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扇(四大名劇)

《桃花扇》的作者孔尚任,生於1648年,山東曲阜人,孔子的六十四世孫。 在江南,孔尚任了解到人民的疾苦,結識了許多明朝遺老。 換句話說,孔尚任是要表現南明亡敗的過程,總結歷史的教訓。

內容介紹

本劇與《西廂記》、《牡丹亭》、《長生殿》一起被譽為"四大名劇",它們體現了我國古代戲劇作品的最高成就,具有極大的文學藝術價值。本書有久負盛名的嶽麓出版社出版,同《西廂記》、《牡丹亭》、《長生殿》一起構成四大名劇系列。本書據蘭雪堂本、西園本、暖紅室本、梁啓超注本互校,包裝精美、錯誤率極低,是戲曲愛好者閱讀、收藏之佳品。
如果有人問,我國古代最優秀的劇作是哪幾部?我們可以毫不遲疑地回答:應是《西廂記》、《牡丹亭》、《長生殿》和《桃花扇》。
以歷史為題材的《長生殿》,是在王朝興亡的背景下,展示楊李的愛情生活,那么,稍後於它的《桃花扇》,則是一部“借離合之情,寫興亡之感”的歷史劇了。
《桃花扇》的作者孔尚任,生於1648年,山東曲阜人,孔子的六十四世孫。孔尚任於青少年之際,正值明清易代,戰亂頻仍。他目睹山河破碎,曾想隱居不仕。但後來清政權逐漸穩定,他也改變了初衷。當康熙皇帝到曲阜祭孔,他被選為御前講經人員,受到皇帝賞識,以後奉召到京任國子監博士。跟著,被派往參加治河工作,在江南一帶流連四五年之久。
在江南,孔尚任了解到人民的疾苦,結識了許多明朝遺老。憑弔過故國文物,思想上又起了激烈的變化。本擬在宦海揚名的他,陷入了深沉的反思之中,他回京後寫出的《桃花扇》,正是經過體驗反覆思量的產物。
孔尚任為什麼要創作《桃花扇》呢?他在《桃花扇·小引》中說得十分明白。這就是通過“場上歌舞,局外指點”,讓觀眾“知三百年之基業,隳於何人?敗於何事?消於何年?歇於何地?”達到“懲創人心,為末世一救”的目的。換句話說,孔尚任是要表現南明亡敗的過程,總結歷史的教訓。
如何總結南明亡敗的教訓呢?出身於地主階級、深受儒家封建思想影響的孔尚任,不可能全面、準確地分析南明的敗亡的原因;受過清朝恩澤,而且處在民族問題上諸多諱避時代的孔尚任,也不可能秉筆直書滿洲鐵騎對江南的蹂躪。根據他的認識水平,他只能看到南明的滅亡,主要是因為福王任用了權奸。“權奸者,魏閹之餘孽也;餘孽者,進聲色,羅貨利,結黨復仇,隳三百年之帝基者也。”(見《桃花扇·小識》)因此,《桃花扇》雖涉及農民起義問題,但態度是錯誤的;也涉及民族鬥爭問題,但筆調是隱晦的。孔尚任只把一腔怒火,盡情向馬士英、阮大鋮之類的權奸發泄。整個戲,也只圍繞著馬、阮和復社文人以及平民大眾的衝突而展開。不過,話也說回來,權奸誤國,的確是促使南明復滅的重要原因。作者雖然沒有全面地反映出歷史的面貌,把握住社會的主要矛盾,但是揭露出當時存在的尖銳的社會問題,提出了足以發人深省的歷史教訓。
南明興亡,時間雖短,但也頭緒萬端,如果在舞台上一味羅列史跡,勢必如斷爛朝報,使觀者味同嚼蠟。孔尚任則以李香君、侯方域的故事為經,以廣闊的社會生活為緯,交織成南明時代的歷史圖景。用他自己的話說,就是以侯、李定情的一柄扇子,牽動整個時代,“南朝興亡,遂繫於桃花扇底”。
《桃花扇》一開始,便寫復社領袖之一的侯方域,在南京流連詩酒,愛上了江南名妓李香君,可是阮囊羞澀,兩袖清風,無法如願。那時候,阮大鋮也在南京閒居,正受到復社文人圍攻排斥,狼狽萬分。為了討好復社諸人,改變不利的處境,他拿出金銀財物,請楊龍友贈送給侯方域,以便俟機拉攏。侯方域不曉得袖裡乾坤,欣然接受楊龍友的饋贈,梳攏了李香君。
侯、李的愛情也和當時的黨派鬥爭聯結在一起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