榮山十字街古建築群

位於臨川區榮山鄉新街村,古建築,年代為明末清初。 村中明清古建築鱗次櫛比,規模宏大,結構規整而富有變化。 在十字街東頭,有一酷似船形的老宅,當地人稱為“船形屋”。

撫州市第二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位於臨川區榮山鄉新街村,古建築,年代為明末清初。
含當地吳姓家族興建的二十餘幢磚木石結構的住宅而組成的縱橫交叉約千米長的明清古建築群,故稱“十字街”。古十字街有近三里長,街兩邊是老宅,磚木結構,牆高門闊,雕樑畫棟。街面1.5米寬,顯得狹窄、幽深。每幢建築前都用青石雕刻獸面圖騰及書法四字橫匾,建築大多為兩廳一堂,兩邊附廂房形式。
村中明清古建築鱗次櫛比,規模宏大,結構規整而富有變化。尤其是雕刻品類豐富,門窗格扇十分精美,花卉、祥禽瑞獸、人物故事在古建築上栩栩如生,不失為明清民居雕刻的傑出珍寶。
古宅“基接武陵”為三進三回,分別設有“登科第”和“天地君新師位”的門楣和牌位。屋內天井開闊,廳堂寬敞明亮,門窗鏤花燙金,梁椽處處浮雕,整棟建築用材精緻,做工考究。此為清朝名臣李紱故居。李紱(1673—1750),字巨來,號穆堂,榮山鎮上麓村人。少時家貧,勤學好讀。康熙戊子年,他35歲時獲全省鄉試第一名。後於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為官,歷任廣西巡撫,直隸總督,禮、吏、工、戶四部侍郎,著有《春秋一是》、《陸子學譜》、《朱子晚年全論》、《陽明學錄》等共百餘卷。
因為家貧,李紱是外祖母含辛茹苦撫養長大。為官後,為了報答外祖母的養育之恩,李紱在榮山為外祖母建了一幢房子。李紱在朝為官時曾多次返鄉看望外祖母,晚年在撫州興書院任教授時,也時常回“登科第”住宿。“登科第”歷經近400年風雨,至今保存完好,屋內石雕、木雕、磚雕保存了古代臨川建築風格,是研究清代臨川古建築的重要史料。
在十字街東頭,有一酷似船形的老宅,當地人稱為“船形屋”。在撫州的黎川、廣昌和南城的數處民居狀如艦船都被稱為“船形屋”,因疑與“洪門幫”有關而備受矚目。這棟“船形屋”分別由“迎恩第”、“外翰第”、“州司馬第”3棟老宅組成,整個建築突出了民居滿足生活起居實際需要的功能和特點,採用縱軸對稱方式,空間序列布局富有變化。穿行其中,猶如步入迷宮,縱橫交錯的廳廊互通。這棟“船形屋”有著“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造型,只要在大門上一把鎖,可把整棟屋進出人員鎖在裡頭。據悉,榮山鎮古十字街的“船形屋”同樣與“洪門幫”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已引起國內外文化、旅遊及學術界的關注。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