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衛玉

衛玉(1888~1956) 字鄂聯,今嘉定鎮人。少時就讀師範,後學理化,畢業於上海理科專修學校、上海尚賢堂書院。

清宣統三年(1911)12月31日,與張研導等籌組共和協會,民國元年(1912)2月,被選為會長。3月與公民社社長錢江發起籌組革除夫束(是專為疏浚河道而編設的一種組織形式。按規定田多的人當夫頭,按年輪換。田少的人當協夫,此法謂之夫束。原意在借民之力,治民之田。但實行結果,弊病叢生,故本縣人士大聲疾呼,有革除之請)期成會,4月正式成立。5月發動600多人聯名呈請都督永遠革除夫束舊制,改章征糧,以除批政。6月。共和協會併入戴思恭等組織的共和黨嘉定分部。

辛亥革命後,楊衛玉在江蘇省辦國小校施行新教育,倡導女子職業教育。曾任江蘇省第二女子師範學校附屬國小主事(校長),及江蘇省第一師範學校、第二師範學校、蘇州女子職業學校主事。民國5年9月,在嘉定組織兒童學會,研究兒童玩好心理比較、體格及學力比較、群居心理比較。民國9年1月,在南翔發起組織以發揮平民精神,實行文化運動為宗旨的振學會,4月舉行成立大會,5月出版振學會月刊。省警務處認為振學會“與共產主義趨於一轍”,由省署訓令取消。翌年,應黃炎培之邀,參加中華職業教育社,任副理事長、總幹事,對中華職業教育社各項事業的創建、擴大、發展出力甚多。民國18年,東渡日本考察教育。從辛亥革命至全國解放,除主事上述各校外,還先後兼任上海大夏大學、上海工商專科學校、中華職業學校、民立女子中學、位育中學、南翔蘇民職業學校,以及重慶、桂林、昆明等地30多所學校的教授、校長、董事、董事長等職務。

民國20年“九·一八”後,在上海參加抗日救國研究會。翌年,“一·二八”淞滬抗戰中,在上海市民地方維持會負責救濟戰區難民工作。民國27年,《國訊》在重慶復刊,被任編委、副社長。民國32年,與黃炎培、張志讓創辦《憲政月刊》。民國34年12月,與黃炎培、胡厥文、李燭塵等組織民主建國會,任常務理事。民國37年4月,《國訊》被國民政府勒令停刊後,即籌辦《展望》雜誌,任編輯。5月,出席民主建國會在上海秘密舉行的常務理監事會,會議作出贊成中共籌開新政協會議,討論並實現召集人民代表大會,成立民主聯合政府的決議。

1949年7月,楊衛玉被選為民主建國會出席新政協代表之一,前往北平。8月,參與起草民主建國會駁斥美國國務院白皮書《發展民主個人主義的好夢是做不成的》。9月,任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國旗、國徽、國都、紀年方案審查委員會委員。10月,被任命為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輕工業部副部長。1954年當選為政協第二屆全國委員會委員。1955年當選為中國民主建國會第一屆中央委員會常務委員。1956年1月30日,出席全國政協會議時,高血壓病發,31日仍堅持到輕工業部出席生產工作會議。不日送進北京醫院治療,無效,於2月3日晨1時30分逝世。

楊衛玉著有《女子心理學》、《職業教育概論》、《國小職業陶冶》、《工業教育》、《職業教育理論與實際》等書。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