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兩晉南北朝時期,新昌佛教盛行,寺院眾多,遺蹟有南岩寺、沃洲小嶺寺、九峰寺、隱岳寺、元化寺、天宮寺及棲光寺等,是全國佛學修行者的活動中心。對般若學的解釋,當時有“七家六宗”之說。
新昌又是道教的洞天福地,境內沃洲山、天姆山、司馬悔山分別為第十五、十六、六十福地。最負盛名的東晉、南北朝時期有竺道潛、支遁、於法蘭、於法開、於道邃、曇光、竺曇猷等十八高僧,戴逵、王羲之、孫綽、王洽、劉恢、許元度、殷融、郗超等十八名士,曾來此棲居,留有大佛寺“支竺遺風”、支遁遺蹟的放鶴峰、王羲之寫一筆鵝的鵝鼻峰及鼓山遺蹟等。南朝及隋佛教領袖智者大師取道沃洲創立天台宗,隋開皇十七年(597年)圓寂於大佛寺,留有法塔、放螺處等遺蹟。
“兩火一刀”之di,即“然”di能避災。西晉後,新昌成為戰亂、動盪的避難之di,傑出的佛教界人物組建了佛教僧團集結。“六家七宗”的“即色宗”創立者支遁,東晉建元、永和年間入“然”東,在沃洲建“小嶺寺”,後於哀帝興寧年間在“善”東石城山,創建“棲光寺”,支遁在新昌建寺說法達10多年;“棲光寺”於364年,繼隱岳寺元化寺後創建於石城山,比中國漢傳佛教,禪宗嵩山少林寺早130多年,較天台國清寺早230多年,棲光寺歷史悠久。
開山祖師:支遁禪師
東晉開山,齊梁造像,石城古剎,幾度滄桑,寺跡湮滅,僧傳猶存。
據《高僧傳》記載,東晉高僧、“即色宗”創立大師支遁為石城山棲光寺開山祖師。支遁年輕出家為僧,與一代名流謝安等交往甚歡,且以說解莊子《逍遙遊》而“支理”天下.
支遁禪師(314~366年),字道林,家世事佛。年二十五(338年)出家。永和十一年(355年)王羲之棄官隱善金庭,支遁亦匿然山,倡般若學,創即色宗,作《釋朦論》,講維摩經。晚年移居石城山,創立棲光寺,打坐山門,心游禪苑,吃野果,飲溪泉,放浪心志於無生無滅之境界。東晉太和六年(366年)閏四月四日時著《切悟章》落筆而卒,春秋五十有三。
支遁居石城棲光而修佛,石城棲光因支遁而揚名。
遁卒後八年,竺潛圓寂東峁,陳太建七年(575年)九月,智潁初入台,曾“吊道林之拱木,慶曇光之石龕”,石城山支遁墓,隋初仍在,今棲光寺已圯。
新建棲光淨院緣起
兩晉時期,起源於印度的佛教典籍開始在中國各地廣為流傳,特別是印度大乘佛教的重要經典——《般若經》譯為漢文,佛教般若思想得以廣泛傳播,崇奉佛教的風氣,開始在中國盛行。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台煙雨中”,相傳石城山棲光淨院原名棲光寺,為大佛寺開山古剎之一,建於永和年間,距今1600多年。回夢當年南方寺院林立之盛況,足顯大佛寺、棲光寺佛德靈光。
當代緣起,秉理承彰,棲光古剎,再度重光。
棲光淨院位於大彌勒石像朝西南三百米處的羅頭灣,四抱祥峰、綠影娑婆;中國慈顏董事長、中國著名藝術大師徐曉鏞根據佛教大乘經典創意承造的代表作《淨土佛國》萬佛姿態紛呈、注相弘法畫卷,新昌建縣1100周年,即2008年10月20日(農曆九月廿二)大佛寺棲光淨院三聖殿落成典禮,設有三殿三堂三樓:天王殿、三聖殿、地藏殿;講經堂、覺海堂、茶禪一味堂;鐘樓、鼓樓、藏經樓。棲光寺開山祖師支遁大師法塔、大佛寺老方丈悟道老和尚舍利塔,高73米凌空九層的“棲光寶塔”一座。
棲光淨院於公元2009年下半年建成開光,一卷難以釋懷的佛世界經典藍圖,重現了棲光淨院輝煌春秋。彰顯中華傳統文化的神聖殿堂。
新昌大佛寺棲光寶塔介紹
棲光萬佛寶塔建成後,象徵北傳佛教大乘佛法復興於南明棲光,讓信眾認識佛教文化與傳統藝術的理想場所。發揮出護國安民的功用。
入院,殿宇迭見,盡北處,寶塔從天降落,屹立於寶地;名“棲光萬佛寶塔”,為中國樓閣式八角形建築,塔高九級,總高七十三米。造型精美,氣宇軒昂,塔內以“淨土佛國“為主題,展示出佛教藝術偉力,“拈花微笑,注相說法”的造像宗旨下,無聲傳遞著佛陀真、善、美的大愛教化。
九層寶塔,第一層:八大金剛、四大明王威懾視覺,莊嚴靜穆。
第二層:十六因果鏡,輔以木魚聲起。
第三層:幽玄盡處、洞見釋迦牟尼苦行僧像。
第四層:釋尊四門出遊、觀生、老、病、死經典教化。
第五層:一百零八顆大佛珠讓你阿彌陀佛觸摸前行。
第六層:釋尊涅槃。
第七層:法身圓滿輔見三千微塵佛升華化境。
第八層:極樂世界西方三聖輔以三千微塵佛,頗見輝煌。
第九層:橫三世諸佛加輔三千微塵佛,燦爛之人間佛教。
九級歸一,梵意高揚。在佛教經典《涅槃經》中教導,佛弟子朝拜釋迦牟尼佛聖地,即誕生、得道、說法、涅槃四地。靈鷲路遙,心香托寄。九級創意一一從誕生、苦修、得道、初轉法輪、廣為說法、涅槃,淋漓展現著佛陀成佛的傳奇歷程。
寶塔引用著名佛教經典《般若波羅蜜多心經》為主題,觀自在菩薩的空觀法門,化“眼耳鼻舌身意”六根與“色聲香味觸法”六入為藝術表現主題,打造引人入勝的佛教空色參悟之旅。
步入東門,莊嚴的大理石刻心經躍入眼帘,兩脅長聯:“和諧盛世種善因十方信士緣結棲光造寶塔莊嚴國土無比芬芳。人間佛教結福果三世諸佛海會石城降甘露極現華藏攝客群生。”
回頭自觀,禪趣橫生,“我自當下”高懸頭頂,右“空持百千偈”,左“繞塔念佛去”,提示眾生忘人我二執,去開啟智慧的法門。
1、眼識之境-----觀威嚴,修清淨。
在棲光寶塔第一層中,以《般若波羅蜜多心經》為引領,威武莊嚴八大金剛、怒目而視四大明王,肅穆威嚴,讓人肅然起敬。
注相教化足見威懾之力、逼你打開鎖知之門,積煉忍辱之功。娑婆世界取自梵語---意為忍辱,此層乃娑婆忍辱之境界。威懾莊嚴,讓眾生了卻六道苦,發離六道.
八大金剛與四大明王不同於慈悲可親的佛菩薩形象,他們相貌不堪,顯露兇相,讓人望而生畏,可實際上卻都擁有著悲天憫人的菩薩心腸,是護持佛法、驅惡除魔、救度眾生,而示現威嚴。
我們參拜過金剛,順梯高登,別忘了找到我們的觀自在菩薩。上二樓,參拜佛祖,聽個究竟。
2、耳識之境----梵音裊裊, 入耳定心,結精進果。
佛教因緣果報和釋迦牟尼誕生像注相教化。採用十六面因果鏡,喻意:四諦、十六形相見狀,見四角各安放一個大木魚,一諦一敲,四聲四懾(布施懾、愛語懾、力行懾、同事懾),輔聞梵音裊裊,入耳定心,以結精進之果。
金剛經曰:“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做如是觀。”
在佛教人生觀與世界觀中,時間是流動態,稱之為“過去現在未來”,人生分為“前世今生來生”。 我們能看見“布發掩泥”、“九龍灌浴”、“鹿苑說法”的經典畫面,演繹佛佗數次劫難的因果關係。
相信因果,再上一層樓,邁上步步蓮花的樓梯通道,我們冥想,自己也化作一朵輕盈的荷花,變成了一顆菩提種子……
3、鼻識之境---一微塵映世界,一沉香蘊大千。
一條幽玄通道,寧靜見心,扶欄前行,彰顯光明處一尊釋迦牟尼苦行僧像,通體生香,絲絲透鼻,更以明心見性,悟得持戒之效。幽靜之中,聞得沉香木之清香,頓生歡喜心,增發正信心。
面前一條幽暗的通道,如玄機四伏的人生,到處都是未知,等候探索。人生中最大的恐懼來源於未知,最大的敵人是自己,在茫茫黑暗之中,如何尋找光明?
安撫躁動的心,腳踏實地,默默的扶欄前行吧。佛是實語者,真語者,不誑語者,不妄語者,“一切眾生皆有如來德性”,還有什麼好擔憂的呢?
繞出塔廊,喝上兩口清茶,帶著人生中的酸甜苦辣鹹,進入寶塔第四層。
4、舌識之境-----嘗人生百味,覺悟當下。
釋迦牟尼福德、四門出遊經典故事和佛陀菩提樹下悟道,注相教化,觀照五蘊六識。造像前設功德箱,若布施入內,便得五味之菩提果(酸甜苦辣鹹)可嘗。嘗果裹紙上印有相應意義的啟示佛偈四句,以助眾人發正信心、菩提心,生無限法喜。嘗五味,三思世間,常念佛恩。通過舌識滋味感觸佛法大義,布施愛心,感恩世界。
觀摩精美絕倫的木雕藝術之後,仿佛品嘗著人世間的五味,生動地把我們帶入無限的想像中,穿越時空障礙,親身體驗佛陀四門出遊、菩提樹下悟道的經典場面,尤聞佛陀諄諄的教導,證悟生命的意義,在於離苦得樂,找回真理。我們不妨登上五層,找找真理。
傳說釋迦牟尼佛還是太子的時候,一次從皇宮出行遊玩,分別遇見了飽受折磨的病人、暮色之年的老人、逝去的死者以及正在修行的僧人,因此頓悟人生無常,了解“生老病死”的苦楚,立志捨棄王位,出家修法,為眾生尋找解脫生死的方法。經過數年的修行,歷經無數困苦與考驗,釋迦牟尼終於在菩提樹下悟道成佛,他的智慧猶如明星照亮六道(天道、阿修羅道、人道、畜生道、餓鬼道、地獄道),慈悲心如海,十方世界為之振動。這便是“四門出遊”與“佛陀成道”的典故。
群雕藝術注相說法,經典生動的佛陀故事,真實演繹著人生百味。停步思考,在匆匆逝去的過去中,我們到底留下了什麼?而未來迎接我們的,又是什麼呢?
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
5·身識之境
一百零八顆碩大佛珠緊湊環繞,每珠雕刻阿彌陀佛。讓我們放慢步伐,沿著順時針方向,撫摸佛珠徐徐前行,一心一意,一珠一念,感受一百零八顆佛珠所帶來的一百零八種觸覺,對話自然萬物,體驗禪定之境。佛珠用金木水火土五行生成的材質製作,觸珠禪定,一念三千。看破放下清淨自在隨緣念佛,欲結禪定之境界。符合四大五行之規律,從觸覺入手,念念歸佛,顯佛法之精微妙簡。
6·意識之境----破執著相——四相五蘊八識得大智慧
釋迦牟尼涅槃經典場面注相教化,明心徹悟,以證般若大智。中央置放一小塔,兩邊置放寓意“破執著——四相五蘊八識”的鐘磬,若布施功德則可敲擊一次。佛塔第一層至第六層寓意六識、六入、六度(暫不包括七、八識),此口鐘磬是起到破一切執著相而得大智慧。前六識六入六度全存於世間法中,佛法帶領我們破除一切顛倒虛妄境界,進入真實不虛的佛法般若境界。
7·極樂世界---此土西方,極樂妙境。
阿彌陀經所表述的“極樂世界”注相教化,阿彌陀佛、大觀音菩薩、大勢至菩薩,迦陵頻迦妙音菩薩等金身金裝……功德泉池,七寶池蓮華,七層樓閣,諸七寶樹等等,輔以三千金身,金碧輝煌。極盡美好的西方極樂世界景觀,令眾人盡發往生西方大願,虔誠無二皈依我佛。西方極樂世界無顛倒夢想、醜陋昏暗、兵災血光,以真實終極的精神一展風光,寶塔此層十分光明地,無限歡喜心。
釋迦牟尼佛告訴我們:“從是西方,過十萬億佛土,有世界名曰極樂,其國眾生,無有眾苦,但受諸樂……”
西方極樂世界的教主阿彌陀佛,又名無量光佛,無量壽佛。他以觀世音、大勢至兩大菩薩為脅侍,在極樂淨土實踐教化、接引眾生的偉大悲願。觀音菩薩為大慈悲精神的代表,分身無數,救度恆河沙粒般廣眾的生命。大勢至菩薩又名大精進菩薩,他以智慧光普照一切,令離三途(指地獄、餓鬼、畜生‘三惡道’)得無上力。(供奉阿彌陀佛,滿足一切所求如意;供奉觀世音菩薩,得平安健康;供奉大勢至菩薩得智慧成就。)
殊勝的西方極樂世界中,裊裊檀香,光明熾盛,天花浪漫於四處盛開,諸佛菩薩展露歡顏,迦陵頻伽仙鳥妙音歌唱,功德泉池,七寶蓮華,雲層樓閣,諸七寶樹,三千金身諸佛示現,金碧輝煌,每一顆放飛的心靈都在金色蓮華中綻放。極盡美好的極樂世界景觀,令眾人盡發往生西方大願,虔誠皈依我佛,無限歡喜。
8·光明化境---遍布蓮花,妙不可言
中央蓮花座上,佛陀法身毗盧遮那,光明遍一切處,四面四方大佛,顯現經典場面注相教化。整層呈現晨曦光明之景觀,雲層、星光、各色蓮花,與諸佛相得益彰,且三千微佛簇擁,化境為佛。法為真諦,真實不虛。此層用燈光、音響、檀香製造出如夢似幻的一真法界,凸顯佛言所曰不可思議佛境:莊嚴肅穆,光鮮祥和,遍布蓮花,妙不可言。
9·人間佛教---無憂念佛常觀照,我做清風花做佛。
進入人間佛教的嶄新境界:主要用橫三世諸佛:娑婆世界本尊釋迦牟尼佛、西方極樂世界教主阿彌陀佛、東方淨琉璃世界教主藥師佛,眷屬菩薩蜂擁顯相,三千佛心燦爛,呈一片和諧。返樸歸真,九九歸一。心即是佛、佛即是心,空即是色、色即是空,本質與現象即過程。升華至人間佛教,眾生皆有佛性,心淨則是淨土。只要充滿了愛與感恩,清淨自在,慈悲隨緣,人人都可以達到和諧完美的大佛境界。
棲光寶塔地宮上基座---四大菩薩供奉區
棲光寶塔遞進九層,九九歸一、梵意高揚,以萬佛海會為供奉主體,集大乘佛教之萬千氣象,迎合大眾的迎請需要,在地宮上基座增設四大菩薩供奉區域。四大菩薩為文殊菩薩、普賢菩薩、觀世音菩薩、地藏王菩薩,是漢傳佛教中最為知名的四位菩薩,其四大道場分別為五台山、峨眉山、普陀山、九華山。
塔內四面,東西南北分布供奉,文殊菩薩顯現於五台金色世界,普賢菩薩顯現於峨眉銀色世界,觀世音菩薩顯現於普陀琉璃世界,地藏王菩薩顯現於九華蓮花世界。四大菩薩聖像,各於所處供奉區域中央莊嚴顯像,四百餘尊法身聖像簇擁而出,化身遍及,祥雲涌動,天華浪漫,仿似親臨人間。
1、解讀文殊菩薩:
文殊菩薩為釋迦牟尼佛所有隨眾菩薩的上首,聰明超群,修為深厚。右手握“智慧劍”象徵智慧與犀利,左手持蓮花與“般若經”,象徵智慧與慈悲,乘坐著代表勇氣與無畏的百獸之王-獅子,救度貪嗔痴的芸芸眾生。
2、解讀普賢菩薩:普賢菩薩,又作遍吉菩薩,是具足無量行願、普現於一切佛剎的大乘聖者。此菩薩之身相及功德遍一切處,純一妙善,故稱普賢。
3、解讀觀世音菩薩
觀世音菩薩化生萬千、慈悲普度眾生苦,深入人心,又名“觀自在”菩薩,釋迦牟尼佛曾說,觀世音菩薩與地藏王菩薩,是與眾生最有緣的兩大菩薩。觀音菩薩分身無數,救度恆河沙粒般廣眾的生命,有求必應,有緣必助,觀音菩薩自利利他的大乘精神,深入人心。觀音菩薩主平安,供奉增加福德資糧,開啟智慧,漸入慈悲三昧。平安順意,智慧清淨,觀音菩薩保佑所有善男信女,所求如願,諸事吉祥,成就所願。
4、解讀地藏王菩薩:主福德
地藏王菩薩以大願濟天下,輔佐釋迦牟尼教化眾生受譽,道場中國九華山。地藏王菩薩以“地獄不空、誓不成佛,眾生度盡、方證菩提”這句矢志宏願,鼓舞著眾生效法力行,是現實世界表現濟世精神的傑出代表。
相關詞條
-
淨慈寺
淨慈寺位於西湖南岸,初名“慧日永明院”,始建於後周顯德元年(公元954年),至今已有一千餘年的歷史。由於歷代君主多崇佛,故淨慈寺在歷史上是杭城最大的寺院...
景點介紹 歷史沿革 傳說 毀建概況 主持、禪師名錄 -
淨居寺[河南省光山縣]
淨居寺位於河南省信陽市光山縣晏河鄉楊帆街道往西3公里,淨居寺建寺歷史悠久,是中國八大佛教宗派中開宗立派最早的天台宗的發祥地、始祖庭。寺處“三蘇”環護之中...
簡介 歷史 歷史佳話 大事紀要 -
淨影寺
淨影寺,古稱賢谷寺、景淨寺,位於河南焦作市與山西晉城市交界處。宋以後始名淨影寺,歷史上又有寶岩寺、金燈寺、金門寺等多種稱呼。此處是我國佛教史上的釋義高祖...
簡介 歷史沿革 歷代高僧 金燈奇觀 特產 -
淨居寺[河南省信陽市淨居寺]
淨居寺位於河南省信陽市光山縣晏河鄉楊帆街道往西3公里,淨居寺建寺歷史悠久,是中國八大佛教宗派中開宗立派最早的天台宗的發祥地、始祖庭。寺處“三蘇”環護之中...
淨居寺簡介 歷史 大事紀要 蘇東坡 -
淨宗祖庭
淨宗祖庭位於江西省九江市廬山的東林寺,南眺廬山,北倚東林山,為廬山景區名寺。始建於東晉太元十一年(公元386年),為淨土宗(時稱蓮宗)初祖慧遠大師所創立...
千年祖庭 東林祖庭景觀篇 東林祖庭遠公篇 東林祖庭道風篇 東林祖庭大佛篇 -
淨嚴法師
淨嚴法師,河南唐河縣,生於一八九一年,一九九一年百歲示寂。法師俗名陳勝善,父母親是佛教徒,幼年即對佛教敬仰。在蘇州靈岩寺剃度出家,法名通西,號淨嚴,在寧...
中國高僧 日本僧人 -
淨嚴
淨嚴,釋淨嚴,俗家姓陳,名善勝,一名天慶,清光緒十八年(一八九二年)生。
-
濮院鎮
濮院鎮地處長三角平原腹地,滬、杭、蘇中間節點位置,區內有320國道、申嘉湖高速公路、嘉湖公路、嘉桐公路、京杭大運河等交通要道。全鎮總面積64平方公里,轄...
鎮名來歷 行政區劃 建置沿革 歷史文化 濮院絲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