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態特徵
成蟲
體長為20毫米左右,翅展為80毫米左右,形態似鳳蝶,體翅灰黑或黑褐色。觸角櫛齒狀,腹部各節後緣為紅色。前翅外緣為黑色寬頻,後翅有1個尾狀突起,有兩列不規則的斑,斑為紅色或灰白色。卵
黃色。幼蟲
老熟時體長為55毫米左右,體為淺綠色。背中淺黃色,各節有黑褐色斑點。全身被蓋厚厚一層白色蠟粉,其蠟粉不平整,形成凸凹狀,有時辨認不出蟲體本身。蛹
黑褐色。土繭橢圓形。
分布危害
榆鳳蛾幼蟲地理分布分布於瀋陽、丹東、北京、濟南、青島、南京、杭州、河南、河北、武漢和貴陽等地。蠶食榆樹葉片。
生活習性
幼蟲以葉榆、榔榆、白榆、刺榆、黑榆、大果榆和垂枝榆等,各種榆樹為食
河北、山東地區一年發生1代,河南、湖北地區一年發生2代,均以蛹在土壤中越冬,翌年5-7月成蟲羽化,成蟲白天飛翔與交配,晚上休息,無趨光性。卵散產在葉片上,卵期約8天。初孵幼蟲只食葉肉,大齡幼蟲蠶食葉片。幼蟲喜歡在枝梢上為害,嚴重時常常數十頭堆積在一起。幼蟲白天靜伏在枝上,夜間大量取食。山東、河北地區以7-8月為害最嚴重,9月開始老熟,入土結繭化蛹。中國南方2代區,有世代重疊現象。防治方法
1、燈光誘殺成蟲羽化期利用黑光燈誘殺。2、人工防治結合養護管理摘除卵塊及初孵群集幼蟲集中消滅,消滅越冬幼蟲及越冬蟲繭。
3、生物防治保護和利用土蜂、馬蜂、麻雀等天敵。於綠尾大蠶蛾卵期釋放赤眼蜂,寄生率達60%-70%。於低齡幼蟲期噴灑25%滅幼脲Ⅲ號懸浮劑1500-2000倍液防治,於高齡幼蟲期噴灑每毫升含孢子100億以上蘇雲金桿菌(Bt)乳劑400-600倍液防治。
4、化學防治幼蟲盛發期噴灑20%滅掃利乳油2500-3000倍液或20%殺滅菊酯乳油2000倍液。
珍稀動物·昆蟲類——蛾類
蛾 類 | 是鱗翅目中最大的類群,占到鱗翅目種類的9/10左右。蛾類的外觀變化很多, 難以作一般描述。大多數蛾類夜間活動,體色黯淡;也有一些白天活動,色彩鮮艷的種類。不過,蛾類觸角和蝴蝶有所區別--它們沒有棒狀的觸角末端,而是呈現絲狀、羽毛狀等其它樣式;另外大多數蛾類的前後翅是依靠一些特殊連線結構來達到飛行是的翅膀連線的--翅韁和翅軛的存在,使得蛾類和蝴蝶有了更多的區別方式。蛾類同樣是完全變態昆蟲,由於幼蟲的寄主很多是人類的食物來源,蛾類也就成為了和人類關係更為密切的昆蟲類群。 |
名稱 | 拉丁學名 |
榆鳳蛾 | Epicopeia mencia Moore |
棗桃六點天蛾 | Marumba gaschkewitschi (Bremer & Grey) |
小豆長喙天蛾 | Macroglossum stellatarum Linnaeus |
後黃黑邊天蛾 | Haemorrhagia radians walker |
白楊透翅蛾 | Parathrene tabaniformis Rottenberg |
灰翅葉斑蛾 | Illiberis hyalina Staudinger |
栗六點天蛾 | Marumba sperchius Ménétriès |
美國白蛾 | Hyphantria cunea (Drury) |
核桃舉肢蛾 | Atrijuglans hetauhei Yang |
女貞尺蛾 | Naxa(Psilonaxa) seriariaMotschulsky |
落葉松毛蟲 | Dendrolimua superans (Butler) |
諧夜蛾 | Emmelia trabealis (Scopoli) |
玉米螟 | Ostrinia nubilalis (Hubner) |
艾錐額野螟 | Loxostege aeruginalis Hübner |
棉褐帶卷蛾 | Adoxophyes orana Fischer von Roslerstamm |
黃輻射尺蛾 | Iotaphora iridicolar Butle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