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年生涯
楊儒,清末外交官,字子通,清代鐵嶺人,隸漢軍正紅旗。同治六年(1867)舉人。1888年(光緒十四年)後任江蘇鎮海道道員、浙江溫處道、安徽池太道,1892年(光緒十八年)以四品卿任駐美公使兼斯尼巴亞(西班牙)和秘魯公使,太常寺少卿,1896年轉任出使俄、奧、荷三國公使,工部右侍郎。1899年赴荷蘭出席第一屆萬國和平會議(海牙和平會議)。
外交鬥爭
1900年,八國聯軍侵占北京,沙俄乘機派軍隊占領了中國東北奉天(今瀋陽),並於1900年11月9日逼迫大清國駐奉天將軍增祺與之秘密簽訂了一個以“交還”奉天為名、實則由俄人控制東三省的“九條密約”,即《奉天交地暫且章程》。朝廷得知增祺私下與俄簽約,大為震怒,宣布該章程無效,並將增祺革職,同時任命駐俄公使楊儒為全權大臣,在聖彼得堡就更改章程以及歸還和收復被占領土問題與俄方進行談判。
1901年1月4日,一場十分艱苦的談判正式開始,對手是俄方新任外交大臣拉姆斯多夫。
楊儒公使一開始就明確表示,《奉天交地暫且章程》“干預內政,侵我主權,斷難接受,須重修約稿”。1月17日,沙俄財政大臣維特向楊儒公使口頭提出約稿十三條,楊公使當即提出異議。2月16日,俄方在事先未經任何溝通的情況下,正式提出議款十二條,逼迫楊儒簽字。楊儒公使以“條款須無損我主權方可簽字”為前提予以拒絕。3月12日,俄方修改為十一條,限期十五日簽字。為維護中國領土主權,楊儒公使與沙俄外交大臣拉姆斯多夫的談判前後共有13次之多,每次均由陸徵祥擔任翻譯和記錄,經整理後電告清廷。陸徵祥回憶說:“這些記錄反映了我國歷史上最悲慘、最恥辱的時代。”對於沙俄外交大臣在談判中提出的主張特別是俄國不但要控制東三省,還要控制蒙古和新疆、俄軍不撤出東三省中國就不能在東三省駐軍等,李鴻章與軍機處竟電告楊儒“全權定計,朝廷不予遙制”,而楊儒則堅持不簽約。3月22日,楊儒回使館時滑雪跌傷。3月24日,拉姆斯多夫約見楊儒,催逼簽字,楊以“未奉朝旨”為由斷然拒簽。3月25日是限期的倒數第二天,楊儒赴沙俄外交部請求延期,繼續談判,沙俄拒絕,楊儒離開沙俄外交部直接返回使館,回到使館下車時再次跌倒在地,臥病不起。與此同時,在其他列強的干預下,清政府決定拒籤條約,3月26日電文送抵聖彼得堡,終於使中國暫時免於簽署極為苛刻的不平等條約。4月,楊儒赴德國治療,期間聽說清政府頒布新政上諭,乃上《變法條議》。同年7月回聖彼得堡。1902年2月17日在聖彼得堡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