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葉斑病

棉花葉斑病

棉花葉斑病,病狀是子囊腔球形黑色,子囊孢子雙細胞,上部細胞較寬,頂端尖細。低溫高濕,棉花生長衰弱,有利於發病;棉株受其他病害侵染或肥力不足、沙壤土易發病。精細整地,精選種子,提高播種質量可預防該病。

編號 :農作物 錦葵科 棉花 真菌病害
植物名稱 : 棉花
中文病名 : 棉花葉斑病
中文別名 :棉花尾孢霉葉斑病、棉花葉燒病。
英文病名 : Cotton leaf spot
病原類別 : 真菌
病原,拉丁文名稱及分類地位 : Mycosphaerella gossypina (Cooke) Earle稱棉球腔菌,屬子囊菌亞門真菌。無性態為Cercospora gossypina Cooke稱棉尾孢,屬半知菌亞門真菌。
形態特徵 : 子囊腔球形黑色,子囊孢子雙細胞,上部細胞較寬,頂端尖細,大小12-14×5-7μm。分生孢子梗褐色,具隔膜1-5個,大小70-450×4-7μm,分生孢子鞭狀,無色,具隔膜6-16個,大小50-200×3-5μm。
危害對象 : 棉花。
分布 : 各棉區均有分布。
侵染循環 : 病菌以菌絲體在病殘體上越立,翌春遇有潮濕條件,產生分生孢子,靠風雨及昆蟲傳播。發病後遇有多雨、高濕條件或秋季冷涼進行重複侵染。
發病條件 : 低溫高濕,棉花生長衰弱,有利於發病;棉株受其他病害侵染或肥力不足、沙壤土易發病。
危害部位 :主要為害葉片,一般在棉花生長後期發生,為害較輕。
危害症狀 :初在葉片上產生暗紅色斑點,逐漸擴大為圓形至不規則形病斑,邊緣紫紅色,略隆起,中央灰褐色,潮濕時病斑上有白黴(病菌分生孢子)。
防治方法 :
1.農業措施 精細整地,精選種子,提高播種質量。
2.藥劑拌種 用種子重量0.5%的50%多菌靈或拌種靈拌棉種。
3.種衣劑 用快哺丹與多菌靈按1:0.5的重量配比,加入少量聚乙二醇或聚乙烯醇粘著劑,配製成棉籽的種衣劑,用棉籽重量1%的種衣劑處理棉籽後播種,對黑斑病和苗期棉蚜都有很好的防治效果。(同棉黑斑病的防治)
資料來源 :方中達主編. 中國農業植物病害. 中國農業出版社,1996
中國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主編. 中國農作物病蟲害(第二版)下冊. 中國農業出版社,1996
董金皋主編. 農業植物病理學(北方本). 中國農業出版社,2001
《中國農作物病蟲圖譜》編繪組. 中國農作物病蟲圖譜. 第四分冊 棉麻病蟲(修訂本). 農業出版社,1992
沈其益主編. 棉花病害(基礎研究與防治). 科學出版社,1992
佩珂高振江等撰攝. 中國病蟲原色圖鑑(下冊). 遠方出版社,1999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