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典四大名劇

中國古典四大名劇

四大名劇堪稱中國古代戲曲精粹,是古代戲曲名著代表作。這四部劇在塑造人物形象時,通過心理刻劃、細節描寫、個性化的語言、相互映襯等多種手法,使劇中的人物形象無論是主要人物還是次要人物,都栩栩如生,具有鮮明的個性,從而產生了動人的藝術魅力。在語言風格上,四劇皆具有案頭場上兼美的特色,既優美蘊藉,富有傳統詩詞的意境之美,又不晦澀難懂。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中國古代四大名劇在傑作如林的戲曲史上獨占鰲頭
◆郭沫若肯定《西廂記》是“有永恆而且普遍的生命”的偉大藝術品
◆戲曲家呂天成推崇湯顯祖為“絕代奇才”和“千秋之詞匠
◆梁廷楠稱讚洪昇“以絕好題目,做絕好文章,學子才人一齊俯首。“

作者簡介

王實甫,名德信,大都(今北京市)人。元代雜劇(元曲)作家。《西廂記》被稱為元雜劇的“壓卷”之作,它不僅是一部戲劇,它也是中國文學史上的一部不朽名著。
湯顯祖(1550~1616),字義仍,號若士,海若,清遠道人,江西臨川人。日本學者青木正兒在《中國近世戲曲史》中,將他和莎士比亞並稱為東西方交相輝映的兩顆明星。
洪升(1645~1704)清代戲曲作家、詩人。字昉思,號稗畦,又號稗村、南屏樵者。漢族,錢塘(今浙江杭州市)人。與孔尚任並稱“南洪北孔”。
孔尚任(1648~1718年),字聘之,又字季重,號東塘,別號岸堂,自稱雲亭山人。山東曲阜人,孔子六十四代孫,清初詩人、戲曲作家

圖書目錄


西廂記
西廂記五劇第一本張君瑞鬧道場雜劇
西廂記五劇第二本崔鶯鶯夜聽琴雜劇
西廂記五劇第三本張君瑞害相思雜劇
西廂記五劇第四本草橋店夢鶯鶯雜劇
西廂記五劇第五本張君瑞慶團雜劇
牡丹亭
作者題詞
第一出標目
第二出言懷
第三出訓女
第四出腐嘆
第五出延師
第六出悵眺
第七出閨塾
第八出勸農
第九出肅苑
第十齣驚夢
第十一出慈戒
第十二出尋夢
第十三出訣謁
第十四出寫真
第十五出虜諜
第十六出詰病
第十七出道覡
第十八出診祟
第十九出牝賊
第二十齣鬧殤
第二十一出謁遇
第二十二出旅寄
第二十三出冥判
第二十四出拾畫
第二十五出憶女
第二十六出玩真
第二十七出魂游
第二十八出幽媾
第二十九出旁疑
第三十齣歡撓
第三十一出繕備
第三十二出冥誓
第三十三出秘議
第三十四出詗藥
第三十五出回生
第三十六出婚走
第三十七出駭變
第三十八出淮警
第三十九出如杭
第四十齣仆偵
第四十一出耽試
第四十二出移鎮
第四十三出御淮
第四十四出急難
第四十五出寇間
第四十六出折寇
第四十七出圍釋
第四十八出遇母
第四十九出淮泊
第五十齣鬧宴
第五十一出榜下
第五十二出索元
第五十三出硬拷
第五十四出聞喜
第五十五出圓駕
長生殿
自序
例言
第一出傳概
第二出定情
第三出賄權
第四出春睡
第五出禊游
第六出傍訝
第七出幸恩
第八出獻發
第九出復召
第十齣疑讖
第十一出聞樂
第十二出制譜
第十三出權哄
第十四出偷曲
第十五出進果
第十六出舞盤
第十七出合圍
第十八出夜怨
第十九出絮閣
第二十齣偵報
第二十一出窺浴
第二十二出密誓
第二十三出陷關
第二十四出驚變
第二十五出埋玉
第二十六出獻飯
第二十七出冥追
第二十八出罵賊
第二十九出聞鈴
第三十齣情悔
第三十一出剿寇
第三十二出哭像
第三十三出神訴
第三十四出刺逆
第三十五出收京
第三十六出看襪
第三十七出屍解
第三十八出彈詞
第三十九出私祭
第四十齣仙憶
第四十一出見月
第四十二出驛備
第四十三出改葬
第四十四出慫合
第四十五出雨夢
第四十六出覓魂
第四十七出補恨
第四十八出寄情
第四十九出得信
第五十齣重圓
桃花扇
試一出先聲
第一出聽稗
第二出傳歌
第三出哄丁
第四出偵戲
第五出訪翠
第六出眠香
第七出卻奩
第八出鬧榭
第九出撫兵
第十齣修札
第十一出投轅
第十二出辭院
第十三出哭主
第十四出阻奸
第十五出迎駕
第十六出設朝
第十七出拒媒
第十八出爭位
第十九出和戰
第二十齣移防
第二十齣閒話
加二十一出孤吟
第二十一出媚座
第二十二出守樓
第二十三出寄扇
第二十四出罵筵
第二十五出選優
第二十六出賺將
第二十七出逢舟
第二十八出題畫
第二十九出逮社
第三十齣歸山
第三十一出草檄
第三十二出拜壇
第三十三出會獄
第三十四出截磯
第三十五出誓師
第三十六出逃難
第三十七出劫寶
第三十八出沉江
第三十九出棲真
第四十齣入道
續四十齣 餘韻

序言

四大名劇的魅力
讀中國古典四大名劇,先要有一點戲劇的常識。中文“戲劇”一詞,是“南戲北劇”的合稱。戲指的是戲文,劇指的是雜劇,這是元代以前我國南方與北方兩種不同形式的表演藝術。將南戲和北劇合稱為“戲劇”,則是明代以後的事了。中國的古典戲劇,與古希臘戲劇、印度梵劇,是世界上最具特色的三種古老戲劇文化。
中國戲劇萌芽於先秦,經過了漫長的發展,到了宋元時期才成型,成熟則從元雜劇算起,經明清的不斷發展漸至成熟,歷經八百多年,成為了極具民族特色的藝術形式。中國戲劇在其漫長的發展過程中,先後出現了先秦“俳優”、漢代“百戲”、唐代“參軍戲”、宋元南戲、元代雜劇、明清傳奇、清代地方戲及近現代戲劇等。
元稱雜劇,來源於宋金時期北方地區的表演形式,包含歌舞、音樂、調笑、雜技等多種藝術形式,故稱雜劇。元雜劇已具備了戲劇應有的基本要素:有時間、空間的集中表現;有尖銳強烈的戲劇衝突;有通俗化、口語化,又能表現人物性格的戲劇語言(台詞)。
元雜劇用北曲(流行於北方的雜劇、散曲音樂)安排一本四折的故事情節,不連貫處,則用楔子結合,結尾用兩句、四句或八句詩句概括全劇的內容,叫“題目正名”。
每折包括曲詞、說白和科三部分。曲詞是按曲牌填寫的文字,用以敘述故事情節、刻畫人物性格。全部曲詞都押同一韻腳。說白是用說話形式表達劇情或交代人物關係,分對白、獨白和旁白等。科是動作、表情等。
一本劇通常由正末或正旦一人來唱,其他角色有白無唱。正末主唱的稱“末本”,正旦主唱的稱“旦本”。
角色行當簡單說,有:末(男主角)、旦(女主角)、淨(性格或相貌上有特異之點的男女角色)、醜(性格詼諧的男女角色)、外(次要角色)、雜(不屬上述分類型的角色)。
明代戲劇稱傳奇,前身是宋元時期的南戲(南宋時流行於南方地區,以南方語音、音樂為特點的戲劇)。傳奇在體制上與雜劇有所不同:它不受四折的限制,也不受一人唱到底的限制,有開場白交代情節,多是大團圓的結局,風格上大都比較清麗委婉,不像雜劇那樣慷慨激昂,在形式上比較成熟、自由,更便於靈活地表現生活。
在角色上,出現了更為細緻的劃分,也有一些發展變化:出現了生行(年輕男子角色),還有正旦、副旦、正末、副末、淨、副淨等等之分。
明以後,雜劇逐漸衰落,傳奇獨主劇壇,兼收雜劇的一些成就,崑曲(出現於江蘇崑山)就是這一時期這一現象的產物。作為首批列入聯合國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的崑曲,號稱“百戲之祖”,流傳至今的中國各種地方戲劇,都受到過它多方面的影響和滋養。京劇也是後來兼容並蓄了崑曲的藝術形式,成為備受推崇的國粹藝術。
中國古典四大名劇《西廂記》、《牡丹亭》、《長生殿》、《桃花扇》代表了中國古典戲劇的最高藝術成就。

名人推薦

新雜劇,舊傳奇,《西廂記》天下奪魁
——賈仲明
以絕好題目,做絕好文章,學子才人一齊俯首
——梁廷楠稱讚洪升
《桃花扇》於種族之戚,不敢十分明言,葢生於專制政體下,不得不爾也。然書中固往往不能自制之使人生故國之感。……讀此而不油然生民族主義之思想者,必其無人心者也。
——梁啓超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