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召棠

楊召棠(1882~1950),原名允奭(shi),字召棠,別名燮父、楊烈,晚年號清虛,書畫落款曾用紫霞仙客。2月18日出生於奉天莊河木耳山南嶺(今遼寧省莊河市南尖鎮南嶺村)。幼時在家塾讀四書五經。1899年他去新學堂就讀,視野漸闊。1902年轉入金陵大學堂。1903年東渡日本落進明治大學,攻讀法律、政治、經濟,畢業獲法學士學位。

概述

楊召棠(1882~1950) 原名雲奭,字召棠,別名燮父、楊烈,晚年號清虛,書畫落款曾用紫霞仙客。2月18日出生於奉天莊河木耳山南嶺(今遼寧省莊河市南尖鎮南嶺村)。幼時在家塾讀四書五經。1899年他去新學堂就讀,視野漸闊。1902年轉入金陵大學堂。1903年東渡日本落進明治大學,攻讀法律、政治、經濟,畢業獲法學士學位。

生平

楊召棠在日本留學期間,結識了正在東組織“華興會”的湖南留學生黃興、宋教仁等人,逐漸認識到中國正處在帝國主義侵略之中,也識破了清王朝的本質,從而奠定了投身革命的思想基礎。
1905年夏,孫中山從歐洲到了日本,提出統一組織的倡議。7月,楊召棠在日本友人平山周家裡結識了孫中山,並受其指點於同年8月參加了“中國同盟會”。8月20日出席了在東京召開的“中國同盟會”成立大會。之後,孫中山認識到武裝起義的重要性,在東京由日本友人贊助成立了“成武學校”,培訓軍事人才,楊召棠參加了學習。1911年12月25日,孫中山被各省代表選為臨時大總統,正式改國號為中華民國,宣布1912年為民國元年。楊召棠參與制定一些有關政治經濟和社會改革的法令和措施。
1924年,河南省督辦胡學景翼聘楊召棠擔任顧問,襄佐其軍、政事務;翌年由孫中山在廣州任命的建國豫軍司令鍾毓秀也聘楊召棠兼他的顧問。楊斡旋於胡、鍾之間,兩軍相安無事。由於楊、鍾等人都極力擁護1924年1月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宣言,他們在開封組建北方第一個國民黨區黨部——河南省區黨部。當時在廣州的黃埔軍校通過黨部在河南招生,楊召棠這時用書信向家鄉青年宣傳鼓動,走出家門投考黃埔,有單琦、楊開恕、楊開盛、孔憲革、吳鴻桂、楊開斌等人考進黃埔軍校,他們以後均參加了北伐戰爭,打進武漢三鎮。
1926年6月5日,楊召棠由河南轉道上海廣州參加北伐。7月9日在廣州誓師,隨國民革命軍投入戰鬥。9月初總攻武漢三鎮,6日克漢陽,7日占漢口,10月10日占領了武昌。楊召棠遵北伐軍總政治部主任鄧演達的手令,擔任國民革命軍武漢司令部駐漢口辦事處主任。12月去南京就任十二軍(軍長鈕永鍵)暫編第三師師長職務,後因鈕永鍵調任考試院詮敘部部長,楊也隨之離開暫三師,改任軍事參議院少將參議。
1931年正月,楊召棠返回南京。九·一八”事變後,日軍侵占了東北,家鄉淪陷,他在南京積極參與抗日救亡工作,遭到國民黨當局親日派的恨忌。1934年他毅然辭掉了少將參議,以治病救人為懷,針灸、推拿等亦運用自如。1937年11月,日軍先後侵占滬、寧兩市,他逃難到西安。八年抗戰,他行醫八年。抗戰勝利後,從西安輾轉回到北平,與其子女團聚時,已年逾花甲,白髮蒼蒼了。北平和平解放,他終於在興奮中迎來了巨大的、空前的歷史變革,他看到了新中國的誕生而由衷地欣慰。
1950年農曆7月15日,楊召棠病逝於北京,終年68歲。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