陵園介紹
陵園經過多次整修增建,才成為如今的規模:大門宏偉、莊嚴,橫額有“一九四九年”字樣,取將軍遇難之年;有“一九五七年”,取陵園大門建成之時,由原陝西省省長趙壽山書寫的“楊虎城將軍陵園”7個金字。
進陵園門,迎面斜坡上用白玉鑲嵌的“千古功臣”、“民族英雄”八個大字映人眼帘。仰頭可見碑亭。抬級而上蹬46級石階,就到了碑亭。“碑亭”內正中樹四方石碑一通,正面刻的是1981年12月12日由葉劍英元帥所寫的“楊虎城將軍烈士陵園”9個大字。背面刻著1984年由趙朴初書寫的:1949年12月10日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致楊虎城將軍家屬的弔唁電。
再上蹬64級台階,過南北窄而東西長的坪地,在一片蒼蒼柏林的東端,有烈士宋綺雲夫婦和烈士小蘿蔔頭宋振中的陵墓,西端有楊將軍副官間繼明和張醒民烈士的陵墓。由此處向北上16級台階就是楊虎城將軍及其夫人謝葆貞和次子拯中、幼女楊拯貴的寢陵。
陵墓建在一塊坪地上,並列有三陵,從西向東,分別是:“楊拯中之墓”、“謝葆貞之墓(6歲的楊拯貴與母合葬)”和“楊虎城之墓”。 楊虎城墓周長約30餘米,碑樓高約5米,上面雕有人物、花卉、動物,加上鬱鬱蔥蔥的柏樹環繞,顯得莊嚴肅穆。
向南下8級石階就是“楊虎城將軍紀念室”。紀念室是一個“四合頭”的小院,別致清雅的花草樹木,為紀念室增色不少。展室分為兩大部分:第一部分是先烈生前到遇難,展出照片59張。第二部分是黨和國家、人民悼念將軍的珍貴歷史照片28張。這些寶貴的歷史資料,介紹了楊虎城的生平事跡,以及黨和人民對楊將軍的高度評價和親切的懷念,對廣大參觀者是一次生動的愛國主義教育。
楊虎城簡介
楊虎城,1893年生於陝西蒲城縣一個貧苦農民家庭,青少年時代開始了反清抗暴鬥爭活動,以後投身辛亥革命,參加反對北洋軍閥的戰爭,曾堅守西安八個月,抗擊十倍於自己的直系軍閥的進攻,有力地策應了北閥戰爭。
“九一八”事變後,楊虎城積極主張抗日,反對蔣介石“攘外必先安內”的政策,抵制其法西斯獨裁統治,1936年12月,在中華民族生死存亡的危急關頭,他和張學良就停止內戰、一致抗日達成共識,共同發動了震驚中外的“西安事變”,迫使蔣介石停止內戰,並接受中國共產黨和平解決西安事變的主張,促成了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建立,為國家、民族立下了不朽的功勳,“西安事變”和平解決後,蔣介石背信棄義,於1937年4月迫使楊虎城辭職,6月又迫使其出洋考察。“七七事變”爆發後,楊虎城毅然回國準備參加抗戰,回國後即遭到蔣介石的拘捕,長期被囚禁,1949年9月6日,被秘密殺害於重慶松林坡戴笠的會客室被國民黨特務秘密殺害,終年56歲。同時被害的還有楊虎城的兒子——楊拯中及不滿十歲的女兒——楊拯貴、楊虎城秘書宋綺雲、徐林俠夫婦及孩子宋振中、副官閻繼明、警衛員張醒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