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害症狀
主要危害近成熟期和貯藏期果實,病斑近圓形,淡褐色,水漬狀軟腐,略凹陷,表面布滿青綠色霉堆,即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
症狀表現
果面產生近圓形或不規則形病斑,淡褐色濕腐狀,稍凹陷,病部果肉軟腐,呈錐形向果心擴展,最後導致全果腐爛。後期病部產生初為白色後變為青綠色霉叢(分生孢子梗及分生孢子),病果有強烈的發霉氣味。
發病條件
病菌存在於各種植物上,借氣流傳播,主要通過傷口侵入,發病後產生分生孢子不斷再浸染。發病與溫度(25℃最適)、濕度以及傷口量等有關。
病菌越冬場所十分廣泛,能抵抗不良環境條件,可在多種有機質和土壤中營腐生生活,產生大量分生孢子,隨氣流傳播,從各種傷口侵入,也能從氣孔侵入。病菌在0℃時仍可緩慢發展,在果實貯藏期如果庫溫度高、濕度大、通風不良,會導致病害嚴重發生。
防治方法
(1)採收、包裝、貯運中防止形成各種傷口。
(2)清除菌源。包裝房、果筐等嚴格消毒。消毒劑可用:硫磺、福馬林、漂白粉等。
(3)果實貯藏前用殺菌劑處理,涼乾後單果包裝。藥劑有:特克多、抑霉唑、施保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