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學術
工作集中在:
1.高爐富氧噴煤方面進行了燃燒機理、煤粉灰分等對造渣過程影響、高爐行程變化和煤粉高速噴入物理過程等系統性研究,提出的適量富氧、噴煙煤(或混合噴吹)、氧煤槍、催化燃燒及工業狀態燃燒監測等開拓性成果為國內外鋼鐵界採用,工業試驗效益顯著,在全國推廣。
2.研究高爐數學模型和切合國情、不同容積高爐專家系統。
3.參加開發包頭鈮資源綜合利用流程,側重提高鈮收率並大幅度改善生產指標。承擔了攀登計畫熔融還原研究相關項目。
4.國內外發表論文70餘篇,其中近40篇分別為SCI、EI、ISTP收錄,40多篇為金屬文摘收錄,他人引用近200次。在國內外學術界有一定影響,主持中德合作項目研究鈮資源利用;應韓國浦項(RIST)邀請主持高爐超量噴煤項目;與瑞典MEFOS研究所合作研究高爐模型及氧氣高爐項目,率先研製的高爐煤粉燃燒實驗裝置、風口光纖內窺鏡、紅外熱象煤粉溫度分布辨識系統為國內外工業界廣泛採用。
5.致力學科建設,指導博士後和研究生多名。
楊天鈞教授發表的專著有《高爐富氧煤粉噴吹,冶金工業出版社,1996》、《高爐冶煉過程數學模型,科學出版社,1995》、《熔融還原,冶金工業出版社,1998》、《高爐富氧噴煤一一氧煤混合與燃燒,科學出版社,1998》等6種。參加的《包頭鈮資源綜合利用工藝及產品開發》獲冶金部科技進步一等獎(1989)和國家一等獎(1991),《包頭特殊礦高爐富氧噴煤技術》獲冶金部科技進步一等獎(1993)和國家二等獎(1995),《高爐氧煤強化煉鐵新工藝》獲冶金部科技進步一等獎(1997)和國家三等獎(1998),《高爐氧煤煉鐵理論研究,1989》、《首鋼人工智慧高爐冶煉專家系統,1993》、《安鋼300m3高爐冶煉神經網路專家系統,1997》分別獲得冶金部、北京市、河南省科技進步二等獎,專著《熔融還原技術,冶金工業出版社,1989》獲冶金部優秀教材獎(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