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事跡
“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2010年5月29日中國足球隊迎戰世界足壇勁旅德國隊前夕,北京燕京書畫院常務副院長楊德金先生帶著這幅專為中國足協創作的作品,親赴上海為國腳助威。令楊先生和全國球迷大喜過望的是:高洪波執教國家隊後首戰告捷,中國隊1∶1戰平德國隊,取得了中國隊與德國隊交鋒有史以來的最好成績!這十個寫在宣紙上的字軟軟的;可中國足球健兒的腿硬硬的;書法作品氣勢磅礴,中華男兒驍勇善戰——書法、足球,足球、書法,這二者之間有著怎樣的內在聯繫?或許,這正是書法藝術魅力與足球藝術魅力的重合點——貴在精氣神!賽後中國國家隊領隊及教練受楊德金老師的書法贈送。
楊德金自幼便喜愛硬筆書法,1976年楊德金正式踏上文化路。師從故宮博物院的金老先生,開始規範地研習書法。他亂中取靜,真正開始踏上了“文化人”的旅程。
“詩書藏今古,翰墨品人生”。見字如見人。發自內心的感悟,飄逸俊朗的墨寶,將楊德金先生的書法藝術造詣表現得淋漓盡至。
楊德金研習書法既博採眾長又追求創新,行書、隸書、草書俱佳。行家們對其作品的評價是:既“險”(敢於創新,出奇制勝),且“重”(功底厚重,韻味悠長)。不僅如此,他的創作過程從布局到運筆都格外細膩,這便形成了他自己的獨特風格。
北京燕京1999年國家對他書法的定價是每平尺2000元人民幣。而今已是水漲船高每平尺已達萬元。
人物相關
童心未泯 亂中取靜
楊德金自幼好靜不好動,讀國小時便喜愛硬筆書法。在他幼小的心靈中有自己的文化夢與追求目標——將來要成為一個“文化人”。 可惜好夢不長。1966年,他正在讀國小三年級時,一場史無前例的災難降臨於中國大地。那場摧殘文化、踐踏文明、玷污人性的“文化大革命”打碎了他的“文化夢”。然而,嫩竹一旦破土而出,無論處於怎樣的惡劣環境也只管認定自己那向上的目標筆直的成長。
機遇總是偏愛有準備、有追求的人。1976年就在楊德金感到迷茫,無所適從之時,一次與朋友偶然間的交談為他的文化夢帶來了曙光。“你不是喜歡書法嗎?我給你介紹一位真正的專業老師吧”。這對於楊德金來說真可謂正中下懷,雪中送炭。從此,他便師從故宮博物院的金老先生,開始規範地研習書法。他亂中取靜,真正開始踏上了“文化人”的旅程。
一般說來習字的過程是很枯燥的,習字者必須耐得住寂寞。更何況,他幾乎是把業餘時間全部用來習字,數十年持之以恆,實為難能可貴。對此,楊德金有自己的理解。他認為,書法藝術蘊涵著美的真髓,流動著情感、智慧和力量。揮毫之時要凝神靜氣,聚精會神,排除一切思慮雜念,即運神又運力,既可健心亦可健身。這其中的快樂只有潛心入境方可享受得到。
險重兼備 精細如鍾
“詩書藏今古,翰墨品人生”。見字如見人。發自內心的感悟,飄逸俊朗的墨寶,將楊德金先生的書法藝術造詣表現得淋漓盡致。
楊先生研習書法既博採眾長又追求創新,行書、隸書、草書俱佳。行家們對其作品的評價是:既“險”(敢於創新,出奇制勝),且“重”(功底厚重,韻味悠長)。不僅如此,他的創作過程從布局到運筆都格外細膩。他無論寫多少字都無需將紙疊出格來,寫岳飛的長詩《滿江紅》亦是如此;如果兩個人將一張四尺整張的宣紙懸空展開,他照樣可以在上面揮毫潑墨。
楊先生何以兼備這既險重又精細的藝術造詣?其一,深厚的文化底蘊。在數十載的習字過程中,他不僅臨帖、創作,而且閱讀了大量與書法藝術相關的書籍,研究書法發展歷史。其二,得益於鐘錶行業的從業經歷。他從北京市鐘錶技工學校畢業後,在鐘錶行業一乾就是20多年。當年一絲不苟地盤繞手錶遊絲(阿基米德等距螺線)的基本功,延深至今日他書法作品有張有弛的完美結合,這便形成了他自己的獨特風格。
生活從簡 創作求精
有人看到楊先生生活非常簡樸,感到十分驚訝。對此,楊先生淡然一笑地說道:“即便家有黃金數噸,每天吃飯也只不過三頓;就算你有豪宅百處,晚上睡覺也只需一室。我覺得人在物質生活上不要有過多的欲望。除去吃飯、睡覺之外,我所需要的也就是一杯清茶、一隻毛筆、一個供我揮灑筆墨的文案而已”。隨口道來的話語間,展露出他那樸實無華的精神境界。
在衣、食、住、行方面,楊先生一切從簡,追求平淡。然而,在藝術創作上他從不含糊,力求嚴謹,精益求精。
有人問楊先生:怎么才能做到“筆墨傳神”,創作出一幅優秀的作品?他非常認真地回答說:“一幅真正的精品絕不是光靠筆墨與技法來完成的,而是要用心,用思想、用靈魂,以你的文化積澱為依託,讓內心深處的思想感情與作品內容融為一體、躍然紙上。”聽似簡單的幾句話,道出了楊先生創作精品的“訣竅”與藝術人生的真諦。
這真是:平平淡淡才是真,心至、情至方傳神!
德藝雙馨 不問“錢”程
“新竹高於舊竹枝,全憑老桿為扶持,來年再有新生者,十丈龍孫繞鳳池”。鄭板橋的這首詠竹詩深受楊德金先生推崇。他認為,無論想去做何事,必須先要學做人;習字更是如此——德乃字之魂。正是這樣,他那楷書的嚴謹、草書的瀟灑、行書的奔放、榜書的大氣……無不彰顯出他的個性與品德。
早在1994年,當時還是鐘錶行業一名普通職工的楊德金,便以自己那有數的工資去資助張家口崇禮縣的兩名貧困兒童,默默地持續數年。1996年他辭職投身藝海,開始了專業創作生涯。他先後被聘為國務院扶貧辦書畫院副院長,北京市燕京書畫院常務副院長。其作品多次參加國內外書法大展,先後被李嘉誠、馬萬祺等海內外知名人士收藏。他的作品還在奧運書法大賽中獲一等獎。
奧運會期間,他將“鶴聚鴻翔”與“金戈鐵馬”兩幅作品的拍賣所得全部捐給了北京奧組委。就業內行情而言,他的作品早已價格不菲,但只要有公益活動,他都會捐獻作品,但凡有朋友開口他都無償奉送。
欣賞楊德金先生的書法作品的確是一種享受。同時,我們從他的墨寶中更能品味出作者的為人之道、從藝之本與博大胸懷。
墨海幻游龍 法度自天成
中國重點城鎮投資指導工作委員會原主任、北京恆誠信業文物鑑定評估中心秘書長、香港美術家協會副主席劉樹彬先生為楊德金先生書法集寫的卷首語。
中國書法,是中國漢字的一種藝術的體現,書法家將中國博大精深的漢字文化,藝術性的人格化,賦予了書法作品的生命力。中國書法有其自身的規律,如講究執筆、運腕、用筆、使墨、結構、章法、氣韻,其藝術形式往往通過藝術來表達書法家個人的思想感情的。書法依據漢字的造型特點,通過藝術構思,調動藝術手法,而形成的。書法以神採為上,形質次之。其中奧妙述說不盡。
優秀的書法作品,必須是形美神足,形神兼備,注意虛實對比,相互避就,字與字雖斷猶連,出新意,令人百看不厭,愛不釋手。楊德金先生的作品,處處透著古樸,又處處透著新鮮。字態靈動、勻稱、緊湊而富有變化。結字有法度,有準則,有新意。用筆嫻熟流暢,氣度豪放而不失法度,生動而不失文靜蘊藉,筆法剛勁、飄逸、形象生動、張弛有度,如高山流水,各種點畫按照一定的結構規範及法度搭配起來,表現出較強的個性風格,自成一家。
欣賞楊德金先生的書法,的確是一種享受。“靈動大氣、自然天成”的藝術追求才是楊德金先生在書法創作時從無腹稿,信馬由韁,自由馳騁。如果說“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的霸氣,讓他“剛健雄渾、自由揮灑”的書風更具大家風範;那么,“杏花春雨江南”的絕色美景,以及登高望遠的“雲山風度”,則讓他的書風更加“豪放飄逸、儒雅高潔”。
同時,我們從他的墨寶中更能品味出作者的為人之道、從藝之本與博大胸懷。點劃飛揚中,他把我們帶到一個熟悉而又充滿神奇的世界。每每面對他的作品,總覺得有一種無形的力量在牽扯著我們,一種漸趨強烈的衝動激發著我們,頓覺生命的活力四射,心靈的風暴翻湧。對此,楊德金有自己的理解。他認為,書法藝術蘊涵著美的真髓,流動著情感、智慧和力量。揮毫之時要凝神靜氣,聚精會神,排除一切思慮雜念,即運神又運力,既可健心亦可健身。這其中的快樂只有潛心入境方可享受得到。
楊德金先生還是一個很重感情的人,這在他的書法創作內容的選擇上就可以看出。熟讀文史的楊德金喜歡書寫唐詩宋詞中的經典篇章,來表達自己的人生思考和坦蕩情懷,無論是揮毫潑寫李白的“登高壯觀天地間”、蘇軾的“大江東去”等豪放詞句,還是抒寫王維的“空山新雨後”等抒情詩句,他總是努力讓自己的情感透過筆墨充分地凝聚在宣紙上,使作品內容和表現形式相統一,達到一種和諧美。
各地的名匾石刻
楊德金先生走遍全國全國各地,留下不少名匾石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