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下圖:
我國邊防軍,每年都會例行進入這塊三角地。 該地位於我國西藏阿里地區札達縣楚魯松傑鄉的支普齊附近的三角地。
大家可能都關注了最近幾年的中印邊界衝突的報導,印度指責中國2009年曾26次"越境"滲入,最極端的案例是“兩次向印度境內的"喜馬拉雅山東南方向的<楚木惹鎮>的荒地空投過期的罐裝食物。” 當然中國對侵入所謂印度領土是一概否認。官方回答是“中方邊界巡邏從來都嚴格遵守有關規定,不會越境進入他國領空和領土。”請注意,這裡使用的是“他國領空和領土”,而不是實際控制線。中國在使用外交用語上是十分精確的(有政治審核的),這句話表明的信息是,中國事實上是進入了中國認為可以要求主權的地區。而這一地區的實際控制權是在印度手上。所以雙方的說法都沒有錯,只是立場不同。
最初的報導提到了“楚木惹鎮”這個地名,當然我們需要先把這個地方找出來。我剛看到這一事件的報導時,首先想到的衝突地點應該在“班公湖”——“巴里加斯”地區。因為我在解讀這兩個地區時曾經說過,喀喇崑崙山在這一帶出現了兩個大的斷層,這兩個斷層也就構成了印度經克什米爾(拉達克)進入西藏的主要通道。而中方在1962年的那場戰爭中,我軍並沒有在這一帶推進到令人滿意的分水嶺上,或者說沒有占據有利的制高點。因此北京方面加強在這一地區的活動是可以理解的。
不過在這一敏感地區,你不能指望從中國的地圖上得到準確的信息。好在我手邊有一張精確的英文版印度地圖,在網上找到了“楚木惹鎮”的英文名—Chumar後,所需要做的就是在這張地圖上檢索了。好在我之前對它方位有一個預判,這一地點很快找到了。
先上圖
圖:楚木惹(CHUMAR)位置示意圖
現在即使你手邊只有新華書店買的《中國地圖》,你其實也可以找到“楚木惹鎮”的位置。它就在克什米爾的最下面,也就是中國地圖在那裡向上突起的那個尖上:阿里地區扎達縣楚魯松傑鄉的支普齊(山崗邊防連巡邏最遠點)附近。
其實在整個阿克賽欽—班公錯湖—巴里加斯地區,也就是“西線”中國雖然在1962年將國防線大大推進了,但還是不能令人完全滿意。換句話說也就是沒能將實際控制線建立在“喀喇昆化山脈”的分水嶺上。
現在的情形,對實際控制區做大的改變是很難的了。但這並不妨礙中國對實際控制線附近的一些高地做爭奪。事實在在中印的這次談判中,雙方交換的各自實際控制區地圖是有一定出入的。這些出入就包括北部的“喀喇崑崙山口”和南部的“三角高地”
喀喇崑崙山口前面那塊區域中國並沒有明顯的分水嶺作防線,這一點在阿賽克欽那節已經講到了。在戰術上中國更多的需要依靠“喀喇崑崙山口”做為側應已保衛這一地區的安全。因此在中方提供的地圖上,如果將防線在一點上向西推進至喀喇崑崙山山口附近是可以理解的。
而在班公錯湖和巴里加斯這兩條通道(也可以說三條),由於存在的三個山口,因此這些三口左右的四個制高點就變得非常重要了。
應該說這四個制高點目前都未能掌握在中國手中。由於我們在班公錯湖尚能在正面構築防線,因此這一帶的安全會更有保障些(當然在這一地區雙方仍希望再向對方的防線推進一些,因此依然有爭議)。
而從南邊進入巴里加斯的那兩個通道,我們就很難從下面構築防線了。這一點,在巴里加斯那一節有詳細的解讀。這時,這四個制高點當中,最南面的那個就起著很重要的作用了。
這塊地方被稱作“三角高地”,也就是我們今天重點所要講的“楚木惹鎮”的南側。其實大家在地圖上也能清楚的看到這一區域,大至就是中國的邊境線突出的那一小塊。
可見,我國在扎達縣的楚魯松傑鄉,與印度是有兩塊爭議區的(另外一塊,是巨哇-曲惹,參見:百度貼吧——偽阿魯納恰爾邦吧:中印中段邊界的領土爭端)。
對於“三角高地”的範圍,雙方有著不同的理解。這很正常,因為誰也不可能真的對這塊地方劃個三角形的框。印度認為目前中方完全控制的那塊,就是“印藏協定”中所說的“三角高地”了。而中方出於戰略安全的考慮,認為這塊高地應該再向北延伸,甚至希望能包括高地下面的半個河谷地區。也就是“楚木惹鎮”的南側。也許中國方面並不真的認為可以拿到河谷地區,但最起碼希望能將整個高地的制高點掌握在手中。
如果“三角高地”的所有制高點都在中國控制範圍內,那么印度通過巴里加斯西側這兩條通道,向新藏公路發動有可能的軍事行動將變得不那么容易。
從這上點上看,三角高地和喀喇崑崙山口的戰術作用類似,都是在正面無法構築防線的情況下,插在印度進攻路線側翼的一個釘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