劇情簡介
![電影《青花》劇照](/img/f/d22/wZwpmL2MTO0MjM0ITM1ATN0UTMyITNykTO0EDMwAjMwUzLyEzL0UzLt92YucmbvRWdo5Cd0FmL0E2LvoDc0RHa.jpg)
影片以青花瓷為線索,講述了一個在三個不同的時空展開的故事,時光交錯,身份迷亂,情愛的錯覺,人性的扭曲、人生恍如過眼雲煙,那沉靜中的青花瓷卻在時間的長河中得以永存……
劇中的楊放(楊子飾)將扮演身處三個時代的三個不同角色:箭嘯馬鳴的元代,楊放是一個執著的制瓷大師;列強凌辱的清代,楊放則是一個憂國憂民但報國無門的留美學子,而到了現代,楊放卻是一個內心極其複雜,利慾薰心的偽君子,狡詐,欺騙,卻又讓女主角青花為之怦然心動……
![中國電影《青花》精彩劇照](/img/5/37b/wZwpmLygDN0YDN3QzNzEDN0UTMyITNykTO0EDMwAjMwUzL0czL2MzLt92YucmbvRWdo5Cd0FmLwE2LvoDc0RHa.jpg)
《青花》講述一個看似零散其實完整的故事,這是一件瓷器從誕生到流失再到尋找的故事。在講述方式上選擇了三段體的形式,把看似毫無關係的三個時空銜接在一起。它使我們在短短的100分鐘裡感受著元朝,清末和現在。說起影片,導演桑華表示:“對我來說,最大的挑戰就是如何面對這三個時空準確的氛圍和內在的關聯。我想到,在這個世界上,許多東西是相對永恆的,而人本身,不管他多么偉大,也只是時間和空間上的過客而已。永恆的是不斷的藝術傳承。找到了答案,其他的一切都迎刃而解,於是有了元朝相愛的師傅夫婦,有了清末眷戀的大少爺夫婦以及現在的青花和楊放。”
作為第一次觸電的男主角楊子說到:“電影《青花》警示著人們、警示著我們優秀的中華兒女,要以歷史為鏡,要以歷史為鑑,更要知道民族的強盛首先要是民族精神的強盛,民族瑰寶恰又是民族文化與精神的濃縮,因此,更好的了解與保護民族文化遺產是對我們五千年文明歷史的尊重。”
演職員表
職員表
出品人:任仲倫、陳大鵬
監製:許朋樂、汪天雲
策劃:李民、張微定
製片人:李雲良
導演:桑華
編劇:崔向華、陳大鵬、李雲良
攝影:桑華、謝澤
美術:胡宗
錄音:呂家進、李福蘭
![中國電影《青花》DVD封面](/img/3/5a4/wZwpmL4UTN1czM1ITM4EDN0UTMyITNykTO0EDMwAjMwUzLyEzLxAzLt92YucmbvRWdo5Cd0FmLxE2LvoDc0RHa.jpg)
作曲:劉思軍
剪輯:徐棟
執行導演:周文楊
化妝:胡安、孫怡平、賀如雲
服裝:曹雪蘭、朵燕
道具:韓偉祥、成衛
照明:曹彥峰、楊光
擬音:胡偉民、蘇東生
置景:陸永新、陸輝
場記:潘陳慧
副導演:陳勇、劉利民
副攝影:李彬
副美術:葛思蓮
造型設計:陳玉儀
攝影助理:楊愛軍、曹廣彥、張路權
音頻編輯:呂家進
音樂錄音:薛武
![中國電影《青花》DVD封面](/img/3/935/wZwpmLzQTM5ATN3QDOwMDN0UTMyITNykTO0EDMwAjMwUzL0gzL1AzLt92YucmbvRWdo5Cd0FmL0E2LvoDc0RHa.jpg)
剪輯助理:鍾俊
後期技術支持:楊敏憲
混錄技術支持:劉寶森
製片:關思國、永傑計、王海濤、王華、張紅升
劇照:鐘山
製片主任:朵梅
陶瓷藝術顧問:許愛民、陳長庚、江華
演員表
角色 | 演員 | 備註 |
楊子 | 師傅 | 簡介 元朝 |
楊子 | 大少爺 | 簡介 清朝 |
楊子 | 楊放 | 簡介 現代 |
李若彤 | 青花 | 簡介 元朝、清朝、現代 |
曹俊 | 碎瓷 | |
吳曉敏 | 眉兒 | |
關思國 | 督窯官 | |
原野 | 大徒弟 | |
華先鋒 | 威爾遜 | |
陳勇 | 助理 | |
譚增衛 | 管家 | |
周娟 | 丫鬟 |
幕後花絮
![中國電影《青花》精彩劇照集錦](/img/7/1af/wZwpmLxETM0ITO0ADM4EDN0UTMyITNykTO0EDMwAjMwUzLwAzL1IzLt92YucmbvRWdo5Cd0FmL0E2LvoDc0RHa.jpg)
從上海松江勝強影視基地到景德鎮瑤里自然風景區,電影《青花》的拍攝始終受到媒體及大眾的強烈關注,特別是新浪網派出了隨行記者對電影進行了全程跟蹤報導;電影的陶瓷文化背景固然是一大看點,而以企業家身份首次“觸電”並擔任男主角的“演藝新人”楊子更成為了人們談論的焦點… 就在電影《青花》的拍攝進入最後階段時,忽然高潮迭起,劇組不僅向媒體展示了其在江西瑤里自然風景區所特別搭建的宏大布景,更以一場多達四百多人的祭祀場面為電影的主旨——弘揚傳統文化作了最完美的註解,與此同時,男主角楊子的表演也漸入佳境… 瑤里自然風景區,瓷窯、水椎、柴垛等一座座古樸的建築依山傍水而建,顯得雄渾、大氣,多達四百多人的人群也將“祭祀”這一中華文明中的傳統儀式渲染到了極致,導演表示,無論是搭建這座氣勢宏偉的布景、還是營造如此宏大的祭祀場面,我們都是為了體現電影對於傳統文化的尊重和傳承,並將傳統文化以最真實和最自然的方式呈現給大眾,這是電影全體主創人員和演職人員們在最初就達成的共識,這也成為了拍攝過程中我們始終奉守的原則… 縱觀電影的整個攝製過程,大量的鏡頭幾乎都選擇了文化歷史古蹟作為拍攝場景,就讓我們來一一列數這些場景的名字吧:龍珠閣、景德鎮陶瓷文化博覽區、景德鎮窯、瑤里自然風景區… 同時,在拍攝的最後階段,“演藝新人”楊子也更深地融入了角色,拍攝過程中,他前後成功地塑造了三個身處不同朝代、性格跨度極大的人物,而此前媒體一直爭論不休的“非專業演員能否進行非本色表演”似乎也有了答案:楊子在一場同女主角李若彤小姐的“激情戲”中準確地把握了人物的性格及激情的宣洩,這仿佛是一個向人們最初對他的質疑最有力的反駁——對人物的成功塑造決非單純的“本色表演”就能夠完成的…
獲獎情況
本片為上海大學生電影藝術節閉幕電影,2005年全國大學生電影節參賽作品,榮獲第十二屆北京大學生電影節最佳新人獎。
影片製作
出品:上海電影集團公司上海電影製片廠、上海四海天地文化發展有限公司
發行:上海東方影視發行有限公司
洗印加工:上海電影技術廠
攝製:上海電影集團公司上海電影製片廠、景德鎮市文化(文物)局、上海四海天地文化發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