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補丁

北方戲劇圈的雜劇創作,既有著共同的時代精神和總體風格,同時又由於各自地域文化的特色而呈現出不同的風貌,猶如五彩雲霓,將北方的天穹妝點得雲蒸霞蔚,氣象萬千。

簡介  

 
“楊補丁”即元代戲曲家楊顯之。據《錄鬼簿記載,楊顯之為“大都人,關漢卿莫逆之交,凡有文辭,與公較之。號楊補丁是也。”楊顯之在元初雜劇作家中,年輩較長,有威望。散曲作家王元鼎尊他為師叔,他與藝人們來往也較密切,著名演員順時秀稱他為伯父

關漢卿與‘楊補丁’

在我國戲劇史上,流傳著這樣一段佳話:元代著名劇作家關漢卿,每寫完一個劇本,都要拿給另一位劇作家楊顯之去徵求意見。而楊顯之也從不吝惜自己的才智和時間,對關漢卿的作品,總是再三推敲,反覆揣摩,詳細閱讀,認真修改,使其更加完美。因此,人們襯楊顯之這種樂於助人的精神,非常讚賞與車敬,還給他取了個綽號—“楊補丁”。關漢卿是一位才華出眾的傑出的劇作家,他“生而調悅,博學能文,滑稽多智,蘊藉風流,為一時之冠”;所作雜劇,有六十餘種。在《竇峨冤》、《救風塵》、《拜月亭》、《調風月》、《望江亭》等劇目中,成功地塑造了竇械、趙盼兒、王瑞蘭、燕燕、譚記兒等不同類型的婦女形象。“曲盡人情,字字本色。”他對元雜劇的形成與發展,有過很大影響,同王實甫、馬致遠、白樸、鄭光祖並稱為“元曲五大家”。就是這樣一位有著極大成就的劇作家,每寫好一部作品,仍是虛懷若谷,不肚下問,經常將劇作送交給楊顯之閱看,虛心求教,徵求意見。這種戒驕戒躁的謙虛精神與一絲不苟的嚴肅態度,實在令人感佩。自然,更為令人敬重的還是楊顯之。楊顯之本身就是一位出色的劇作家。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