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中文別名:林雞、黑嘴松雞、細嘴松雞拉丁學名:Tetrao parvirostris
英文名:Black-billed capercaillie
分類地位
界:動物界 Animalia
門:脊索動物門 Chordata
綱:鳥綱 Aves
目:雞形目GALLIFORMES
科:松雞科 Tetraonidae
外形特徵
體型似家雞。全長約70(雌)一90(雄)cm。雄性成體最大者可達四公斤,多數重約三公斤;在頭頸部有青紫色閃光。肩部、初級飛羽,以及翅和尾上的一些覆羽尖端部分為鮮白色;尾長大,其長度略短於翅長,外形似楔狀;下體黑褐色,雜以白斑,尾下覆羽的尖端有寬達2-2.5厘米的白色端斑。雌性成鳥體重約二公斤,上體大致為棕色,但具黑褐色閃藍光的橫紋,在頭頂上又常形成圓點狀;尾及尾上覆羽黑褐色,有紅棕色細紋;翅及尾上的覆羽也有白色端斑。兩性的嘴均黑褐色。腳與趾黑色。在兩眼的上方有紅色裸皮。
分布範圍
梆子雞為亞寒帶針葉林帶典型代表性鳥類,以往在我國廣泛分布於大、小興安嶺,在大興安嶺的南端阿爾山,小興安嶺的帶嶺均有分布,冬時在河北興隆縣偶爾亦能見到。如今,細嘴松雞在大興安嶺主要分布在賓州鐵路線以北地區,在小興安嶺地區,則主要沿黑龍江流域分布。
生活環境
梆子雞垂直分布不明顯,喜棲息於赤楊、柞樹、杜鵑等闊葉樹種與落葉松的混雜林內,農田、河谷、草地至深山丘陵。但在亞高山的矮曲林帶很少見到,也很少到林緣、草甸及農田中活動。
生活習性
主要以紅松、落葉松、樺樹等的嫩芽和枝葉為食,亦食部分漿果、草籽及動物性食物的蜘蛛、蝸牛、甲蟲和螞蟻等。 多活動在兩山中間的低洼灌叢中取食。5月初築巢,雌鳥用腳扒地面呈凹窩狀,再叼些落葉松松針、少許樹皮、小松枝和本身少量羽毛等墊入凹窩中。巢材主要是松針。細嘴松雞體型較大,取食量也很大;有時成群地集中落在一棵樹上啄食樹芽和嫩枝,由於取食過多,常致使樹木生長不良或枯死。
細嘴松雞比較耐寒,主要棲息在林下有小松樹或溝塘子的落葉松林、紅松林和冷杉林中。大興安嶺嚴冬晚間氣溫達—40℃以下時,它們就藏在雪洞中過夜,在不很冷的天氣里,它們就成群地來到陽光充足、比較暖和的落葉松林中活動和覓食。
細嘴松雞的求偶不像其他的雞類那樣,斗個你死我活,血染羽毛。每到草芽初萌的4月,雄雞“幫幫”叫聲尋找雌雞,如果發現了目標,就立即上前獻舞,這時,如果又有一隻雄雞也看中了這隻雌雞的話,兩隻雄雞都各顯舞技以求得雌雞的歡心。時常可看到好幾隻雄雞為了一隻雌雞在地上跳著圓圈舞的情形。幾隻雄雞在地上賣力地跳著,雌雞此時落在樹上也在仔細地看,若相中了其中的一隻,就飛下樹來,落在這隻雄雞的身旁,雙雙離去,剩下的雄雞也就空忙一場了。
保護級別
保護級別:國家一級保護動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