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志明[北京大學教授]

梁志明教授,1935年生,湖南省長沙市人。北京大學歷史學系教授,博士生導師,北大東南亞學研究中心主任、中國東南亞研究會學術顧問。

基本信息

人物經歷

學位或學歷

1959年7月北京大學歷史學系本科畢業。

1963-1966年越南河內大學史學系高級進修生。

任職簡歷

1959年7月在北大歷史系任教。1979年6月任講師,1983年5月任副教授,1992年9月晉升為教授。1996年被聘為博士生導師。

1978-1985年任北大歷史系亞非拉史教研室主任。

專業特長及近期研究方向。

當代東亞東南亞史與現代化發展,越南歷史宗教與文化;主持國家社會科學九五規劃項目《東亞跨世紀的巨變與重新崛起》,主編《華僑華人百科全書·歷史事件卷》,編著《殖民主義史·東南亞卷》。

擔任本科教學:亞非拉現、當代史、東南亞史、古代東南亞歷史和文化、東南亞近現代史研究。

任職情況

北京大學東南亞學研究中心主任,兼北大亞太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國東南亞研究會副理事長、中國華僑歷史學會常務理事、中國社科院華僑華人研究中心兼職研究員、廈門大學東南亞研究中心學術委員會委員、中國古代銅鼓研究會理事等職。《亞太研究論叢》執行主編、《南洋問題研究》學術顧問、《北大亞太研究》編委、《東方文化集存》東南亞文化分編委、

《中國大百科全書o世界歷史卷》第二版亞洲史部分編委、香港社會科學出版社《東南亞研究叢書》編委會常務編委。

主要貢獻

著作與教

1.《亞非現代史參考資料》(合編)第一分冊、第二分冊(上、下),北京大學歷史系出版,1960年。

2.《簡明世界史·現代部分》(合編),人民出版社,1974年。

3.《越南情況簡介》(合編),署名第一,戰士出版社(今解放軍出版社),1980年。

4.《世界現代史1917-1945》(合編),署名第二,人民出版社,1985年。

5.《當代世界史1945-1987》(合編),署名第二,人民出版社,1989年。

(獲北京大學優秀教材獎)

6.《當代世界史1945-1992》(合著),署名第二,人民出版社,1993年。

(獲國家教委優秀教材獎)

7.《近現代東南亞1511-1992》(合著),署名第二,北京大學出版社,1994年。

(獲北京大學優秀教材獎)

8.《世界現代史和當代史》(合著),署名第二,中央廣播電視大學,1994年。

9.《當代越南經濟革新與發展》(主編),署名第一,廈門鷺江出版社,1996年12月。

(獲北京大學第六屆社科優秀成果一等獎(1998)北京市第五屆社科優秀著作二等獎)

10.《東方文化大觀》(合著),編委,安徽人民出版社,1997年。

11.《世界史·現代史卷》(合著),人民出版社,1997年。

12.《世界史·當代史卷》(主編之一),署名第二,人民出版社,1997年1月。

13.《殖民主義史·東南亞卷》(主編),署名第一,北京大學出版社,1999年12月。

14.《面向新世紀的中國東南亞學研究:回顧與展望》,(主編),香港社會科學出版社,2002年。

15《東南亞歷史文化與現代化》(學術論文集),獨著,香港社會科學出版社,2003年。

譯著和譯文

1.《越南歷史》第一集,越南社會科學委員會編著,1971年版,中譯本(合譯,負責第八章),北京人民出版社,1977年。

2.《越南史學界關於中越關係史的論述輯譯》(1950-1978年)(合譯),北大東語系越南語教研室、歷史系亞非拉史教研室,1978年10月。

3.《越南的古銅鼓研究情況》,(越)鄭明軒著,《考古學參考資料》第2集,1979年。

4.《越南和東南亞東山鼓分布狀況》,(越)武勝著,《考古學參考資料》第2集,1979年。

5.《越南發現的東山銅鼓》(越)阮文煊、黃榮著,廣西壯族自治區博物館編《銅鼓研究資料選譯之二》,1979年12月。

6.《雄王時代》(越)文新等著、梁紅奮譯、梁志明校,雲南省歷史研究所,1980年12月。

7.《越南青銅時代的第一批遺蹟》(越)黎文蘭等著,《中國古代銅鼓研究會》1982年。

8.《關於玉縷銅鼓上船形紋的一點看法》(越)杜太平,《中國古代銅鼓研究通訊》1982年10月。

9.《《銅鼓與越南奴隸占有制》(越)陳文甲著,《中國東南亞研究會通訊》1982年第1期。

10.李常傑-李朝邦交史》黃春翰著、利國譯、梁志明校,《南亞與東南亞資料》連載,社科院亞太研究所內部刊物,1992年。

11.《俄羅斯的越南學》黃雲靜譯、梁志明校,廣西社科院東南亞研究所《東南亞縱橫》2000年第1期。

工具書

1.《中學歷史手冊(世界史部分)》(合編),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1984年。

2.《外國歷史常識(現代部分)》(合編),中國青年出版社,1987年。

3.《365天中外名人大事辭典》(合編),中國旅遊出版社,1992年10月。

4.《世界華僑華人詞典》(合編),北京大學出版社,1993年1月。

(獲北京大學優秀科研成果獎)

5.《東南亞歷史詞典》(編委),上海辭書出版社,1995年1月。

6.《中國軍事百科全書》世界戰爭史分冊(合編),軍事科學出版社,1995年7月。

7.《華僑華人百科全書》(全書編委),(歷史卷編委、人物等卷條目撰寫),中國華僑華人出版社,2001-2002年。

8.《大百科全書·哲學卷》"黎貴敦、潘佩珠"等詞條。

9.《大百科全書·宗教卷》"越南佛教"等詞條。

10.《世界外交大詞典》(東南亞外交史條目撰寫),世界知識出版社待出。

11.《大百科全書·世界歷史卷》第二版,東南亞史詞條的修訂與撰寫,大百科全書出版社待出。

論文著作

1.正確評價民族資產階級在現代民族解放運動中的革命作用(合撰),《世界史研究動態》1979年第10期。

2.十一世紀宋朝反擊越南李朝侵略戰爭中的富良江考,暨南大學《東南亞研究資料》1980年第2期。

3.略述越南關於古代銅鼓的研究,雲南省博物館《雲南文物》第9期,1980年。

4.越南史學界關於奴隸制和封建制問題的討論,《印支研究》1982年第3期。

5.試論法屬印支聯邦的建立及其瓦解,廣西社科院《<越南地區霸權問題>論文集》,1984年。

6.劉永福的黑旗軍與中越人民的戰鬥友誼,《中國與亞非國家關係史論叢》,江西人民出版社,1984年。

7.關於中國與亞洲國家關係史研究的幾個問題,《世界史研究》第2期,北京大學歷史系,1984年。

8.戰後初期亞洲民族解放運動的勃興,《外國史知識》1984年第3期。

9.略論越南佛教的源流和李陳時期越南佛教的發展,《東南亞史論集》,河南人民出版社,1987年6月。

10.10--14世紀越南封建土地制度初探,《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版)1987年第2期。

11.亞非會議及其國際意義--紀念亞非會議三十周年,《人類歷史的進程》,人民教育出版社,1988年。

12.孫中山與越南革命先驅潘佩珠,《東方世界》1988年第6期。

13.試論東南亞國家政治體制的形成與特點,《東南亞學刊》1989年試刊號,社科院亞太研究所。

14.古代東南亞印度化問題芻議,《南亞東南亞評論》1990年第4輯,北京大學出版社

15.胡志明的政治思想,《北大亞太研究》第1輯,北京大學,1991年。

16.潘佩珠與潘周楨比較研究,《周一良先生八十生日紀念論文集》,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3年1月;越南《歷史研究》雜誌,1994年第1--2期轉載。

17.越南經濟改革及其與亞太國家經貿關係的關係,《北大亞太研究》第2集,1993年9月。

18.近現代東南亞(1511-1992)緒論,《東南亞探索》1993年第2期。

19.東南亞近現代史的發展階段與進程,《東南亞縱橫》1993年第3期。

20.論日本對東南亞的占領及其影響(1941-1945),《世界歷史》1995年第4期。

21.論越南儒教的源流、特徵和影響,《北京大學學報》(哲社版)1995年第1期。

22. 越南革新與中國改革的比較,《中國學研究》(越文),1995年2月,河內。

23.越南農業改革的歷史進程,《國際政治研究》1996年第2期。

24.越南革新的理論思維與發展觀念綜述,《東南亞》1996年第2期。

25.試論當代越南的工業改革與工業發展,《北大亞太研究》第3輯,1996年第10月。

26.試論越南經濟革新的歷史背景,《史學月刊》1996年第6期。

27.馬克思關於雙重使命的論述具有普遍的指導意義,《北大史學》第3集1996年2月。

28.韓國經濟騰飛及其啟示,《韓國學論文集》第六輯,新華出版社,1997年。

29.越南改革的理論思維與發展模式,《東亞現代化:新模式與新經驗》,北京大學出版社,1997年2月。

30.越南經濟革新與中國經濟改革的比較芻議,《北大史學》,第4輯1997年8月。

31.東亞金融危機縱談,《當代亞太》1998年第1期。

32.1997年東南亞金融危機綜論,《北大亞太研究》第4輯1998年4月。

33.東亞金融危機的影響與警示,《市場經濟與企業改革論文集》,經濟管理出版社,1999年5月。

34.論近代殖民主義對東南亞擴張的動因,《東南亞》雜誌1999年第2期。

35.越南的經濟革新與對外開放,《中國周邊國家和地區經濟》,首都經貿大學出版社,1999年9月。

36.東南亞殖民主義史的分期與發展進程,《東南亞研究》1999年第4期。

37.論法國在印度支那殖民統治體制的基本特徵及其影響,《世界歷史》1999年第6期。

38.略論東南亞殖民化和邊緣化及其對現代化發展的影響,(香港)《亞洲評論》(總第10期),1999年秋冬號。

39. 暹羅免於淪為殖民地的原因試析,《魏維賢七十華誕論文集》,北京大學出版社,2000年5月。台灣《歷史月刊》,2002年第12期轉載。

40.金融危機與東南亞發展的基本經驗教訓,《面向21世紀的東南亞:改革與發展》,暨南大學出版社,2000年。

41.論戰後東南亞的發展問題,《20世紀的歷史巨變》,人民出版社,2000年。

42.論越南儒教,《越南學國際研討會紀要》第一集,越文版,世界出版社,2000年,河內。

43. 論東南亞區域主義的興起與東協意識的增強,《當代亞太》,2001年第3期。

44.論東南亞古代銅鼓文化及其在東南亞文化發展史上的意義(合撰),《東南亞研究》2001年第5期

45.世紀之交中國大陸學術界關於華僑華人的研究,《華僑華人歷史研究》2002年第1期。

46. 華僑華人與東亞現代化發展,《海外華人研究論集》,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2年。

47.面向新世紀的中國東南亞學研究:回顧與展望(合撰),《南洋問題研究》,2002年第1期

48.荷蘭東印度公司在印度尼西亞的興衰,台灣《歷史月刊》,2003年第1期

49.現代化的啟動與發展:中國與越南,《21世紀中越關係展望中越學者學術研討會論文集》,2003年。

50.全球化與面向21世紀的越南,《東南亞縱橫》,2003年第2期。

51.中國-東協自由貿易區:緣起、意義與前景.《和平與發展》,2003年第2期。

52. 試論華僑華人學科的形成與定位,《華僑華人歷史研究》,2003年第4期

53. 當代東南亞國家政治民主化的進程與發展趨勢考察,《亞太研究論叢》第一輯,北京大學出版社,2004年。

出版文章

1.陳富,《外國歷史名人傳》(現代部分),上冊,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重慶出版社,1984年。

2.胡志明,《外國歷史名人傳》(現代部分),下冊,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重慶出版社,1984年。

3.越南西山農民起義,《外國歷史大事集》近代部分第一分冊,重慶出版社,1985年。

4.亞非拉民族解放運動的發展,《自修大學》光明日報出版社,1986年。

5.甘地和甘地主義,《自修大學》光明日報出版社,1986年。

6.越南義安河靜的蘇維埃運動,《外國歷史大事集》現代部分第一分冊,重慶出版社,1987年。

7.越南人民抗美救國戰爭,《外國歷史大事集》現代部分第三分冊,重慶出版社,1988年。

8.日本軍部的興衰,《外國史知識》1983年第3期。

9.吳哥文化:高棉的旗幟,《世界知識》2003年年第5期。

學術會議

2001年

1、2001年9月13日召開東南亞學研究中心成立大會,並舉行中國東南亞研究會在京理事擴大會議,成立了"北京地區東南亞學術論壇",決定在北大等單位輪流召開學術會議,開展學術交流,以加強北京地區東南亞研究同行專家的聯繫。此後共召開了5次會議。在這些活動中,兩中心成員積極參加,並協助組織。

2002年

2、2002年月,應邀出席科院亞太研究所舉行的社科院東南亞研究中心成立大會暨學術研討會。上午由印尼和菲律賓駐華大使作報告,下午討論反恐和非傳統安全問題。

3、2002年8月31日-9月1日,應邀出席了鄭州大學越南研究所和廈門大學東南亞研究中心主辦的"21世紀中越關係展望中越學者國際學術研討會",並在大會發言。

4、2002年10月18日,應邀出席了社科院地區安合研究中心成立暨學術研討會,外交部王毅副部長、總參熊光楷副總長在會上作了安全戰略問題的重要講話。

5、2002年11月21-22日,應邀出席了廣西自治區人民政府和區社科院在南寧主辦的"中國(廣西)東南亞經濟合作論壇"國際學術研討會,並就中國-東協經濟貿易區的建立問題作了大會發言。

2003年

6、2003年1月8日,出席中國國際友聯會在保利大廈舉辦的東南亞問題研討會。

7、2003年3月11日,在北京大學英傑交流中心舉行北京東南亞學術論壇會議。此次論壇系由北京大學東南亞研究中心和北京大學亞太研究中心聯合舉辦,中心議題為"東南亞經濟發展與區域合作"。會議有在京各有關研究部門、國家機關、部隊與高校的專家、學者參加,新華社、世界知識出版社和中國改革雜誌出版社的編輯、記者以及北大攻讀東南亞方向的研究生與博士生,共約50餘人出席會議。校務委員會副主任何芳川教授、郝斌教授出席了研討會.

8、2003年5月,東南亞學研究中心與鄭州大學越南研究所共同倡議和籌辦《東南亞研究論叢》。這是適應東南亞研究發展需求的一項舉措,這套叢書獲得香港社會科學出版社的全力支持。現已先後出版了梁志明的《東南亞歷史文化與現代化》學術論文集和戴可來主編的《"21世紀中越關係展望"國際研討會論文集》,還將陸續推出幾部專著或博士論文。《論叢》組織了一個包括校內外眾多同行專家參加的編委會。

9、2003年7月1日,與楊保筠教授接受《深圳特區報》駐京記者的採訪,就深圳城市發展與東南亞問題發表了談話,訪談己發表在2003年7月7日《深圳特區報》頭版上。

10、2003年9月13日,參加"華僑華人研究學科建設座談會",並發表關於"試論華僑華人學科的形成與定位"的學術報告;同日,應邀出席人民日報《時代潮》周刊創刊十周年紀念大會和學術研討會,在大會發言。兩中心應《時代潮》周刊理事會秘書長之請成為該周刊的學術支持機構。

11、2003年9日24-28日,應邀參加了廈門大學東南亞研究中心與中國世界民族學會聯合主辦的"東南亞民族關係"學術研討會,就"海外越南人的分布與發展狀況研究"問題作了大會發言

12、2003年10月16日,接待越南人文社會研究中心中國學研究所所長杜進森博士一行的訪問.

13、2003年10日17-18日,參加東南亞學研究中心與北大非洲研究中心和國務院亞非發展研究所聯合舉辦"全球化與開發中國家學術討論會"。

14、2003年11月12日,接待來訪的荷蘭國際亞洲研究院院長施維明、法國社會和人文科學駐北京代表杜明先生,雙方進行學術交流,並商討合作事宜。

15、2003年11月20日,適逢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全球範圍內舉辦的第二屆"世界哲學日"的機會,項目組與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北京代表處合作,在北大交流中心舉辦了主題為"東亞文化與青年的價值觀"的"哲學日"活動,共有中國學生40人,日本和韓國學生各20人參加,並邀請從事東亞研究的教師和研究人員參與指導和交流。哲學日活動以中日韓三國學生代表的大會發言和小組討論為主,採取大會和小會相結合的方式進行,這為青年之間的交流提供了充分機會。北京大學副校長吳志攀教授、教科文組織北京代表處官員、以及"東亞青年間的對話"項目組全體成員都參加了這次哲學日的活動。

16、2003年12月19日,應邀參加國務院僑辦政研司舉行的"華僑華人專家座談會",就僑務政策提出意見和建議。

17北大歷史系世界史專業成立40周年紀念國際學術研討會,2003年12月,在會上作關於《東亞現代化歷史進程芻論》的報告。

獲獎記錄

科研獎

《當代越南經濟革新與發展》(主編),廈門鷺江出版社,1996年12月。獲北京大學第六屆社科優秀成果一等獎(1998);北京市第五屆社科優秀著作二等獎。

教學獎

1986年獲北京大學1985-86年度教學優秀獎。

1991年評為北京大學1990--91年度優秀班主任。

1997年因世界通史課程改革與創新獲北京市教學二等獎。

教材獎

《當代世界史1945-1987》(合編),人民出版社,1989年。獲北京大學優秀教材獎。

《當代世界史1945-1992》(合著),人民出版社,1993年。獲國家教委優秀教材獎。

《近現代東南亞1511-1992》(合著),北京大學出版社,1994年。獲北京大學優秀教材獎。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