梔子葉

梔子葉

梔子葉為梔子(學名:Gardenia jasminoides Ellis)的葉子,具藥用價值。梔子又名水橫枝、黃果子、黃葉下、山黃枝、黃梔子,黃梔,山梔子,山梔,水梔子,林蘭,越桃,木丹,山黃梔。葉革質,稀為紙質,少為3枚輪生,葉形多樣,通常為長圓狀披針形、倒卵狀長圓形、倒卵形或橢圓形,長3-25厘米,寬1.5-8厘米,頂端漸尖、驟然長漸尖或短尖而鈍,基部楔形或短尖,兩面常無毛,上面亮綠,下面色較暗;側脈8-15對,在下面凸起,在上面平;葉柄長0.2-1厘米;托葉膜質。中國產于山東、江蘇、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灣、湖北、湖南、廣東、香港、廣西、海南、四川、貴州和雲南,河北、陝西和甘肅有栽培;生於海拔10-1500米處的曠野、丘陵、山谷、山坡、溪邊的灌叢或林中。

植物形態

梔子葉梔子葉

灌木,高0.3-3米;嫩枝常被短毛,枝圓柱形,灰色。葉對生,革質,稀為紙質,

少為3枚輪生,葉形多樣,通常為長圓狀披針形、倒卵狀長圓形、倒卵形或橢圓形,長3-25厘米,寬1.5-8厘米,頂端漸尖、驟然長漸尖或短尖而鈍,基部楔形或短尖,兩面常無毛,上面亮綠,下面色較暗;側脈8-15對,在下面凸起,在上面平;葉柄長0.2-1厘米;托葉膜質。花芳香,通常單朵生於枝頂,花梗長3-5毫米;萼管倒圓錐形或卵形,長8-25毫米,有縱棱,萼檐管形,膨大,頂部5-8裂,通常6裂,裂片披針形或線狀披針形,長10-30毫米,寬1-4毫米,結果時增長,宿存;花冠白色或乳黃色,高腳碟狀,喉部有疏柔毛,冠管狹圓筒形,長3-5厘米,寬4-6毫米,頂部5至8裂,通常6裂,裂片廣展,倒卵形或倒卵狀長圓形,長1.5-4厘米,寬0.6-2.8厘米;花絲極短,花葯線形,長1.5-2.2厘米,伸出;花柱粗厚,長約4.5厘米,柱頭紡錘形,伸出,長1-1.5厘米,寬3-7毫米,子房直徑約3毫米,黃色,平滑。果卵形、近球形、橢圓形或長圓形,黃色或橙紅色,長1.5-7厘米,直徑1.2-2厘米,有翅狀縱棱5-9條,頂部的宿存萼片長達4厘米,寬達6毫米;種子多數,扁,近圓形而稍有稜角,長約3.5毫米,寬約3毫米。花期3-7月,果期5月至翌年2月。

分布生境

產于山東、江蘇、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灣、湖北、湖南、廣東、香港、廣西、海南、四川、貴州和雲南,河北、陝西和甘肅有栽培;生於海拔10-1 500米處的曠野、丘陵、山谷、山坡、溪邊的灌叢或林中。國外分布於日本、朝鮮、越南、寮國、高棉、印度、尼泊爾、巴基斯坦、太平洋島嶼和美洲北部,野生或栽培。

梔子葉

【梔子葉的功效介紹】:

梔子葉 (《本草求原》)

【異名】黃枝葉(《生草藥性備要》)。

【來源】為茜草科植物山梔的葉。

植物形態詳梔子條。

【化學成分】葉、葉柄含梔子甙、去羥梔子甙。

【性味】苦澀,寒。

①《生草藥性備要》:味劫,性平。

②《本草求原》:澀,寒。

③《嶺南採藥錄》:味澀苦,性寒。

【功用主治-梔子葉的功效】①《生草藥性備要》:消腫,理跌打傷。

②《本草求原》:洗疳痔疔,散毒瘡;同雞煮,則祛風。

【別名】黃枝葉

【來源】

藥材基源:為雙子葉植物藥茜草科植物山梔的葉。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Gardenia jasminoides Ellis

採收和儲藏:春、夏季採收,曬乾。

【原形態】山梔 常綠灌木,高1-2m。小枝綠色,幼時被毛,後近無毛。單葉對生,衡三葉輪生,葉柄短;托葉兩片,生於葉柄內側;葉片革質,橢圓形、闊倒披針形或倒卵形,長6-14cm,寬2-7cm,先端急尖或漸尖,基部楔形,全緣,上面光澤,僅下面脈腋內簇生短毛;側脈羽狀。花大,極芳香,頂生或腋生,具短梗;萼綠色,長2-3cm,裂片5-7,線狀披針形,通常比萼簡稍長;花冠高腳碟狀,白色,後變乳黃色,基部合生成簡,上部6-7裂,鏇轉排列,先端圓;雄蕊與花冠裂片同數,著生於花冠喉部,花絲極短,花葯線形,縱裂,2室;雌官司1,子房下位,1室。果實深黃色,倒卵形或長橢圓形,長2-4cm,有5-9條翅狀縱棱,先端有條狀宿存之萼。種子多數,鮮黃色,扁橢圓形。花期5-7月,果期8-11月。

【化學成份】葉、葉柄含梔子甙(Gardenoside)、去羥梔子甙(Geniposide)。

【性味】苦澀;寒

【歸經】肺;肝;腎經

【功能主治】活血消腫;清熱解毒。主跌打損傷;疔毒;痔瘡;下疳

【用法用量】外用:適量,搗敷;或煎水洗。內服:煎湯,3-9g。

【各家論述】

1.《生草藥性備要》:消腫,理跌打傷。

2.《本草求原》:洗疳痔疔,散毒瘡;同雞煮,則祛風。

【摘錄】《中華本草》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