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子慧

楊子慧

楊子慧,男,漢族,中國社會科學院人口與勞動經濟研究所研究員、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教授、研究生導師、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國家特邀國土資源監察專員、國家科技部人口軟科學專家組專家、國家人口計生委關愛女孩行動專家組專家、中國人口文化促進會專家委員會委員、中國人口學會生育文化委員會委員、中國社會經濟系統分析研究會人口委員會常務理事、國際人口科學聯盟(IUSSP)成員。

基本信息

主要研究領域

楊子慧 楊子慧

人口理論、人口社會學、生育文化學、歷史人口學、老年人口學等。發表論文二百餘篇,出版專著十一部,其中《論流動人口生育行為》獲新中國成立以來首屆人口科學優秀論文一等獎,《中國老年人口》獲優秀專著一等獎,《中華生育文化導論》獲第十三屆全國優秀出版獎。

人口史風波

中國社會科學院人口所研究員楊子慧主編的《中國歷代人口統計資料研究》(改革出版社1996年版),是一部370萬字的中國社會科學院“八五”重點科研項目成果,人口所學術委員會評審意見稱之為“目前國內關於上古至現代的第一本歷史人口學專著”,而北大、北師大的評審專家則斷定此書為“迄今惟一的斷代史類的人口學術著作,填補了我國歷史人口學研究的空白”。可是,復旦大學教授葛劍雄、曹樹基在《歷史研究》(199 8年第1期)上發表的《是學術創新,還是低水平的資料編纂?》卻對此提出了幾乎完全相反的評價:主編楊子慧“對於國際學術界有關中國人口史研究狀況的了解,幾乎是一片空白”,其古代部分基本上是由一些非專業人員編撰的,除了個別編者以外,大部分人從未從事過中國古代人口史方面的研究,“占全書篇幅72%的古代各篇,只是一個低水平的、錯誤百出的資料編纂,從中難以發現編纂者們的學術貢獻”;本書從“總體上說是不合格的”,是“一個基本失敗的課題”。

楊子慧等不服,以該書編委會名義發表反批評,認為葛等對《中國歷代人口統計資料研究》一書“持全盤否定、一棍子打死的態度,對編著者進行了尖刻、忿詈的指責,扣了一頂頂‘莫須有’的帽子,乃至採取了近乎人身攻擊的做法。這是我們斷然不能接受的!尤其令人不能容忍的是,葛、曹的所謂批評在很大程度上是出自他們個人的主觀揣度,有悖於學術討論應當恪守的基本原則和態度”。其“書評傲氣凌人、呵斥訓人。其所用挖苦、諷刺、誣衊、誹謗以及近乎人身攻擊的詞語,入目皆是。毫無學者式的那種與人為善的氣息”。故“鄭重聲明,我們歡迎科學、積極、健康、平等和實事求是的學術討論與批評,反對全盤否定、一棍子打死的所謂學術討論與學術批評。同時堅決反對與之俱生的那種扣帽子、打棍子的大批判文風”。葛劍雄教授回應說:“學術批評應該注意方式方法,避免使用刺激性的詞句,這我完全贊成。楊子慧等的回應文章指責我們的書評用詞尖刻,我接受他們的批評,願意向他們道歉。但這不能成為拒絕批評的理由,不能成為迴避問題實質的擋箭牌,更不能成為評價批評是否正確的根據”(註:“ 建立學術規範和開展學術批評”,《中國社會科學》1999年第4期)。曹樹基表示:“中國社會科學院各研究所應該是各領域的國家隊,他們的研究成果理應代表國家水平,他們的學風也應代表國家提倡的學風”“就目前國內的情況來看,學風的敗壞已經系統化了,學術界長期以來缺少嚴肅的學術批評,導致大批胡編亂造的所謂學術論文、學術著作泛濫成災”“建國幾十年來,我們從未建立過與國際學術界接軌的學術評審、學術出版、學術批評等方面的制度和規範。今天,卻是建立這種制度和規範的時候了” (註:祝曉風等:“一篇書評問世的前後”,《中華讀書報》1998年3月25日)。清華大學教授李伯重評論說:葛、曹書評之所以激起風波,“主要是因為我國學壇嚴重失序,既無學術規範,又無學術紀律。要改變這種狀況,就必須做到有‘法’可依,做到執‘ 法’必嚴。而具體的手段就是開展認真嚴肅的學術批評。鑒於目前我國史壇學風積弊已深,積極開展學術批評,是端正史壇學風的當務之急”(註:李伯重:“‘何偉亞事件 ’和‘亞伯拉罕案件’——從‘人口史風波’談學術規範、學術紀律與學術批評”,《中華讀書報》1998年10月7日)。以《是學術創新,還是低水平的資料編纂?》為重要標誌,嚴肅認真的學術批評開始崛起,成為一大學術景觀。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