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里加斯

巴里加斯

巴里加斯(Parigas),自古以來都是中國固有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現在是中國和印度西部邊境中的一塊爭議領土,面積約1,900平方公里,包括基古納魯河、烏木隆、碟木綽克(Demchok)、果洛等地區。位於獅泉河以西,現除東部的典角村外,大部由印度控制。

概況

巴里加斯地理位置巴里加斯地理位置

巴里加斯中國固有領土,位於西藏阿里噶爾縣西北,為獅泉河河谷,距傳統習慣線18公里

,現被印度非法侵占。

巴里加斯地區位於傳統習慣線中國一側,包括基古納魯河、烏木隆、碟木綽克(典角)、果洛4塊地方,面積約1900平方公里。巴里加斯地區歷來為中國所屬,中國牧民自古以來就在傳統習慣線中國一側卓普河西岸的牧場、溫泉溝放牧。巴里加斯的“神山”一帶尚有中國札西崗寺院的土地,由典角百隆耕種,至今從未間斷。西藏和平解放後,中國邊防部隊即沿著傳統習慣線守邊巡邏。1954年在典角設立邊防檢查站,以後撤至札西崗地區。

1955年5月,印軍占駐巴里加斯。 10月4日中國邊境工作組人員抵巴里加斯。印軍當年撤回。1956年,印軍設卡於巴里加斯以南卓普河西岸,與中國駐巴里加斯克邊防分隊隔卓普河相對峙,雙方約距650米。

地貌

地形地形

該河谷寬200-300米,河谷有公路往東提通列城,兩側為高山。

狀況

印軍查謨——克什米爾國民軍第七營入侵該地,建立據點6處,企圖長期占領並作繼續蠶食其它地區的基地。62中印邊境戰爭中,中國人民解放軍收復該地,後又被印度再次非法侵占。

巴里加斯北部基本由印度占領,南部山區ms無人區。目測大約70%為印度控制。

中方的典角村

河對岸的北邊為印度村莊。

典角以南的印度河東岸是中方控制,中方在河上有建議橋樑通方便牧民往東岸的草場。

爭議

右方黃色地區為巴里加斯右方黃色地區為巴里加斯

中國方面認為該區域位於中印傳統習慣線中方一側,屬於西藏阿里地區噶爾縣的一部分。印度方面一般以碟木綽克為該地區代稱,認為該地為查謨-克什米爾邦拉達克列城行政區的一部分。

歸屬

中印領土爭議示意圖中印領土爭議示意圖

1955年5月,印軍占駐巴里加斯。同年10月4日中國邊境工作組人員抵巴里加斯。印軍於當年撤回。1956年,印軍設卡於巴里加斯以南,卓普河西岸,與中國駐巴里加斯邊防分隊隔卓普河相對峙,雙方約距650米。6月印度軍人經化裝後越札西木爾侵入中國邊防分隊駐地活動,被驅逐出境。同年,印軍在噶禾拉熱(典角拉熱)南麓修建營房,當年撤回。1957年10月中旬,印軍查謨-克什米爾國民軍第七營在巴里加斯設立常年卡,開始對巴里加斯進行侵占,強占中國領土約450平方公里至今。他們在中國領土上建卡設防,刺探軍情,破壞中國邊民生產,為所欲為。還企圖以巴里加斯為基地,逐步將中國整個巴里加斯地區納入其控制範圍。1962年中印戰爭中,我軍收復該地,後又被印度再次非法侵占至今。

收復之戰

轉戰巴里加斯轉戰巴里加斯

1962年10月23日,班公湖地區入侵印軍據點全部肅清後,中國西線新疆邊防部隊奉命揮戈南下阿里,殲滅巴里加斯地區入侵印軍。受領任務的部隊不顧幾天幾夜連續作戰的疲勞,以驚人的意志揮師南下,對阿里之口、約山口、巴里加斯等地的入侵印軍進行反擊。轉移中,中國邊防部隊在冰天雪地的環境中夜以繼日地連結行軍1400里,有的分隊兩次徒步走過冰冷剌骨的噶爾河。工兵分隊在零下20多度的冰河上架橋,保證部隊開進。部隊吃不上熟飯,喝不上開水,吃冰雪,啃乾糧,忍飢耐寒,於26日趕到甲崗—獅泉河一帶集結。爾後,分兵兩路:右翼由甲崗—且坎—拉乾赫爾方向迂迴印軍側後,繼其退路;左翼沿獅泉河谷實施主攻,圍殲印軍於巴里加斯—卡日果之間地區。以阿支、且坎、扎西崗守卡分隊配合主力作戰。27日,反擊部隊一部抵達山口與印軍打響。機槍連班長司馬義實實堤在汽車上為掩護戰友下車,用衝鋒鎗向印軍猛烈射擊,吸引印軍火力,他兩次身負重傷,仍堅持戰鬥掩護戰友,直至壯烈犧牲。戰後,被國防部授予“戰鬥英雄”稱號。這次戰鬥斃、俘印軍多人,占領山口。27日,阿支、且坎分隊攻占約山口。同日,攻擊部隊對巴里加斯之印軍形成合圍。28日,打退入侵印軍的進攻後,收復了拉多和碟木綽克等地。爾後,又收復了巴里加斯、卡日果等地。巴里加斯地區作戰宣告結束。

至此,新疆邊防部隊在環境、氣候異常惡劣的情況下,從喀喇崑崙山到岡底斯山,轉戰千餘里,拔除入侵印軍據點37個,收復部分領土,殲敵一部,有力地配合了東段主力部隊的反擊作戰。

中印邊界爭端

中印邊界爭端
概述:整箇中印邊界全長1700餘公里(因未實際勘測,此數據只是大概數據,也有資料說近2000公里),分西、中、東三段。在每一段邊界上都有爭議地區。
西段雙方爭議面積為33500平方公里,主要是阿克賽欽地區,除巴里加斯一處外,其餘都控制在中國手中。
西線邊境爭端主要是新疆阿克賽欽地區歸屬之爭。阿克賽欽是一塊被喀喇崑崙山崑崙山阿里高原環繞的盆地,自古以來就是從新疆到達西藏的重要通道,一直屬於中國,直到五十年代印度人抗議中國通過阿克賽欽修建新藏公路以前,中國政府並不知道印度對這裡有領土要求。1951年前後,印軍趁我軍剛進入阿里地區之機,侵占了受泥山江以東的賣爭拿馬碟木卓克附近約450平方公里的土地;1954年以後,印軍又侵占了巴里加斯
中段雙方爭議面積約2100平方公里,分為4處,現控制在印度手中。
中印邊境中段,印軍除了占領英國殖民主義者侵占的桑、蔥沙兩地外,1954年又侵占了香扎拉不底烏熱三地;1955年侵占了波林三多;1957年侵占了什布奇山江及附近的一塊草地;1958年又侵占了巨哇曲惹兩地。這樣,印方在中印邊境中段共侵占我國約2000平方公里的土地。
東段雙方爭議面積約90000平方公里,即常說的藏南地區,現全部控制在印度人手裡。
中印邊境東段爭端,是傳統習慣線與麥克馬洪線之爭。傳統習慣線在喜馬拉雅山南麓,以此線作為邊界,約9萬平方公里的藏南地區屬於中國;而麥克馬洪線以喜馬拉雅山脊分水嶺的連線線作為界線,將藏南土地劃歸印度。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