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黑斑病

棉花黑斑病

棉花黑斑病又叫棉花輪紋病,由幾種交鏈孢菌引起,以大孢鏈格孢菌最常見,其次是細鏈格孢菌和棉鏈格孢菌。分生孢子梗欖褐色,有或無分枝,17.5-50×2.5-5μm,1-4個隔膜。分生孢子欖褐色,長鏈狀,具1-9個橫隔膜,0-6個縱隔膜,7-72×6-22.5μm;無喙或具短喙。病菌主要以分生孢子在病殘體內越冬,棉籽也能帶菌。

基本信息

編號 : 農作物 錦葵科 棉花 真菌病害
植物名稱 : 棉花
中文病名 : 棉花黑斑病
中文別名 : 棉花輪紋病
英文病名 : Cotton black leaf spot
病原類別 : 真菌
病原,拉丁文名稱及分類地位 : 由幾種交鏈孢菌引起,以大孢鏈格孢菌(Altearia macrospora ZIMM)最常見,其次是細鏈格孢菌和棉鏈格孢菌。半知菌亞門,絲孢目,鏈格孢屬。
形態特徵 :分生孢子梗欖褐色,有或無分枝,17.5-50×2.5-5μm,1-4個隔膜。分生孢子欖褐色,長鏈狀,具1-9個橫隔膜,0-6個縱隔膜,7-72×6-22.5μm;無喙或具短喙。病菌主要以分生孢子在病殘體內越冬,棉籽也能帶菌。
生理生化特徵 : 病菌生長最適溫度為27-30℃,37℃以上及0℃以下不能生長。在自然條件下,發生在20-33℃之間,以25℃最適發病。病菌對酸鹼度的適應力很強,在pH2-10之間均可以生長,但以pH5最為適宜。
危害對象 : 大孢鏈格孢菌僅為害棉花,細鏈格孢菌還能為害菸草、小麥、甜菜等多種植物。
分布 : 全國各棉區均有發生,北方棉區重於南方棉區。
侵染循環 :病菌以分生孢子在病葉上和棉籽上越冬。春季病菌主要靠氣流傳播,先侵染子葉,再在田間引起多次侵染。
發病條件 : 病菌主要是在棉苗受寒冷凍害或各種損傷,抗病力減弱時從傷口處侵染,田間有10%左右的棉苗已出現真葉時,若氣溫由20℃突然降到6-10℃,並有10mm以上的降水,相對濕度在75%以上,有4-5級大風,降溫持續3-5d,那么未來1周內田間將普遍發病。
危害部位 : 主要是葉片。
危害症狀 : 苗期子葉或真葉發病時,葉面產生紅綠色小點,隨後逐漸擴展成10-15mm的紅褐色病斑,近圓形或不規則,無明顯同心輪紋。天氣潮濕時,病斑表面產生明顯的黑色霉層(病菌的分生孢子)。子葉葉柄受害時,出現黑褐色條斑,常造成子葉脫落。成株期葉片多為圓形或近圓形,有同心輪紋,病斑可乾裂破碎,病葉枯萎脫落。
防治方法 :
1.農業措施 精細整地,精選種子,提高播種質量。
2.藥劑拌種 用種子重量0.5%的50%多菌靈或拌種靈拌棉種。
3.種衣劑 用快哺丹與多菌靈按1:0.5的重量配比,加入少量聚乙二醇或聚乙烯醇粘著劑,配製成棉籽的種衣劑,用棉籽重量1%的種衣劑處理棉籽後播種,對黑斑病和苗期棉蚜都有很好的防治效果。
資料來源 : 方中達主編. 中國農業植物病害. 中國農業出版社,1996
中國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主編. 中國農作物病蟲害(第二版)下冊. 中國農業出版社,1996
董金皋主編. 農業植物病理學(北方本). 中國農業出版社,2001
《中國農作物病蟲圖譜》編繪組. 中國農作物病蟲圖譜. 第四分冊 棉麻病蟲(修訂本). 農業出版社,1992
佩珂高振江等撰攝. 中國病蟲原色圖鑑(下冊). 遠方出版社,1999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