相連的,是被地質學家命名為“嘉定城牆”的樂山古城牆。據說,這些古城垣是北周宣帝大成元年(579年,樂山就是在這年由南安改名為嘉州的,意思是“郡土嘉美”)時開始修築的,歷經唐、宋、明、清時期,而現在我們看到的大都是明清時的遺蹟。這些紅石城牆古樸厚重,城堤合一,因地就形,蜿蜒曲折,勾勒出古城優美壯觀的輪廓。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