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態特徵
背鰭Ⅷ,Ⅰ-24-26;臀鰭Ⅱ-11-12;腹鰭Ⅰ-5;胸鰭14-15;尾鰭17。鰓耙10-11+18-21。側線鱗50-51[(9-10)/(9-10)]。脊椎骨28。
體長為體高3.l-3.7(平均3.3)倍,為頭長2.9-3.4(3.2)倍。頭長為吻長3.6-4.9(4.l)倍,為眼徑4.0-4.9(4.5)倍,為眼間距2.5-3.l(2.7)倍,為尾柄長1.3-l.8(l.6)倍,為尾柄高3.8-4.7(4.2)倍。
體延長,側扁,背部呈淺弧形,腹部平圓,尾柄細長。頭大而鈍短,額部隆起,頭骨鬆軟,粘液腔發達。吻短鈍,吻長在體長9O毫米以上的個體大於或等於眼徑。眼小,例上位,接近吻端,無脂眼瞼。眼間寬,高低不平,其寬大於眼徑。口大,前位,口裂傾斜度大。上下頜約等長,上頜骨末端可達眼中部的後下方;下頜縫合處有一突起,與上頜中間凹陷相對。鼻孔2個,位於眼前方與吻端之間,前鼻孔圓形,比後鼻孔大,後鼻孔裂縫狀,接近眼緣。鰓耙細長,最長鰓耙大於鰓絲之長。有假鰓,鰓孔大,鰓蓋膜不與峽部相連。鰓蓋條入上下頜齒為戰狀齒群,而前端齒稍大。齶骨、犁骨均無齒,舌大,頦孔2個,無須,前鰓蓋骨薄,角上有數個尖棘;鰓蓋骨後緣有一弱扁棘。具側線,前段與背緣彎曲度相對,後段為側中位。肛門位於臀鰭的前方。
背鰭2個互為連線,其間具一深凹刻;第一背鰭起點在胸鰭基部的上方,第一鰭棘最短;第二背鰭最長鰭條比最長鰭棘長,以第15-16鰭條最長。臀鰭起點約在背鰭第10-12鰭條的下方,鰭棘比背鰭鰭棘粗大。腹鰭胸位,約在胸鰭基部下方稍後,左右腹鰭相鄰。胸鰭側位,位低,尖長,其末端超過腹鰭末端。尾鰭尖矛狀。
體被小圓鱗,容易脫落,頭部、頰部及鰓蓋均被小圓鱗。背鰭鰭條部及臀鰭,自基部起1/3-1/2處有小鱗。
腹腔白色。胃呈盲囊狀。腸短。鰾大,前端弧形,後端尖長。
體背側灰黃色,腹側金黃色。背鰭緒棘部邊緣及尾鰭末端黑色,各鰭淡黃色。
生活習性
海水/淡水生。是近海性小型魚類。每年的4~6月和9~10月為漁汛旺期。
分布地區
黃渤海、東海和南海均有分布,亦見於黃河、長江、錢塘江、閩江和珠江水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