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全文
其一
桃葉映紅花,無風自婀娜。
春花映何限,感郎獨采我(1)。
其二
桃葉復桃葉,桃樹連桃根。
相憐兩樂事,獨使我殷勤(2)。
其三
桃葉復桃葉,渡江不用楫。
但渡無所苦,我自迎接汝(3)。
注釋
(1)映:映照。自:自然。自行。婀娜:輕盈柔美貌。何限:無限,無邊。多少,幾何。感郎:感謝郎君。感應郎君。感覺情郎。獨采我:獨獨採摘我。(我,根據詩韻,用‘它’為好)。
(2)復:又。再。桃根:桃樹根。相憐:相互憐惜。相互戀惜。兩樂事:雙方都樂意的事。獨使我:(為何)獨獨讓我。殷勤:殷切勤勞。熱情周到。巴結討好。(讀起來略陽怨氣,不知理解對否)。
(3)不明楫:多數詩解為‘不用楫’。也許‘明’是‘用’的錯寫。但渡:但是渡江。無所苦:沒有什麼可苦可難的。我自:(因為)我親自。來迎接:顯然有悖詩韻。不及‘迎接汝’。
作品賞析
這三首歌的排列次序及詩句文字,各種傳本不盡相同。第一首是擬桃葉自抒。也許桃葉只是自況的比喻,居於陪從地位、然而桃葉襯托出桃花的紅艷,卻也在桃花相映之下,顯示出了自身的優美,樸素柔靜,風姿婀娜,雖有自卑自傷之情,更見自重自憐之態。這恰是一個樸素文雅的小家碧玉形象。然而常人心裡畢竟愛著桃花,不多注意桃葉,更何況一個高門大家的風流之子。尤其在春花競艷時節,萬紫千紅之間,這個高貴的男子偏獨採擷了一枝桃葉,王獻之竟然鍾情一個小家碧玉。這就更顯出他的品性不俗真情相愛,令她深深感激,衷心相愛。這也正是詩人所以在第一首先擬女子自抒的構思原因,因此,第二、第三便表明自己心跡。
第二首是表明心跡,真情相愛,不存門戶之見,全無貴賤之分開頭重複“桃葉”,兼有兩層意思:一是加強懇切語氣,略有埋怨成分,等於說“桃葉啊桃葉,你還不了解我嗎?”;二是以桃葉比興,意思是說“桃葉還是桃葉,我愛的就是桃葉”。接著以“桃樹連桃根”來比喻,強調桃葉和桃花一樣是才從桃樹長的,連著桃根生的,表示他不認為桃葉與桃花有根本的差別,表明他沒有門戶的偏見。因此,接著就直率地說,相愛是兩個人願意的事情,唯有你桃葉使我愛戀之情殷切而篤誠。言外是說,桃花再好,但詩人並不樂意。這樣直率大膽的表白,既顯出情深委屈的急切,可笑亦復可愛;也表現出愛情真切給詩人以衝破門戶束縛的勇氣,動人而且感人。這也令此詩增添了許多民歌的情調,相當活潑。
第三首是約定相迎,保證不渝,要桃葉放心,輕鬆愉快渡江。他們二人相愛,此刻似乎必須分別,總有不得不如此波折的緣故。具體事由,無需猜測。但桃葉的擔心並非無端,離別的心情並不輕鬆。因此詩人再以重複“桃葉”興起,卻用了不同語氣的喻意,說了二句俏皮話,令情緒氣氛輕鬆些。意思是說:桃葉就是輕巧的葉子,宛如一葉輕快的小船,渡江不用划船槳就可以過去了。所以接著說:你就渡江去吧,不要有什麼苦惱,我自會迎接你回來的。不難理解,對這一雙戀人而言,這樣的俏皮話和定心丸,其潛在的含意是心領神會,不用點破的。而對讀者來說,這類不無勉強的俏皮和寬慰,則更多纏綿悱惻之感,自可吟味其中隱隱流露的苦澀。
第一首詩的頭兩句,是以桃樹桃花來比喻桃葉的婀娜美麗,後兩句則是寫桃葉的感受,表達被詩人喜愛的感激之情:春天百花盛開,奼紫嫣紅,可是郎君唯獨喜愛、採擷我,此情此意多么令我感動。
第二首詩是詩人對桃葉的表白:桃葉啊桃葉,我對你的愛是真心的,世上的美女千千萬,我只喜歡你一個。
第三首詩寫兩人於渡口送別的情景,詩情話意頗有點像現代湖北民歌《龍船調》里“妹娃子要過河,哪個來背我”“還不是我來背你嘛”的意境。
後人評價說,《桃葉歌》以美女桃葉的口吻,抒寫桃葉得到王獻之眷愛的感激之情,其歌親昵佻巧,是愛侶間傾心相慕真情實感的自然流露。《桃葉歌》語言樸素,比喻生動,受到當時吳地民歌的影響,堪稱古代愛情詩歌中的佳作,因而深受民間喜愛,流傳極廣,“至南陳時猶盛歌之”。後人在翻閱明朝樂曲檔案時,發現了仍能演唱的《桃葉歌》,據稱日本的明清樂譜中也收錄有這首歌曲。
作者簡介
王獻之(344年-386年),字子敬,小名官奴,漢族,祖籍琅玡臨沂(今山東省臨沂市蘭山區),生於會稽山陰(今浙江省紹興市)。東晉著名書法家、詩人、畫家,“書聖”王羲之第七子、晉簡文帝司馬昱之婿。
王獻之少負盛名,才華過人。歷任州主簿、秘書郎、司徒長史、吳興太守、中書令等職,為與族弟王珉區分,人稱“大令”。他先後娶郗道茂及新安公主司馬道福為妻。太元十一年(386年),王獻之病逝,年僅四十三歲 [1] 。隆安元年(397年),追贈侍中、特進、光祿大夫、太宰,諡號“憲”。
王獻之自幼隨父練習書法,以行書及草書聞名,但是在楷書和隸書上亦有深厚功底。與其父王羲之並稱為“二王”。並有“小聖”之稱。還與張芝、鍾繇、王羲之並稱“書中四賢”。張懷瓘在《書估》中評其書法為第一等。 [2] 王獻之亦善畫,張彥遠在《歷代名畫記》中目其畫為“中品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