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況
明嘉靖年間(1522-1566年),另一說為明萬曆年間(1573-1619年)建村。因建村處桑樹成林,故命名為桑林口村,後取桑梓雅意,改名為桑梓口村。 桑梓口村位於海陽市西部,地處東經120°55′,北緯36°49′。南與中山夼村接壤,西與萊陽市于格莊相望,北與黃崖村相鄰,東與五虎嶺村交界。隸屬小紀鎮。 全村轄區總面積2.5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積96.7公頃,適宜種植的農作物主要有小麥、玉米、地瓜、花生、蔬菜等。 2002年,全村283戶,800人,有張、修、徐、林等姓,均為漢族。
社會進步
文教科技1966年,建桑梓口村國小,設4個班,有教師6人。1992年建幼稚園,有教師2人。到2002年,全村兒童入園入學率達到100%,由原籍考入各類大、中專院校者40人。 人民生活解放前,村民居住以草房為主,人均不足6平方米,糧食人均不足100公斤。建國後,村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1978年,人均糧食200公斤。1984年投資6萬元,全村用上了電網供電。1985年開始,全村統一規劃街道、建房。1990年,投資8萬元,全村吃上了自來水。2002年,村民人均存款1500元。全村有各種運輸車48輛,機車80輛,電話121部,電視機270台,電冰櫃、洗衣機64台。全村建新房80棟,人均住房面積達到17平方米。
組織建設
中共基層組織建設1938年,林春芳、張洪告、張岐得等三人秘密加入中國共產黨,成為桑梓口村第一批黨員。1946年前,與中山夼村、後河山村為一個行政村。1946年後獨自成為行政村,並成立黨支部。先後有張洪彬、張明讓、張啟敬、張啟和、張元芳、徐德斌、修吉科、張樂全、張學秋擔任村黨支部書記。2002年,全村有黨小組3個,黨員37名。 基層行政組織建設1946年,設村政府。1958年,改稱大隊管理委員會。1968年6月,改稱大隊革命委員會。1980年,復稱大隊管理委員會。1984年,始稱村民委員會,設民政、調解、民兵、婦女等組織。先後有徐德俊、張樹林、張明讓、張元芳、張松山、張瑞政、張仁湖、張軍擔任村主要行政負責人。1999年,張仁湖當選為首任直選村委會主任。2002年5月,張軍當選村委會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