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謁楊虎城

西安城南約十五公里的韋曲少陵原,是一個地勢高曠,風景秀麗的聖地。全國解放後,黨和政府出於對楊虎城將軍的崇高敬意,將陵墓從重慶遷到這裡,置於杜公祠西側。秋後的一天,我從西安南門乘車去少陵原,懷著無限崇敬的心情,拜謁了楊將軍墓。 從陵園站下車,路左邊就是楊將軍陵園。大門額上有陝西省長趙壽山1957年10月題寫的“楊虎城將軍陵園”園名。陵園依臥牛山而建,逐層升高。進入陵園大門,舉目坡上,綠草叢中,一條五米寬的水泥台階升上高處。沿台階而上,左側的草坪上,有水泥塑成的“千古功臣”四個赫赫當天的大字。“千古功臣”是周總理生前為楊虎城將軍的題詞,高度評價了這位愛國民族英雄的歷史功績。 我拾級而上,一座正方形的亭子擋住去路,名曰“弔唁亭”。亭子建於平台之上,莊嚴、偉岸。進入門內,亭中央立著一塊石碑,正面是葉劍英同志親書的“楊虎城烈士陵園”七個金色大字,背面是中共中央致楊虎城將軍家屬的唁電:“楊虎城將軍在一九三六年與中國共產黨合作,推動全國一致抗日,有功於國家民族。楊將軍由此而受到蔣匪介石的仇視,被蔣匪囚禁達十二年之久,並因堅持愛國主義立場而犧牲。這個犧牲是光榮的。楊將軍的英名將為全國人民所永遠紀念。” 在“弔唁亭”後面的山坡上,由東向西是楊將軍的夫人謝葆貞、兒子楊拯中、女兒楊拯桂、副官閻繼明、張醒民、秘書宋綺雲、徐林俠夫婦及其兒子宋振中的墳墓。墳前立著一排石碑,一束束的鮮花獻在碑前。再往上走,有一個用水泥和磚砌成的直徑約五米的圓形墳塋立在高處,這就是楊虎城將軍的墳墓。墓頂上芳草萋萋,四周松柏森森,菊花怒放。墓地選擇在這以宋太祖趙匡胤題字“少陵”的少陵原的臥牛山上,氣勢龍盤虎踞,雄峙西安南郊。楊將軍安葬在這裡,可在九泉之下,俯視他曾為之爭戰過的西安古城解放後的繁榮昌盛、人民安居樂業的太平景象。 在這裡的陳列室里,陳列著楊將軍的全身遺像、遺詩、政績簡介、祭奠輓聯等。楊將軍是陝西蒲城縣人,小時家境貧寒,只念過兩年私塾,就到一家小飯鋪當童工。1908年,他的父親遭仇家陷害,被清政府絞死於西安。他懷著深仇大恨,和當地一幫年輕人成立了“中秋會”,專門打富濟貧,扶弱抑強。辛亥革命爆發後,他率領中秋會部分成員參加了陝西反清革命隊伍,多次在乾縣、永壽一帶與清軍交戰。1915年,袁世凱稱帝,楊虎城率眾參加了陝西護國軍,在朝邑、華陰一帶討袁。這次軍事行動結束後,他被委任為陝西陸軍第三混成團一營營長。在以後的軍閥混戰中,他擁護孫中山的革命主張,南征北戰,功績累累;特別是1926年,為策應廣東革命政府的北伐,堅守孤城西安八個月,是他一生戎馬生涯中輝煌的篇章。這一年的4月15日,北洋軍閥吳佩孚為擴大其勢力範圍,命所部劉鎮華率領土匪集團鎮嵩軍十萬之眾進軍陝西,圍攻西安。當強敵逼近西安時,城內守軍只有李虎臣所屬國民軍第二軍十師等部,兵力不足五千人,形勢異常危急。為了配合當時全國革命形勢發展的需要,楊虎城急率國民軍第三軍三師,毅然從三原開進危城,與李虎臣部共守省城。這就是有名的“二虎把長安”。楊虎城、李虎臣兩部人馬僅萬人,被十萬敵軍團團圍困在西安城內。在這眾寡懸殊、裝備條件極差的情況下,楊虎城將軍率眾堅持守城八個月。直至彈盡糧絕,軍民羅雀挖鼠為食。後李大釗同志請于右任先生赴蘇敦促馮玉祥回國,在五原誓師後,即派孫良誠、吉鴻昌、孫連仲、方振武、馬鴻逵、劉汝明等部共兩萬五千人與城內軍民協同作戰,內外夾擊,一舉擊潰劉鎮華,西安城遂於1926年11月28日解圍。儘管這次守城之役,付出了巨大代價,死亡五萬之眾,但卻拖住了十萬有餘的北洋軍閥部隊,在戰略上策應了北伐戰爭。 1936年12月12日,在日本侵略者向我大舉進攻,東北三省淪陷,中華民族到了滅種亡國的緊急關頭,蔣介石卻置國家、民族的危亡於不顧,拒絕抗日,繼續內戰。對於蔣介石“攘外必先安內”的倒行逆施,楊虎城將軍和張學良將軍以國難和民族利益為重,在西安舉行了震撼中外驚天動地的“雙十二事變”,對蔣介石實行了“兵諫”,逼蔣抗日,促成了全國抗日統一戰線的形成,進而取得了抗戰的勝利。但蔣介石對此卻耿耿於懷,將楊虎城將軍囚禁達十二年之久,並在逃離大陸前夕將他殺害。 對於楊將軍的慘遭殺害,我黨和全國人民寄予了極大的悲痛和義憤。陳列室里有這樣兩副祭奠的輓聯: “義迫屠夫心,有功抗戰,丹青永垂光渭水 忍吞千古恨,不失堅貞,碧血長留照蜀山” “西望長安,恨當初不該忍手 南遊華府,彼之子終究昧心” 這是人民的呼聲,這是正義的裁判! 當年,在西安事變中起過樞紐作用的周恩來,在政治舞台上屢屢反顧,感慨極深。1946年他在延安紀念西安事變十周年時說:“歷史應該公斷:西安事變是蔣介石自己逼成的;蔣介石抗戰,是張楊兩將軍順應人民心意逼成的……現在抗戰已經勝利一年多了,然而張楊兩將軍卻被蔣介石幽囚了十年。這段公案,人民會起來給以正當裁判。”1956年在北京紀念西安事變二十周年時,他又一次予以高度評價:楊虎城將軍是“千古功臣”。“楊虎城將軍的犧牲是光榮的,他的英名,將為全國人民所永遠紀念!” 楊將軍遭慘害儘管已過去五十年了,但前來楊將軍墓憑弔的人仍絡繹不絕。將軍墳墓前那一個個花圈、花環,那一副副輓聯,那一束束盛開的鮮花,不正是黨和人民對將軍的深刻的緬懷和沉痛的悼念嗎? 《人民日報》 2000.04.08 第7版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