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喀喇崑崙山(Karakoram Range) 亦作K'a-la-k'un-lun Shan。中亞細亞大山脈,從阿富汗最東部向東南延伸約480公里(300哩)。為世界上高山和高緯度之外最長的冰川最集中的地方。塔吉克、中國、巴基斯坦、阿富汗和印度的邊界全都輻輳於這一山系之內,賦予這一僻遠的地區巨大的地緣政治意義。「喀喇崑崙」緣自突厥語族「黑石」或「黑山」一詞的音譯,出現在19世紀初的英語作品中。
喀喇崑崙山脈是中國西藏與克什米爾間的一條走向與旁遮普·喜馬雅山(大喜馬拉雅山脈的一部分)相平行的大山脈。也是世界第二高山脈。西北--東南走向.它延伸約400千米,通過印度和巴基斯坦北部。“喀喇崑崙”在土耳其語中意為“黑色碎石”。這個名字真正不適合於那些光彩奪目、白雪皚皚的山峰。喀喇崑崙山脈在中國史籍稱蔥嶺,維吾爾語意為“紫黑色的崑崙山”。
歷史
喀喇崑崙山是世界山嶽冰川最發達的高大山脈,中亞著名山脈之一。位於中國、塔吉克、阿富汗、巴基斯坦和印度等國的邊境上。海拔5570米的喀喇崑崙山口為印度與中國新疆之間的傳統商道;位於中國與巴基斯坦實際控制之間的邊界線上的明鐵蓋山口也是著名嶺道之一,為古絲綢之路所經。喀喇崑崙山屬燕山褶皺系。大地構造的發育主要與印度次大陸向北位移並與歐亞大陸碰撞有關。主要大地構造期開始於白堊紀,並繼續到第三紀;山地抬升開始於晚第三紀,目前仍在進行。岩性以花崗岩、片麻岩、結晶板岩及千枚岩為主,南北兩側主要為石灰岩和雲母板岩。南側沉積岩常為花崗岩侵入體所切割,若干地區有板岩出露。喀喇崑崙山地震活動頻繁,震級甚至有達9級以上者。有溫泉分布。聳立於青藏高原西北側,連結著帕米爾高原、喜瑪拉雅山及唐古拉山。其主體部分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與克什米爾的交界線上,西藏境內是它的東延部分。
喀喇崑崙山是世界第二高山脈,平均海拔6000米。海拔8611米的世界第二高峰喬戈里峰是它的最高峰(喬戈里峰也叫K2峰,是世界上最難攀登也是最具神秘色彩的雪峰)。位於國境線上。喀喇崑崙山口[Hargoolunuulunamaser]為新疆通往克什米爾的交通要道。在印度洋季風和西風帶的影響下,喀喇崑崙山[Hargoolunuul]成為世界上中緯度最大的山嶽冰川發育地區區。
特點
喀喇崑崙山脈平均海拔6000米以上,共有19座山超過7260米,8個山峰超過7500米,其中4個超過8000米,諸山峰通常具有尖削、陡峻的外形,多雪峰及巨大的冰川。其周圍簇擁著數以百計的石塔和尖峰。
除了極地,這條山脈的冰川比世界上任何地方都要多和長。最大的冰川斯帕·比亞福冰川(長100千米),途經伊斯帕山口。屹立於冰川上面的是高峰,其中K2峰又稱喬戈里峰,是世界第二高峰(8610米)。
1954年,由阿迪托·代西奧率領的義大利登山隊首次登上了喀喇崑崙山。有時它被稱為“兇險的山”,因為己有許多人喪生於這裡。
有人居住生活在喀喇崑崙山脈高達4500米的村莊裡。放牧氂牛和山羊的牧民們隨著牲畜從一個牧場轉移到另一個牧場。來自西方國家的登山者們在怔途中雇當地人給他們做挑夫。這些山脈是山羊、羚羊、狼、褐熊以及稀有的雪豹的家園。
自然特徵
地形
該山由一組平行的山脈和幾條支脈組成。僅中部是磐石山脈。這一山系的寬度約為241公里(150哩);如果最東面的延伸部分——西藏高原的羌臣摩和班公山區——包括在內,長度就從480公里(300哩)增加到800公里(500哩)。喀喇崑崙群山的平均海拔約為6,100公尺(20,000呎),有4座山峰超過7,900公尺(26,000呎);最高峰K2峰(亦稱戈德溫奧斯汀峰、達普桑峰〔Dapsang〕或喬戈里峰〔CHOGORI〕)高達8,611公尺(28,251呎),為世界第二高峰。
地形以巍峨的山峰和陡峭的山坡為特徵。南坡長而陡,北坡陡而短。絕壁和塌磊(大塊落石的巨大堆積)占據了廣闊區域。在山間峽谷中,亂石斜坡廣泛出現。橫向山谷通常有狹窄、深邃、陡峭山澗的氣象。
冰川和水系
該山脈由於極為高峻而產生巨大的冰川作用,在較為潮濕的南坡尤其如此。該山脈的南坡雪線在海拔4,694公尺(15,400呎)開始;冰川向下延伸2,896公尺(9,500呎)。在北坡,這些數字分別是5,913公尺(19,400呎)和3,536公尺(11,600呎)。冰川往往結合起來,形成複雜的冰川系統,不僅占領山谷,而且盤據分水嶺。冰川季節性消融在南坡引起嚴重洪水。古代冰川作用的痕跡在2,591∼2,896公尺(8,500∼9,500呎)的高度顯而易見。
喀喇崑崙山脈是印度河與塔里木河水系的分水嶺。河道的形成,主要發生在高海拔帶,季節性和永久性積雪及冰川的融水,為河流的主要水源。被稱為石面的碎石粉沫懸浮水中,使得冰川融水混濁。山間河道的石面和被侵蝕物質,還使得印度河具有最高的懸浮沉積物負載,超過了其他任何主要河流。地表水聚集在塌磊之中,終年不斷地向河流供水。在冬季則形成巨大的冰層。
氣候
該山脈的氣候主要是半乾旱和十足大陸性的氣候。南坡因受到來自印度洋季風的影響而濕潤,但北坡卻極為乾燥。在山坡的底部和中部,雨雪量少;年平均降水量不超過100公釐(4吋)。在超過4,877公尺(16,000呎)的高度,降水總取固態形式,然而,即使高度再降低一些,6月雪也屬常見。在約5,700公尺(18,700呎)的高度,在最暖月的平均溫度低於0℃(32℉),在海拔3,900∼5,700公尺(12,800∼18,700呎)之間,溫度低於10℃(50℉)。稀薄的空氣、強烈的太陽輻射、強風和日溫差,是這一地區獨有的氣候特徵。高海拔雪原的極端狀況會形成融雪圓丘。向上運動的風促成廣泛的風蝕。
動植物
在低處的山谷中,幾乎所有繁茂的植被都是人為的(即由人類活動所造成的)。山中地面岩層上面的沃洲,得到錯綜複雜的灌溉渠道從正在融化的冰川引來的水流的澆灌。乾燥多石的低坡僅有不連續的牧區,但廣闊起伏的牧場散布於高峰。
當地人特別是邊疆駐軍的狩獵,已經造成山中野生動物的嚴重死亡。馬可•波羅綿羊現在東帕米爾繁殖,然後遷徙到西喀喇崑崙山脈。拉達克東方盤羊分布在東部較為平坦的高山,而西伯利亞高地山羊和捻角山羊(兩者均為野山羊)盤桓於岩坡。棕熊、猞猁和雪豹是瀕危物種。巴基斯坦紅其拉甫(Khunjerab)國家公園與毗鄰的中國塔什庫爾乾自然保護區成了高山動物的避難所。在東部邊際,騫驢和其他幾種野生有蹄動物,包括少數野生犛牛,在荒涼的高原上徜徉。大型猛禽,特別是喜馬拉雅禿鷹、髯鷲和金雕,翱翔在山風的上升氣流之中。
居民
該山脈的人口集中在3個城鎮——巴基斯坦的吉爾吉特和斯卡都與印度拉達克地區的列城——以及整個地區的坐落在石坡或湍流邊的小村莊。多數山區居民是伊斯瑪儀派(七伊瑪目派)或十二伊瑪目派的什葉派穆斯林。藏傳佛(或喇嘛)教盛行於拉達克。在北部,乾燥得多的喀喇崑崙山坡下降成為中國塔里木盆地周圍的綠洲,人口密度很低。
經濟
產糧農業和畜牧業為地方經濟的主體。農作物限於小麥、大麥、甜蕎麥和苦蕎麥、玉蜀黍、馬鈴薯及豆類。果木,特別是杏和胡桃,曾是當地重要食品來源。在到2,134公尺(7,000呎)為止的低坡,生長期足夠兩熟。在這樣的高度,白晝溫暖,夜晚涼爽,空氣明淨;然而,如果沒有交錯的灌溉設施,這一地區的乾燥會使人們無法耕種。此種灌溉設施是這裡所有居住區的一個特徵。
地位
喀喇崑崙山是中國西部邊境的天然屏障,紅其拉甫山口、塔吐魯溝口、喀喇崑崙山口、空喀山口等地,是中國新疆、西藏通往克什米爾地區的門戶,地位重要。1959年印度軍隊約60餘人侵襲中國空喀山口邊防站,被中國人民解放軍邊防部隊擊退。1962年印度軍隊從班公錯西部南北兩岸等地侵入中國,中國人民解放軍邊防部隊自衛反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